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志團

氣志團

氣志團是日本一樂隊組合。

簡介

氣志團氣志團

氣志團的六名團員均來自日本千葉縣木更津市,包括綾小路翔(主唱、MC、吉他)、早乙女光(舞蹈、尖叫)、西園寺瞳(吉他)、星GRANDMARNIER(吉他)、白鳥松竹梅(貝斯)以及白鳥雪之丞(鼓、喝酒)。氣志團全員自稱罹患長不大情結的“彼得潘症候群”,號稱“永遠的16歲”,以一襲日本高中生高領學生服,戴上“湘南爆走族風格”的黑色墨鏡,並梳起一頭復古味十足的浪子飛機頭,特立獨行的外貌保證瞬間吸引住眾人的目光。但更值得注意的就是他們的“惡龐克+搖滾”的音樂風格。以轟隆隆的吉他爆音為主軸,搭配80年代日本歌謠曲特有的哀愁曲調,再輔以所有團員們的令人發噱的幽默感,交織出搖滾、龐克、歐陸節拍、甚至迪斯科等豐富多元的曲風。2001年底正式出道後,即以一曲《午夜嘉年華》蟬聯日本公信榜25周以上,正式在日掀起一波熱烈的“氣志團現象”。同時更於2002年3月於原宿代代木公園,舉辦名為“原宿暴動”的露天演唱會,更吸引了2萬名歌迷前來捧場。2004年底更一舉登上東京巨蛋與NHK紅白歌唱大賽的榮光舞台。

經歷

氣志團氣志團

在日本引爆一股80年代的純情熱血社會現象,並用自己獨創的音樂與驚死人的“混混”造型讓全日本年輕人為之瘋狂的搖滾團體“氣志團”。終於發行他們目前在日本已發行一個月但仍盤踞日本公信榜前10名不墜的最新專輯《男孩本色》。
氣志團這個令流行音樂界震驚不已的搖滾樂團是由出身不良分子震央的日本千葉縣木更津市,人稱“不良界教主”的〔綾小路翔(主唱、MC&吉他)〕團體中負責吆喝〔早乙女光(舞蹈&尖叫)〕、〔西園寺瞳(吉他)〕、〔星Granmanie吉他)〕、〔白鳥松竹梅(貝斯)〕以及〔白鳥雪之丞(鼓&喝酒)〕組成的6人搖滾幫。他們自稱“永遠的16歲”,罹患長不大情結的“彼得潘症候群”,全員一襲日本高校生“立領學生服”,黑色墨鏡梳起復古“浪子頭”,80年代日本暴走族必備的外型竟也讓21世紀的日本少男少女為之瘋狂!
1997年開始氣志團在各LiveHouse展開熱烈的演出。他們被歌迷匿稱為“惡龐克搖滾”的音樂,以轟隆隆爆音吉他響音為主軸,搭上彷若80年代歌謠曲特有的哀愁曲調再加入詼諧的幽默感,狂吠著搖滾、龐克、歐陸節拍、甚至迪斯可,將一切“不良”的惡要素加入而成為氣志團獨自的音樂型態,而他們一登上舞台,日本高校的“應援團”精神手勢,超死相的夢幻少男青春氣息,絕對不妥協的音樂,迷倒數萬樂迷,還引發流行樂界所謂的“氣志團現象”。
那些令人印象強烈的表演成為話題使他們在2000年10月便於獨立廠牌TINSTARRECORDS發行首張迷你專輯《房總與太郎璐薰狼琉》一炮而紅。2001年7月1日無預警地在涉谷ONAIRWEST舉行《氣志團現象~乘上HighWay之前~》,不僅門票銷售一空,甚至還造成“想靠關係”進場的人士都無法進入觀賞的狀態。
此效應引起大批的唱片公司的興趣,最後因為綾小路翔的母親在生前曾經留下一句“如果綾小路是女孩子的話,我會為她命名為《繪美》(日文發音為EMI)”的話,這群率直的傢伙便拒絕其他天價的契約而與東芝EMI簽約。附帶一提,當時經紀公司說服團員說“我們家有SMAPㄛ!”,於是他們加入這家名為“SMA”的經紀公司。之後雖發現“被騙了!”而曾引起紛爭,但後來經紀公司用團員提出的“舉辦燒肉吃到飽之夜”,沒想到這群單純的團員們也就爽快答應!
2001年底氣志團正式出道,日以繼夜地創作,加上數百場以上的“GIG”(現場演唱)累積演唱實力,一曲《午夜嘉年華》蟬連單曲榜超過25周之久。其人氣不僅讓去年於原宿代代木公園戶外舞台舉辦名為“原宿暴動”露天演唱動員達2萬人次!連2002年3月在TBS電視台超人氣日劇“木更津貓眼”當時還特地邀請氣志團全員客串一集,引起不小的話題。
雖然外表一看似乎與夢幻般的“少男時代”扯不上邊,但是氣志團大夥依舊是信心滿滿,立志要成為新一代“偶像男孩團”,所以還詼諧地把新專輯叫做《男孩本色》(BOY'SCOLOR)。新專輯當中由主唱綾小路翔擔任專輯內大部分的詞曲創作,收錄了無論是與戀人共度的《OneNightCarnival》,還是永遠的單戀《戀人》,少年之間的英雄情節《BOYSBRAVO!》等曲。

現況

氣志團氣志團
猶太人人權團體SimonWiesenthalCenter於2011年2月28日提出,因日本人氣樂隊氣志團在電視節目中身著與納粹親衛隊制服類似的服裝,嚴重的踐踏了納粹的猶太大屠殺受害者、以及眾多猶太人的感情,他們要求氣志團向猶太人謝罪。
根據抗議聲明,在氣志團出演的2011年2月23日播出MTVJAPAN的節目中,他們穿著至今仍能讓猶太人民想起納粹的服裝。“這在日本以外的文明國家是完全不可能被容許的”,對播出節目的MTVJAPAN他們也明確指出,節目組應該有辨別能力。
SWC中心一直在監視著反猶太人或人種歧視等活動。1995年曾經日本某大型出版社月刊雜誌中登載的“納粹毒氣室實為捏造?”一篇文章提出抗議,導致該雜誌最終停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