水煮牛肉意象

水煮牛肉意象

水煮牛肉傳統介紹源於自貢。自貢乃井鹽重要產地,古時人們在鹽井上安裝轆轤,以牛為動力提取滷水。一頭壯牛服役,多者半年,少者三月,就已精疲力盡。鹽業老闆常把超齡役牛宰殺後分給鹽工抵付工錢。一無所有的鹽工們,只能將牛肉在清水中加鹽煮食。為減少腥膻,逐漸加上點辣椒、花椒等佐料,倒也可口。以後經廚師不斷改進,吃的人越來越多,遂成為獨具地方風味的名菜。

原料/調料

嗜食水煮牛肉,可在我看來水煮牛肉應該算是川菜中最名不副實的一道菜了。不是指水煮牛肉味道不好,而是單從字面上理解,水煮與實際真的有點千差萬別。
水煮,沸騰的清水在小火爐上細細的冒著水汽,想像著沖壺龍井,看清澈的沸水輕輕的注入玻璃杯中,看龍井新綠慢慢的體態舒張,總讓人有一種特清純的幻想,是否水煮牛肉也如清水龍井那樣純淨透徹,真的像清水芙蓉般可人?水煮,多美的意象啊。可是,待水煮牛肉端將上來,你會驚訝於水煮竟和你的意象如此相悖。紅紅火火的一盆上桌,倘若你第一次吃,一定大跌眼鏡的。
沒有想到意象中清澈如許的水煮會變成火爆如火鍋一般吧。這就是水煮,聞著誘人的花椒香由遠及近的緩緩飄來,自己也便陶醉在辣椒花椒營造的麻辣氣氛中了。
據說水煮牛肉的發明可以遠溯到兩宋。兩宋時期的四川自貢鹽都,盛產井鹽。開採鹽水多用人工與耕牛,到耕牛年老體衰不再勝任繁重的開採工作時,小工們便將耕牛宰殺,就近用井鹽煮食。後來再經過大廚們的精心烹調,將加工工序精緻化,再加入了多種香料,水煮牛肉便成為一道川菜中的經典流傳下來。
因為水煮牛肉起源於採鹽小工的貪食,所以做法也出奇的簡單,並沒有太多繁瑣的工序。沒有了那么多煎炸炒烹,簡簡單單就將可以將一碗水煮搞定。
先在熱鍋中微炒郫縣豆瓣,辣椒花椒一類調味料,待香味四溢時候再將一些簡單的蔬菜切段後放入鍋中加水同煮。最後再將原先醃製好的牛肉片倒入鍋中半分熟後既起鍋裝盤。這時候的牛肉或許還帶著點血絲,取一大盆,倒入牛肉,再倒入燒得滾燙通紅的辣椒油。用激情似火的辣油將牛肉燙的爽滑可口,再灑下細密的蔥花應景便大功告成了。這時的水煮牛肉,麻辣夠味,鮮香撲鼻。我的口水已經忍不住了……
水煮牛肉的意象,並不是簡單清澈的清水煮製,竊以為,那更是一種速成理論。無論是因為它的發明來自採鹽小工就近的煮食,還是它的簡單明了的製作方法,它都應該算作一種速成理論的最佳實踐。君不信么?再以一水煮為證,君不見書市上沸沸揚揚的《水煮三國》。那不是一本簡單速成的經濟理論書籍么?貫以水煮為名,大概便是借用了水煮牛肉的速成意象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