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衛星發展規劃

氣象衛星發展規劃是指到2020年,中國將建立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雙星運行、在軌備份”的業務格局,建立風雲三號極軌衛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測量雷達星三星組網觀測能力,建成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遙感套用業務體系,氣象衛星及套用接近同期世界先進水平。

基本現狀

中國第一顆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於1988年發射成功。截至目前,中國已成功發射12顆氣象衛星,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業務氣象衛星的國家。
目前,中國共有7顆氣象衛星在軌穩定運行,在氣象預報預測、防災減災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發展規劃

中國氣象局2012年10月24日在北京召開《中國氣象衛星及其套用發展規劃(2011-2020年)》通報會。到2020年,中國將投入約217億元,用於新型氣象衛星研製、氣象衛星地面系統建設和氣象衛星資料綜合套用能力建設等。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在會上介紹,2011年到2020年,中國計畫發射11顆氣象業務衛星,包括3顆風雲二號03批衛星,3顆風雲三號上午星、2顆風雲三號下午星、1顆降水測量雷達星以及2顆風雲四號光學星。其中,3顆風雲二號03批衛星中的第一顆風雲二號07星已於2012年1月13日成功發射。
楊軍介紹,除氣象業務衛星外,中國還將在2020年前發射2顆氣象試驗衛星。這意味著從現在起到2020年,中國總共將發射12顆氣象衛星,包括10顆業務衛星和2顆試驗衛星。

衛星發展規劃

中國國務院日前審議通過《我國氣象衛星及其套用發展規劃(2011—2020年)》。《規劃》提出到2020年計畫發射11顆氣象業務衛星,氣象衛星及套用接近同期世界先進水平。初步匡算規劃投資達217.42億元。
按照《規劃》,中國氣象衛星到2020年的發展目標是:建立風雲四號靜止氣象衛星“雙星運行、在軌備份”的業務格局,建立風雲三號極軌衛星上午星、下午星和降水測量雷達星三星組網觀測能力,提高對氣候變化的監測能力,建成覆蓋國家、省、地、縣四級的遙感套用業務體系,衛星套用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在氣象災害、氣候變化、水利、林業、農業、生態、海洋等方面的監測能力明顯加強,中國氣象衛星及套用接近同期世界先進水平。
中國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表示,中國正逐步成為氣象衛星強國,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規劃》的實施,對進一步增強防災減災能力,提高預報預測準確率,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國家安全,提升中國國際影響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自1988年第一顆氣象衛星升空以來,中國已成功發射12顆氣象衛星,目前仍有7顆在軌穩定運行。近年來,中國氣象衛星及套用事業快速健康發展,在中國遙感衛星中率先實現了從試驗套用型向業務服務型的轉變,開創了氣象衛星業務化、系列化發展的可喜局面。中國已成為世界上繼美國和歐盟之後,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兩個系列業務氣象衛星的國家。同時,中國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列入全球對地觀測業務衛星序列,成為全球地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