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墓

毛遂墓

毛遂墓位於官橋火車站西約50米處,1991年春官橋鎮政府重修,墓碑由著名書法家王學仲先生題寫“毛遂之墓”。

毛遂墓毛遂墓

出處

毛遂

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 人物傳》記載:“毛遂,薛人也。卒後葬於薛。”

毛遂自薦毛遂自薦

毛遂,戰國時期薛國人,年輕時游趙國,為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門下的食客,在平原君門下三年沒有名聲,不被人所知。趙惠王九年(公元前289年)秦國圍困趙國都城邯鄲,大軍壓境,趙國危在旦夕,趙王派平原君求救於楚,平原君決定在客中選20名文武兼備者同往楚求救兵馬。平原君門客中選中19人,就缺1人。這時,毛遂站出來說,“就讓我湊夠數吧”。平原君問:“先生在我門下幾年了?”毛遂回答:“三年了。”平原君又說:“世上凡是有才能的人,好比錐子裝進口袋裡,鋒利的尖就能露出來,先生來我門下三年之多,我從沒聽到你有什麼本領,你還是留下吧。”毛遂答言:“是不是把尖錐,可誰也沒把我裝進口袋裡呀!不然早就脫穎而出了。”平原君聽後便答應把他帶上同趙楚國,同隨的19人都嘲笑毛遂自不量力。

毛遂自薦毛遂自薦

平原君到了楚國,談判從早上到中午,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偑劍上堂,大聲喝道:“合縱發兵,是三言兩句的事,為何議而不決。”楚王對毛遂出言不遜。毛遂怒目按劍直逼楚王,慷慨陳詞:“楚國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萬士兵,是可以稱霸的大國,沒想到秦國一興起,楚國連打敗仗,甚至連堂堂的國君也當了秦國的俘虜,死在秦國,這是楚國的奇恥大辱。聯合搞秦最根本的是幫助楚國報仇雪恥,大王反而吱吱唔唔,自己不感到理虧心愧嗎?”這一番話刺中了楚王的要害,楚王決定出兵。並同平原君歃血為盟,協力抗秦。從此毛遂名威大振,“毛遂自薦”、“脫穎而出”便為千古流傳的佳話。

毛遂墓

明萬曆十三年《滕縣誌古蹟志塚墓》記載:“毛遂墓,在薛城北門外。”
 毛遂墓位於滕州市官橋鎮車站村北首,距鎮駐地1公里處,原薛國北門外,原墓址在官橋鎮火車站票房下。據傳毛遂祖居故薛城西門裡附近。

古薛毛遂墓 冒尖碑古薛毛遂墓 冒尖碑

1909年,清宣統元年,修津浦鐵路,建官橋火車站時,被當地民工遷往道西50米左右,今車站村北首。
1957年首次文物普查見有明代和民國二年碑碣各一通,“文革”中被毀。

毛遂墓碣殘存  民國初年所立毛遂墓碣殘存 民國初年所立

1991年春,官橋鎮人民政府重修此墓,同年秋完成,墓為穹窿頂式,前方立有著名書法家王學仲所題“毛遂之墓”碑,兩側各有兩通側碑。在1991年春官橋鎮政府重修毛遂墓時,只找到了民國二年毛遂墓殘碑碣。民國年間所立的“毛遂墓巨敵佑民”的殘墓碣,是確定毛遂墓葬的依據。
新立的毛遂墓碑,由我國著名書法家王學仲先生題字。
1997年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8年夏又在墓前建設一座冒尖碑,高5米,錐形,四面書有大字“毛遂自薦”,為著名的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所寫,台階高1米。其墓地約0.3公頃,建築面積30平方米。
2005年被山東省旅遊局和滕州市旅遊局公布為“名勝古蹟”對外開放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