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地圖

民生地圖

民生地圖是政府或個人為了更好的反映當前的社會民生以及為方便城市居民的生活而製作的地圖。在已開發國家,民生地圖已經非常普遍而且覆蓋面非常的大,但在中國卻是寥寥無幾。

概述

綠園區精心製作的“民生地圖”吉林省長春市綠園區精心製作的“民生地圖”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2009年9月,繪製出首張“噪聲地圖”,在地圖所覆蓋的12.7平方公里城區內,各地理位置的噪聲圖用不同顏色標定,普通人能一目了然。這項根據北京“十一五計畫”編制的噪聲地圖,將在2010年覆蓋整個北京市區,屆時市民可以一圖在手,輕鬆了解城市不同區域的噪聲情況,選擇安靜區域購房置業。

然而,類似提供特殊服務的“民生地圖”,在中國,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在成都,都依然屈指可數,其他大中城市也概不例外。

覆蓋領域

本世紀初,“民生地圖”通過電腦製圖軟體迅速在歐美普及,且隨著網路、電子地圖等新生事物的推廣,而得到更廣泛的套用。在一些已開發國家,各級政府、學術單位和民間機構,都會編制這類“民生地圖”,其覆蓋領域相當廣闊,涉及內容五花八門,有統計教育狀況的“教育地圖”,統計收入分布狀況的“收入地圖”,甚至有些歐洲城市製作出某個地區學校密度的“學校地圖”,無障礙設施分布情況的“殘疾人服務地圖”,廁所密度的“廁所地圖”等。

意義

這些“民生地圖”的真正意義,在於以地圖之小小方寸,承載政府、社會等對民生的關注,是化繁為簡、實實在在的惠民措施。
“民生地圖”在與民生息息相關的各領域推廣套用,體現的不僅僅是民生關懷,也不單單是增添了實用的便民服務,還有更深刻的意義。現代社會的一大標誌,就是社會、民眾對政府有關服務機構,對民生政策的監督和參與。“民生地圖”的出現,輔以網際網路和其他新科技手段的普及,使得這種監督和參與變得更易操作和收到實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