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化鎂

氟化鎂

氟化鎂(Magnesium fluoride)是鹵族元素氟和金屬元素鎂的化合物,,也稱為二氟化鎂,分子式為MgF2,分子量為62.3018。 一種無色四方晶體或粉末,無味,難溶於水和醇,微溶於稀酸,溶於硝酸。

基本信息

物化性質

氟化鎂(MgF)是一種無色四方晶體或粉末,金紅石型晶格。無味,難溶於水和醇,微溶於稀酸,溶於硝酸。相對密度為3.18,熔點為1248℃,沸點為2260℃。在電光下加熱呈弱紫色螢光,其晶體有良好的偏振作用,特別適於紫外線和紅外光譜。有毒性。

氟化鎂是只含有離子鍵的離子化合物,它與於強氧化劑發生反應,加入硝酸可將其溶解。化學方程式為:

MgF+2HNO==Mg(NO)+2HF

儲存

保持貯藏器密封,可以盛於玻璃瓶中。

放入緊密的貯藏器內,儲存在陰涼,乾燥的地方。

製備或來源

1、由菱鎂礦(碳酸鎂)與過量的氫氟酸在90~95°C下進行反應,再經過濾、洗滌、乾燥、粉碎得到氟化鎂成品。

在聚乙烯燒杯中裝入50g 46%的氫氟酸,加入42g水稀釋為25%的氫氟酸。將燒杯放在冰水浴中冷卻,邊攪拌邊加入48g碳酸鎂,即有氟化鎂沉澱產生,脫水後,於400℃乾燥,所得氟化鎂35g。

2、由氧化鎂與氟化氫銨反應製得,其他的複分解反應也可。

MgO + (NH)HF→ MgF+ NH+ HO

用途

1、用作冶鍊金屬鎂的助熔劑、電解鋁的添加劑;

2、用作光譜試劑;

3、製造陶瓷、玻璃及冶煉鎂、鋁金屬的助熔劑,光學儀器中鏡頭及濾光器的塗層。

毒性及防護

雖然 氟化鎂的化學性質很穩定,加熱不會分解,即使強電解也很難分離,因此一般對人體沒有傷害,但是長期接觸也會對人體造成一定的危害,如: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症。如果直接口服 氟化鎂,會引起流涎、噁心、嘔吐、腹瀉和腹痛,繼之震顫、昏迷,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國家標準

《鍍膜用氟化鎂》(GB/T 31860-2015)《Magnesium fluoride for coating film use》於2016年2月1日實施。

安全信息

危險運輸編碼:暫無

危險品標誌:刺激

安全標識:S26S36S37/S39

危險標識:R36/37/38

計算化學數據

1、 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無

2、 氫鍵供體數量:0

3、 氫鍵受體數量:2

4、 可鏇轉化學鍵數量:0

5、 互變異構體數量:無

6、 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TPSA):0

7、 重原子數量:3

8、 表面電荷:0

9、 複雜度:2.8

10、 同位素原子數量:0

11、 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2、 不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

13、 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4、 不確定化學鍵立構中心數量:0

15、 共價鍵單元數量:3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