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宮殿遺址壁畫殘塊

殷墟宮殿遺址壁畫殘塊

殷墟宮殿遺址壁畫殘塊是1975年在殷墟發掘出的文物,壁畫中線條較粗,轉角圓鈍,具有裝飾和美華環境的功能,專家推測這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

概述

殷墟宮殿遺址壁畫殘塊是據1975年殷墟發掘報告,在解放前發掘過的殷宮殿基址“C區”南邊緣相距50米處,發現壁畫殘塊。

特點

殷墟宮殿遺址壁畫殘塊殷墟宮殿遺址壁畫殘塊
《考古》1976年4期上記載:“在一塊殘長22厘米、寬13厘米、厚7厘米塗有白灰面的牆皮上發現繪有紅色花紋和黑圓點。殘片上的紋飾似由對稱圖案組成,線條較粗,轉角圓鈍,應是主題中的輔助花紋。” 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為人類歷史上最早的繪畫形式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