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科斯比

比爾·科斯比

比爾·科斯比(英文名Bill cosby)美國演員。出生於費城的一個工人區,獲得過哲學博士學位並積極參加黑人社團的活動。早年他在夜總會以演滑稽獨腳戲開始藝術生涯。 他的父親在美國海軍當司務長,常年在外。從海軍復員後,他返回費城,得到一項體育獎學金後進入坦普爾大學,科斯比在三年級時離開坦普爾大學,投身喜劇演員的事業。 2014年12月15日,一名前花花公子女郎向媒體透露說,比爾·科斯比曾經下藥強姦她。這位來自新澤西州的兔女郎P·J·曼斯頓說,上世紀70年代,20多歲的她曾在花花公子芝加哥俱樂部上班,戴著兔耳朵、穿著緊身衣、還有毛茸茸的尾巴做女招待。她就是在那裡碰到了科斯比。 2018年9月25日,比爾·科斯比因14年前在家中下藥和性侵一名女性罪名成立,被判3年至10年監禁。

基本信息

早年經歷

比爾·科斯比 比爾·科斯比

比爾·科斯比出生於費城的一個工人區,獲得過哲學博士學位並積極參加黑人社團的活動。早年他在夜總會以演滑稽獨腳戲開始藝術生涯,他的父親在美國海軍當司務長,常年在外。他同兩個兄弟一起在浸透著母愛的家庭中長大。科斯比承認,他並不是那種安分守己的孩子,是校內有名的“小丑和騙子”。

有一次,他在班上剛想惡作劇,瑪麗·內格爾老師就對他說:“好好看看我,這屋裡只有我才配當喜劇演員。你要當喜劇演員還得受教育、懂人事,到那時你也許有可能吃這碗飯。”而後瑪麗老師就對大家說“我要在黑板上寫一個詞贈給你們。”她在科斯比瞠目結舌的注視下,拿起粉筆寫下“苦幹”兩字,並說“這就是我們在這兒要做的事。”

從那時起,比爾·科斯比就埋頭苦幹起來。他天分極高,性格堅強,又勤奮,成績很快就趕上來了。可是上中學以後,科斯比發現自己對學業的興趣一度減退。於是他投筆從戎,在美國海軍服役四年,並且通過一項綜合考試,取得了相當於中學畢業的文憑。

從海軍復員後,他返回費城,得到一項體育獎學金後進入坦普爾大學,主修體育。同時他也代表學校參加橄欖球、籃球和田徑比賽。科斯比在三年級時離開坦普爾大學,投身喜劇演員的事業。

經歷讓他開始懂得了瑪麗老師那句“當喜劇演員還得受教育、懂人事”,於是又重返學府,在麻薩諸塞大學苦讀四年;1976年獲得了教育學博士學位。

科斯比成功後,他並沒有忘記影響他的人。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他提名瑪麗女士為全國“年度教師獎”候選人。科斯比說:“她所做的一切簡直令人難以置信。她教書育人,扶正抑邪,一點一滴向我們灌輸自尊自愛的思想,使我們牢牢銘記在心,出了學校也忘不了。她不準我在她班上濫竽充數,我不得不刻苦用功。”

演藝經歷

比爾·科斯比 比爾·科斯比

無論是第一次演出的《間諜生涯》、充滿智慧的《科斯比探案》、千呼萬喚始出來的《胖子阿伯特》,還是帶有悲傷的《天才老爹》。比爾·科斯比的每一部作品都是那么的成功,但是他的過程卻充滿了艱辛和苦澀。

他在螢屏上的第一次重大嘗試是演出《間諜生涯》。這是一部介乎喜劇與正劇的電視連續劇,描寫兩名間諜的活動。科斯比是最先因劇情需要,而不計膚色入選螢屏角色的黑人演員之一。他曾三次榮膺美國電視表演藝術界最高獎項艾美獎。

《科斯比探案》講述的是美國紐約警察局退休犯罪學家蓋伊·漢克斯,破獲各種離奇命案的來龍去脈故事。在美國,《科斯比探案》是最成功的偵探類電視劇之一,其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比爾·科斯比集演員、製片人及作家於一身,但他最讓他聲名赫赫的還是喜劇演員。他的演藝事業一度紅火,是因為他表達幽默的方式充滿智慧。

2004年科斯比編劇的影片《胖子阿伯特》正式上映,改編自美國上世紀70年代風靡一時的熱門卡通劇集《肥仔阿伯特和科斯比的孩子們》。其實這么多年以來,好萊塢許多電影公司都想和科斯比合作拍攝阿伯特的電影,但是科斯比對他筆下的卡通人物保護有加,他一直在等待最佳的時機,找到一個最好的切入點將這部卡通劇集搬上大熒幕。

直到製片人約翰·戴維斯和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找到了他,科斯比才確定是時候將阿伯特的故事呈現給電影觀眾。該影片製片人戴維斯說:“科斯比就是阿伯特。他有著崇高的靈魂和寬大的心,他就是阿伯特的最好代言人。”

科斯比的創作觸及到人們的生活,他的幽默滲透在生活的種種基本要素之中科斯比的喜劇沒有層出不窮的花招和低俗的幽默,他的創作有一個出發點,那就是他的喜劇是讓人們在歡笑中產生思考。科斯比以獨特的喜劇感闖出一片天,不流俗、媚俗,啟迪了許多後輩黑人演員和導演,使娛樂界呈現多元化色彩,讓人們在歡笑中思考。

年過古稀的科斯比確實是個不可思議的人物,他出身貧寒,如今卻擁有巨額財富。作為一個喜劇演員,本可以信口開河地杜撰,他卻偏偏要從日常平凡的生活中發掘素材,他是黑人,以雅俗共賞的幽默贏得了大量白人觀眾。美國的娛樂界競爭激烈,作為黑人的比爾·科斯比能有這么大的影響,確實經歷了長期的艱苦奮鬥,克服了每個想出人頭地的青年都會遇到的重重障礙。

代表作品

胖子阿爾伯特 胖子阿爾伯特

《胖子阿爾伯特》(上世紀60年代)《三個臭皮匠》(1976)

《天才老爹發神威》 (1978)

《靈魂無價》 (1981)

《天才老爹》(1984)

《天才老爹拯救地球》 (1987)

《鬼爸爸》 (1990)

《馬克思兄弟》(1993)

《天才老爹顯神通》 (1994)

《諜網威龍》 (1994)

《家有傑克》 (1996)

《四個小女孩》 (1997)

《摔跤皇后》 (2005)等等

獲獎情況

1965年 -1970年,連續6年獲得艾美獎

12屆馬克·吐溫美國幽默大獎

社會活動

他被尊稱為“電視喜劇之父”同時他也是一位慈善家。為母校瑪薩諸塞大學及其他大學設立專項獎學金,捐贈了至少2000萬美元用於發展教育。

獲獎記錄

黃金時段艾美獎
  • ▪ 2003 第55屆 鮑勃·霍普人道主義獎 (獲獎)
  • ▪ 1970 第22屆 最佳新劇集 《The Bill Cosby Show》 (提名)
  • ▪ 1970 第22屆 喜劇類最佳劇集 《The Bill Cosby Show》 (提名)
  • ▪ 1970 第22屆 喜劇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The Bill Cosby Show》 (提名)
  • ▪ 1970 第22屆 Outstanding Variety Or Musical Program 《The Second Bill Cosby Special》 (提名)
  • ▪ 1969 第21屆 Outstanding Variety Or Musical Program 《The Bill Cosby Special》 (獲獎)
  • ▪ 1968 第20屆 劇情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我是間諜》 (獲獎)
  • ▪ 1967 第19屆 劇情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我是間諜》 (獲獎)
  • ▪ 1966 第18屆 劇情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我是間諜》 (獲獎)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 1987 第44屆 電視類-音樂喜劇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考斯比一家》 (提名)
  • ▪ 1986 第43屆 電視類-音樂喜劇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考斯比一家》 (獲獎)
  • ▪ 1985 第42屆 電視類-音樂喜劇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考斯比一家》 (獲獎)
  • ▪ 1973 第30屆 電視類-音樂喜劇類劇集最佳男主角 《The New Bill Cosby Show》 (提名)
  • ▪ 1967 第24屆 電視類-最佳電視男演員 《我是間諜》 (提名)

參考資料來源:

人物事件

比爾-科斯比長年陷入性侵女性疑雲,包括芭芭拉鮑曼(Barbara Bowman)、昔日超模珍妮絲-狄金森(Janice Dickinson)等人,至2015年12月已超過50名女性公開指控比爾的不堪行徑,但多數案件早已過法律追溯期,形成羅生門。法官裁定唯一能進入審判的案例,是當年任職譚普大學的安德芮康斯坦(Andrea Constand)指控他下藥性侵,他卻堅稱當時是拿了助眠藥“安眠酮”給對方吃,彼此是在兩情相悅的狀態下發生關係。

2015年12月30日,比爾·科斯比在賓夕法尼亞州地方法院出庭。雖然此前有四十多位女性聲稱曾遭他性侵,這卻是他首次被起訴。

主審法官歐尼爾(Steven O‘Neill)表示,比爾-科斯比曾數度嘗試阻撓該件案件的受審,但是因檢察官在2015年7月找到全新的證據,因此該案件將重新開審,而受審日期暫定在2017年6月5日,據悉,屆時可能將有13名受害者將出庭作證。他還說,根據被告律師聲稱,比爾-科斯比已經失明,因此法庭中可能會需要特別助理。

2018年4月26日,現年80歲的美國喜劇演員比爾·科斯比因三項加重猥褻侵犯的罪名被判有罪,他面臨長達30年的監禁 。

2018年9月25日,比爾·科斯比因14年前在家中下藥和性侵一名女性罪名成立,在賓夕法尼亞州一所地方法院被判3年至10年監禁。他是美國“我也是”反性騷擾運動興起後第一個被定罪和判刑的名人。

人物評價

比爾·科斯比 比爾·科斯比

比爾·科斯比成了在白人為主的社會中獲得成就、受到尊敬的美國黑人的光輝典範。他通過機智、雋永和有人情味的表演,讓眾人分享他的生活經歷,不僅贏得了黑人的喜愛,而且在占壓倒多數的白人電視觀眾中找到了知音,所有這些人也都從中獲益匪淺。

比爾·科斯比溫馨的喜劇,描述了日常生活中的幽默之處,使他躋身有史以來最成功和最流行的娛樂演員行列。他主演並製作電視節目 、主演電影、出喜劇唱片,還寫了幾本書。他寫的書包括:《你非同尋常》(You Are Someone Special)(1978年);《父愛》(Fatherhood)(1986年);《時光飛逝》(Time Flies)(1987年);《恭喜!然後呢?——給畢業生的一本書》(Congratulations! Now What?: A Book for Graduates)(1999年);《那一天我看到父親哭了》(The Day I Saw My Father Cry)(200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