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過敏症

氣象過敏症

氣象過敏症是指人體對氣象環境的變化過分敏感而產生的各種症狀,屬於醫學氣象學的範疇。氣象過敏症的高發期一般在早春時節,症狀表現因人而異。出現天氣過敏症的根本原因,是人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性差。

簡介

氣象過敏症是不同季節、不良氣象要素對人體產生影響而發生的某種病症,這些氣象因素還會誘發或加重某些疾病。

氣象變化超過了人的適應能力,就會導致身體不適,現代醫療氣象學把這種現象稱為“氣象過敏症”。

據調查,患氣象過敏症者日漸增多,大約有三分之一的人不同程度地患有“氣象過敏症”,且女性比男性更敏感,城市居民比農民易感性更強。

症發季節

氣象過敏症的高發期一般在早春時節,因為每年這個時候天氣系統比較活躍,冷暖空氣時常交替入侵,氣候變幻多端,時而風和日麗,時而陰雨連綿,常使人很難適應,且氣溫與濕度有所降低,氣壓則有所升高,容易引發春季氣象過敏症。

季節、節氣會影響人體的生理機能與生理生化,中國農曆的二十四節氣與氣候疾病的關係非常密切。例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常是舊病復發和重病轉危的日子。在臨床工作中還經常可以看到夏至、小暑或大暑,中暑的人特別多,而到了立秋或處暑,一些用中西藥治療不能退燒的患者,體溫會自然恢復正常。

臨床表現

氣象過敏症的表現因人而異,可以有疲勞、睏倦乏力、頭暈目眩、焦慮、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下降、腹脹腹痛、少食、胸悶、心跳加快、血壓增高易激動焦慮、關節疼痛甚至舊病發作等。

原因分析

出現天氣過敏症的根本原因,是人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性差。一般來說,天氣發生變化時,冷暖乾濕、風霜雨雪等氣象因素產生的刺激作用,通過人的皮膚感受反應給下丘腦,下丘腦又支配腦垂體分泌相應的激素去調節內分泌功能,以保持天氣變化後的機體平衡,即人體內環境的穩定。但每個人對氣候的調節能力不同,當人體對天氣的變化一時難以適應且人體適應能力下降時,呼吸、血液循環、代謝等機體功能都會出現症狀,就會出現“氣象過敏”。

易患人群

氣象過敏症的患者群中體弱的老年人特別多,其中女性占總數的75%,這是因為女性分泌的應激激素少於男性的緣故。

此外,城市居民對氣象過敏症的易感性更強,這與他們長期在高樓深院和舒適穩定的居室中,以車代步,體力活動少,與大自然接觸少,體質弱、適應性差有關。

專家提醒

醫療氣象專家提醒市民,要注意收聽天氣預報,當有冷空氣入侵時要及時添衣禦寒,減少戶外活動,同時要注意搞好環境衛生和個人保健,增加營養和進行體育鍛鍊,多曬太陽,增加免疫抗病能力,使身體適應季節的氣候變化,保持天氣變化前後的生理平衡,預防氣象過敏症的發生。

氣象過敏症狀嚴重者可去醫院進行治療,其中藥物治療常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和5—TA抑制劑,療效明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