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新影片公司

民新影片公司,中國早期私營電影企業。前身是1921年由黎民偉、黎海山、黎北海籌組的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1923年在香港正式成立民新影片公司,由黎海山任經理,黎民偉任副經理,以拍攝新聞片為主。

基本信息

民新影片公司

內容

中國早期私營電影企業。前身是1921年由黎民偉黎海山黎北海籌組的民新製造影畫片有限公司,1923年在香港正式成立民新影片公司,由黎海山任經理,黎民偉任副經理,以拍攝新聞片為主。1924年黎民偉帶攝影機到北京,為梅蘭芳拍攝《西施》中的“羽舞”、《霸王別姬》中的“劍舞”,以及其他京劇舞蹈片斷,剪輯成一部兩本長的戲曲短片,曾多次在影院映出。同年冬,民新在廣州建立攝影場,黎民偉熱情地為當時的廣東革命政府拍攝了一批反映孫中山革命活動的新聞紀錄片。黎北海則編導了根據《聊齋志異》中的《胭脂》改編的同名時裝影片(8本),林楚楚飾胭脂,黎民偉扮演男主角,公映後頗得好評。後因香港大罷工,民新製片工作暫停。1926年遷上海。在上海建立廠地,除攝製影片外,還承辦代理拍片、沖洗、染色和放映等業務,並開辦民新影戲專門學校,培養人材。這時,由黎民偉主管制作和技術,由曾留學法國的珠寶商李應生主管經濟和營業。基本演員大多是他們二人的家屬和好友。後聘請歐陽予倩侯曜孫瑜等參加編導工作。初期的製作態度比較嚴肅,但因編導的思想認識不一,拍攝的影片瑕瑜互見,其中既有歐陽予倩創作的同情勞動人民、暴露黑暗社會的《玉潔冰清》(1926)、《三年以後》(1926)和《天涯歌女》(1927),也有侯曜編導的逃避現實、流露某些頹廢情緒的《和平之神》(1926)、《海角詩人》(1927)等。1927年後,民新也拍攝了一些古裝片、武俠片和宣揚封建迷信的影片。至1929年,先後拍攝了20多部影片。這年,李應生退出,民新與羅明佑的華北電影公司合作拍片,不久併入聯華影業公司

配圖

所屬分類

電影
中國電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