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勝

毛勝,字公敵,晉陵(今常州)人,五代吳越文學家。

五代文學家

毛勝,字公敵,晉陵(今常州)人,五代吳越文學家。
吳越忠懿王時任功德判官,自號天饞居士。善雅喜。因其地產魚蝦海物,四方所無,遂撰《水族加恩簿》一卷,取水族數十種,據其特點,假滄海龍君之命分別擬以官名,並各戲撰加恩制令一篇。品敘精奇,文章典贍。《清異錄》將此書全部抄人。

明朝武將

人物簡介

毛勝(1401年-1458年),字用欽,初名福壽,薊州(今天津薊縣)人,明朝武將領。

人物事跡

毛勝是元朝右丞相伯卜花之孫,伯父那海在洪武年間歸附明朝,並在靖難之役中因功升至都指揮同知,無子。毛勝父親安太嗣職,擔任羽林指揮使,傳嗣於子毛濟。毛濟死後無子,則由弟弟毛勝嗣職。毛勝因屢次隨成祖北征,晉升為都指揮使。曾逃跑至塞外,後自尋歸返。正統七年,因征戰麓川有功,升都督僉事。靖遠伯王驥選將,命毛勝與都督冉保統兵前往,分別任左右參將,獲勝後晉升為都督同知。正統十四年,也先進攻明朝,毛勝與平鄉伯陳懷等率京軍三萬鎮守大同。後以武清伯石亨舉薦,明景帝進毛勝為左都督,督三千營操練。
當時恰逢貴州苗族再次叛亂,景帝下令毛勝前往討伐。未出行就遇到也先逼京師,毛勝則負責守衛彰義門北,並擊退蒙古軍。兩日後,率兵抵達西直門,幫助都督孫鏜解圍。次日,都督武興在彰義門陣亡,蒙古軍乘勝進入。毛勝與都御史王竑急援,使得蒙古軍退卻。之後毛勝率部追至紫荊關,事定後,被命以左副總兵統河間、東昌降部赴貴州。隨後他與總兵梁缶、右副總兵方瑛等跟從總督王來分道夾擊,獲勝。之後又率部討伐湖廣叛亂,封南寧伯,予世券。移鎮騰衝。巡按御史牟俸彈劾其貪暴不法數十事,景宗不準。天順二年,去世。贈侯,謚莊毅。

史籍記載

《明史》——列傳第四十四
毛勝,字用欽,初名福壽,元右丞相伯卜花之孫。伯父那海,洪武中歸附,以“靖難”功至都指揮同知,無子。勝父安太嗣為羽林指揮使,傳子濟,無子,勝嗣。論濟征北功,進都指揮使。嘗逃歸塞外,尋復自還。
正統七年以征麓川功,擢都督僉事。靖遠伯王驥請選在京番將舍人,捕苗雲南。乃命勝與都督冉保統六百人往。已,再征麓川,即命二人充左右參將。賊平,進都督同知。
十四年夏,也先謀入寇,勝偕平鄉伯陳懷等率京軍三萬鎮大同。懷遇寇戰歿,勝脫還。以武清伯石亨薦,景帝進勝左都督,督三千營操練。
貴州苗大擾,詔勝往討。未行而也先逼京師。勝御之彰義門北,擊退之。越二日,引兵西直門外,解都督孫鏜圍。明日,都督武興戰歿於彰義門,寇乘勝進。勝與都御史王竑急援之,寇遂引卻。勝追襲至紫荊關,頗有斬獲。事定,乃命以左副總兵統河間、東昌降夷赴貴州。賊首韋同烈據香壚山作亂,勝與總兵梁珤、右副總兵方瑛等從總督王來分道夾擊。勝進自重安江,大破之。會師山下,環四面攻之。賊窘,縛同烈降。
還討湖廣巴馬諸處反賊,克二十餘寨,擒賊首吳奉先等百四十人,斬首千餘級,封南寧伯,予世券。疏請更名,從之。移鎮騰衝。金齒芒市長官刀放革潛結麓川遺孽思卜發為變,勝設策擒之。
巡按御史牟俸劾其貪暴不法數十事,且言勝本降人,狡猾難制,今又數通外夷,恐貽邊患。詔巡撫覆實,卒置不問。天順二年卒。贈侯,謚莊毅。
子榮嗣。坐石亨黨,發廣西立功。成化初,鎮貴州,尋移兩廣。卒,子文嗣。弘治初協守南京,傳爵至明亡乃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