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夫紀念碑

殷夫紀念碑,原位於上海市威海路420號民立中學校園內,1983年5月4日為紀念校友、著名“左聯五烈士”之一殷夫而建,紀念碑上鑲嵌著殷夫烈士青年時代的肖像,鐫刻著他的著名譯詩——匈牙利詩人裴多菲關於生命、愛情和自由的四行詩“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之後曾四次重建,2004年民立中學遷至威海路681號新址,2005年9月,殷夫紀念廣場在校園裡落成。

簡介

位於上海市民立中學校園。紀念碑為長方形乳白色的大理石,上方鑲嵌著烈士青年時代的肖像,下邊鐫刻著烈士生前的譯作、匈牙利詩人裴多菲關於生命、愛情、自由的四行詩:“生命誠寶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殷夫(1910—1931),浙江象山人,原名徐柏庭、徐祖華,筆名殷夫、白莽等。著名青年詩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3—1926年在上海民立中學求學,在校時經歷“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的革命洗禮,開始詩歌創作和革命活動。1930年參加“左聯”,擔任團中央刊物《列寧青年》的編輯。1931年2月7日在上海龍華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年僅22歲。

殷夫生平

出生浙江象山大徐,1920年秋考入象山縣高等國小。1923年考入上海民立中學,積極參加聲援“五卅”反帝愛國運動的鬥爭。1926年7月考入浦東中學,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他被捕關押3個月。在獄中作詩《在死神未到之前》,長達500多行,曾刊登於《太陽》月刊。並結識該社編輯,加入“太陽社”。1927年秋入同濟大學德文補習科,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928年秋再次被捕,出獄後回鄉。1929年2月重返上海,從事共青團和工運工作。同年5月因組織上海絲廠工人罷工第三次遭捕。出獄後在團中央宣傳部工作,擔任青年反帝大同盟刊物《摩登青年》和共青團中央機關刊物《列寧青年》的編輯,撰寫和翻譯了不少政治論文。1930年3月,作為發起人之一,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在《萌芽》、《拓荒者》、《巴爾底山》等左聯刊物上發表了《血字》、《別了,哥哥》、《五一歌》、《讓死的死去吧》等詩篇。被魯迅稱譽為“這是東方的微光,是林中的響箭,又是冬末的萌芽,是進軍的第一步,是對於前驅者的愛的大纛,也是對摧殘者的憎的豐碑。”1931年1月17日,在上海東方旅社參加黨的會議時被英國巡捕逮捕。同年2月7日被國民黨上海警備司令部殺害於上海龍華荒野。

殷夫作品

孩兒塔

孩兒塔喲,你是稚骨的故宮,
佇立於這漠茫的平曠,
傾聽晚風無依的悲訴,
諧和著鴉隊的合唱!
呵!你是幼弱靈魂的居處,
你是被遺忘者的故鄉。
白荊花低開旁周,
靈芝草暗覆著幽幽私道,
地線上停凝著風車巨輪,
淡曼曼天空沒有風暴;
這喲,這和平無奈的世界,
北歐的悲霧永久地籠罩。
你們為世遺忘的小幽魂,
天使的清淚洗滌心的創痕;
喲,你們有你們人生和情熱,
也有生的歌頌,未來的花底憧憬。
只是你們已被世界遺忘,
你們的呼喊已無跡留,
狐的高鳴,和狼的狂唱,
純潔的哭泣只暗繞莽溝。
你們的小手空空,
指上只牽掛了你母親的愁情,
夜靜,月斜,風停了微噓,
不睡的慈母暗送她的嘆聲。
幽靈喲,發揚你們沒字的歌唱,
使那荊花悸顫,靈芝低回,
遠的溪流凝住輕泣,
黑衣的先知者驀然飛開。
幽靈喲,把黝綠的林火聚合,
照著死的平漠,暗的道路,
引主無辜的旅人佇足,
說:此處飛舞著一盞鬼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