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專業

民俗學研究民間風俗、習慣等現象的一門社會科學 。

簡介

民俗學(folklore)是一門針對信仰、風俗、口傳文學、傳統文化及思考模式進行研究,來闡明這些民俗現象在時空中流變意義的學科。民俗學與發生在我們周圍的各種生活現象息息相關。儘管人們不一定能意識到自己的生活對整個社會具有多大的意義,他們在日常交流中所展現的一切,對文化的傳播和保存起了什麼樣的意義和作用。但是,有關人類活動的一切細節,都可以作為民俗學者的研究對象。而且其中還包含和傳達著重要的文化信息。  

民俗學北京師範大學鍾敬文教授主編,萬建中教授編著。作為十一五國家規劃級普及教材。民間傳說有歷史故事,中國三大英雄史詩,講俗語和禁忌語,智慧的民間語言,民間的寓言笑話多為百姓勞作口頭傳誦的故事為主。

培養目標

本專業旨在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堅持中國共產黨關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堅持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從事民俗學研究、教學與實際套用方面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要求學生具有紮實和系統的民俗學基礎知識,具有相關學科的知識,接受系統的民俗學方法的基本訓練;對現實的民俗及其相關的經濟社會問題進行理論分析;掌握一門外語;要求具備必要的從事民俗學教學,科研和實踐的能力。

學習年限

學制兩年,在職不脫產研究生為兩至三年。至少修滿30個學分。

研究方向

民俗學理論與方法、中國民俗學、當代民俗學問題探討、民間藝術、族群與民俗文化、都市民俗

課程設定及學分要求

1、 必修課(≥19學分)
(1) 公共必修課 (以學術型碩士學位為例)
馬克思主義理論 4學分
第一外國語(英語) 5學分
(2) 基礎理論課:
文化人類學理論 3學分
(3) 專業課
中國民族學概論3學分
民俗學理論與方法 3學分
人類學專題研究 3學分
中國人類學史3學分
2、 選修課(≥10學分)
人類學研究法 3學分
中國民俗學 3學分
視覺人類學3學分
語言人類學 3學分
都市人類學 3學分
醫學人類學 3學分
體育人類學3學分
行動研究 3學分
田野工作的實踐與反思 3學分
人類學原著選讀 3學分
社會評估 3學分
比較社會學 3學分
人類學綜合課 3學分
3、 補修課 

就業去向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在大專院校、科學研究機構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也可在國家機關、文化事業單位及企業單位從事相關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