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楊酸鹽

水楊酸鹽是臨床常用的藥物之一,長期大劑量的使用,水楊酸血清濃度超過1.45mmol/L時就可出現耳毒性副作用。水楊酸鹽主要由腎臟排泄,腎功能正常者內服後,幾分鐘即可見於尿中,24h約可排出中毒量的一半;如尿為鹼性(pH7.5以上),則排泄加快3倍,6h就可把血中水楊酸鹽下降一半。水楊酸鹽類藥物中毒多為一次用量過大或長期大量套用所致。水楊酸鹽類可以透過胎盤屏障,孕婦服用過量,常致胎兒或新生兒中毒。病兒可有多汗、高熱、脫水、呼吸性鹼中毒或代謝性酸中毒等有關症狀,並可出現血尿、蛋白尿、尿毒症等;或致轉氨酶增高和黃疸;或發生鼻出血、視網膜出血、嘔血、血便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出血,甚至腦脊液也帶黃色。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中文名:水楊酸

水楊酸鹽

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由苯甲酸經羥基化而生成或由反式肉桂酸通過側鏈β氧化而生成。在植物體內以游離態和葡糖苷的形式存在。有生理調節作用,如誘導開花及抗病性等。

套用學科

水楊酸的製備水楊酸的製備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一級學科);激素與維生素(二級學科)

化學特性

水楊酸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先微苦後轉辛。熔點157-159℃,在光照下逐漸京變色。相對密度1.44。沸點約211℃/2.67kPa。76℃升華。常壓下急劇加熱分解為苯酚和二氧化碳。1g水楊酸可分別溶於460ml水、15ml沸水、2.7ml乙醇、3ml丙酮、3ml乙醚、42ml氯仿、135ml苯、52ml松節油、約60ml甘油和80ml石油醚中。加入磷酸鈉、硼砂等能增加水楊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水楊酸水溶液的pH值為2.4。水楊酸與三氯化鐵水溶液生成特殊的紫色。

水楊酸鹽耳毒性的臨床表現特點

①耳鳴常為首發症狀,且較顯著;

②輕、中度聽力下降;

③停藥後,耳鳴和聽力下降均為可逆性;

④前庭不受影響;

用水楊酸鹽誘導所建立的耳鳴動物模型是最常用的、有效的探討耳鳴產生機制的方法。現將水楊酸鹽對聽覺電生理、內耳形態學的影響及其可能作用的部位和機制進行綜述。

水楊酸鹽對聽覺電生理的影響

對耳蝸複合動作電位(compoundactionpotential,CAP)的影響 一定劑量水楊酸鹽可引起 CAP閾值升高[3~5]。Fitzgerald等。將含 10 mM水楊酸鈉的人工外淋巴液灌注於豚鼠鼓階,發現 2-24 kHZ CAP閾值平均快速增加44 dB,灌注後7 Zll左右閾值升高最大,灌注後30 nnd右/AP閾值可恢復 10-25 dB;研究同時發現水楊酸鹽引起 CAP閾值升高的作用有劑量依賴性,用含SInM與ZmM水楊酸鈉的人工外淋巴液灌注後 CAP閾值平均升高分別為44 dB與17 dB。

中毒

(一)發病原因

水楊酸鹽類藥物中毒多為一次用量過大或長期大量套用所致。外用水楊酸油膏或粉類於皮膚大面積破損處,可經皮膚吸收中毒。在有脫水,肝、腎功能不全,低凝血酶原血症的病人更易發生嚴重毒性反應。水楊酸鹽類可以透過胎盤屏障,孕婦服用過量,常致胎兒或新生兒中毒。

小兒攝入阿司匹林或水楊酸鈉等治療量的2~4倍可以出現中毒症狀。阿司匹林的最小致死量為0.3~0.4g/kg。水楊酸鈉的最小致死量約為0.15g/kg,小兒內服冬綠油的致死量約為4ml。

(二)發病機制

口服水楊酸鹽類藥物後,很快由胃及小腸上部吸收。2h後,血漿內濃度達到高峰。水楊酸鹽主要由腎臟排泄,腎功能正常者內服後,幾分鐘即可見於尿中,24h約可排出中毒量的一半;如尿為鹼性(pH7.5以上),則排泄加快3倍,6h就可把血中水楊酸鹽下降一半。

中毒後引起的病理生理變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呼吸性鹼中毒 高濃度的水楊酸鹽刺激呼吸中樞,發生呼氣過度,結果大量CO2在呼氣中排出,引致呼吸性鹼中毒(血液pH上升),多見於5歲以上病兒。

2.代謝性酸中毒 隨著上述中樞性病理生理變化,由於呼吸性鹼中毒的存在,發生腎臟代償,結果使鉀、鈉隨尿大量排出;同時由於嘔吐、失水、失鈉,以及水楊酸鹽對脫氫酶和氨基轉移酶的抑制,阻斷三羧循環,使碳水化合物代謝紊亂,終致血酮等上升,形成代謝性酸中毒。特別在嬰兒時期,第2階段的病理生理過程發展甚快,使酸中毒成為主要表現。

3.周圍循環衰竭 中毒劑量的水楊酸鹽可直接作用於血管平滑肌,使周圍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並可使血管運動中樞麻痹,導致周圍循環衰竭。

4.出血傾向全血減少 水楊酸鹽能抑制肝臟合成凝血酶原,阿司匹林還影響血小板功能。如ATP的形成等,均為發生出血傾向的因素。阿司匹林為弱酸性物質,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長期內服可誘發胃腸道潰瘍病和慢性出血,還可由於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引起嚴重貧血,甚至發生全血減少。

5.腎臟損害 水楊酸鹽中毒並可引起。腎臟損害,重症可以發生腎小管壞死,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長期大劑量套用可引起腎乳頭、腎小管壞死,腎變性及萎縮等改變。

6.肝炎、腦病及過敏反應 阿司匹林可引起肝炎、腦病及過敏反應等。

在急性中毒時,其病理生理變化則以1、2兩項為主。

(三)發病症狀

多見症狀為噁心、嘔吐、腹痛、頭痛、頭暈、嗜睡、深長呼吸、耳鳴、耳聾及視覺障礙,開始面色潮紅,以後皮膚蒼白,口唇發紺,體溫低於正常。病兒可有多汗、高熱、脫水、呼吸性鹼中毒或代謝性酸中毒等有關症狀,並可出現血尿、蛋白尿、尿毒症等;或致轉氨酶增高和黃疸;或發生鼻出血、視網膜出血、嘔血、血便以及身體其他部位出血,甚至腦脊液也帶黃色。由於水楊酸鹽能迅速透過胎盤並在新生兒血漿中濃度高於孕婦血漿濃度,故臨產孕婦服用阿司匹林後可致新生兒出血。重症中毒病兒並可出現譫妄、幻覺、精神錯亂,肌肉震顫,甚至發生驚厥、昏迷、休克、肺水腫及呼吸衰竭。對本品過敏的小兒可因用小量阿司匹林引起哮喘、咯血、嘔血、皮疹、表皮壞死、紫癜、水腫,或發生聲門水腫和喉頭痙攣。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