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士[詞語解釋]

死士[詞語解釋]

死士,是漢語辭彙,漢語拼音為sǐ shì,指敢死的勇士, 大多是江湖的俠客,為了榮華富貴或是報恩,為王侯貴族賣命,從事的基本上是突擊和暗殺兩種任務。

基本信息

死士

注音:sǐ shì

釋義:敢死的勇士。

《左傳·定公十四年》:“勾踐患吳之整也,使死士再,禽焉,不動。”唐陳子昂《上軍國機要事》:“臣欲募死士三萬人,長驅賊庭,一戰掃定。”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九回:“又多聚死士在家,朝夕訓練,出入跟隨。”程善之《擬古》詩:“萬金買死士,一散無復還。”

他們為了這些目的願意或者被迫獻出生命,通常在執行任務之前會服毒,例如在牙齒縫中塗上毒藥,一旦不成功會自殺而避免被俘虜。

這些死士除了有極少數是貴族培養的以外,大多數的都是臨時找的,訓練過程不清楚,但因為這些人多數是比較自願的成為死士的,所以就和通常的那種保鏢,護衛什麼的訓練差不多,當然會比他們更嚴厲苛刻。

英語中的死士“desperate”一詞源於西班牙語“desperado”舊時的用法意指瘋狂的暴徒、亡命之徒,或不顧一切捨死忘生的狂熱之人,尤指早期活動在美國西部邊境的歹徒。現在“死士”一詞含義更為廣泛,多代表擁有高超技藝、不記後果的極端分子。

表現死士精神的書籍,也有很多。《中國死士》便是其中較為優秀的一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