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日

民工日

民工是農民工的簡稱,指的是一群人,他們文化程度相對低,部分人有技能、但是大部分人主要是依靠體力,他們從農村來到城市,在城市裡做一些比較苦的工作的一群人。第一他們是外來人口,第二戶籍在農村,第三工作主要跟建築、搬運、銷售等有關的工作。

民工一詞的由來

民工,也稱為農民工、外來工,是中國改革開放前便出現的名詞,源自於淮海戰役中的民夫,當時人們不太喜歡稱為民夫,於是改稱民工。在早期帶有褒義,民工一向被認為是一個階級,而不是一個群體。

民工的現狀

據有關方面測算,2005年農民工數量估計1.5億人。農民工主要分布於建築業、採礦業、第三產業和其他產業鏈低端或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沿海地區各個生產領域的產業工人均以農民工為主,農民工的提法從1990年代作為術語開始頻繁出現,在此以前最常見的提法為民工。

民工在工作 民工在工作

民工在工作

由於戶籍制度造成的就業、福利歧視等原因,農民工是中國大陸城市最底層的階層,許多人處於非常艱難的生活和工作狀況之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已經逐步採取措施,以統一城鄉戶籍制度,這將從根本上達成農民工的公平就業和待遇。

成立民工日的必要性

1、提高農民工的歸屬感。他們一年四季基本上在外打工,嚮往城市生活,想融入城市,但是總覺得與城市之間有隔閡。成立民工日,讓他們在城市享受被關愛,被尊重。

2、裡面勞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不管幹什麼工作,只要不違法,憑靠自己的雙手勞動,就值得肯定,國家去年提出體面工作的倡議,成立民工日,是對群體的關愛。

3、享受勞動者的基本休息待遇。五一、十一放假,民工們沒有這樣的待遇。

4、 肯定他們的勞動價值。城市建設,離開他們就沒有居住地,五一勞動節似乎不是給他們的節日,民工日就是要給他們這樣一個待遇,讓他們體體面面的工作。

民工日的時間

倡議每年12月第一個星期天。理由是,進入冬季,建設步伐因天氣放緩,不影響正常工程,此外,也到了年底,他們準備回家,在回家之前,給他們好好過個節日。

設立民工日的意義

第一、尊重每個勞動者,為構建和諧社會努力。

第二、關愛基層和弱勢群體。

第三、享受國家法定休假,體現平等。

第四、為他們回家過年祝福。

“一家人”

出門一家人,相互幫助,“我愛城市 ,城市給你家的感覺“,親切、溫馨、溫暖,社會和諧,國泰民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