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聲音

歷史的聲音

10. 12. 14.

歷史的聲音
表演者: Various Artist
唱片數: 1
ISRC(中國): CNF180841100
發行時間: 2008-08-08
出版者: 廣東音像出版社
介質: CD

曲目 · · · · · ·

1. 回憶-寶音
2. 祝福-吉祥三寶
3. 太陽姑娘-英格瑪
4. 不為唱歌而唱歌-烏日娜
5. 喃達汗-吉雅
6. 東泉-其其格瑪
7. 古佳耶-熱妮婭
8. 家鄉的百靈-嘎拉森道爾吉
9. 酒歌-芳芳 烏日娜 布仁巴雅爾
10. 毛敖吉河-瑪麗亞·索
11. 額爾更哈達-烏娜
12. 故鄉-鐵木爾孟和
13. 紅花爾基樟子松-烏蘭格日樂 伊托亞
14. 歷史的聲音-布仁巴雅爾 莫日根

簡介 · · · · · ·

★ 鄂溫克族自治旗成立50周年紀念
★ 鄂溫克民族三大部落民歌精品
★ 各部落歌手用本地區方言演唱
★ 深具學術研究價值的寶貴資料
★ 吉祥三寶傾情演唱,秦萬民製作
8月8日,一個舉國歡騰的好日子,中國第一張鄂溫克族原生態唱片由鴻藝唱片獨家製作並發行,一個跨界民族的“歷史的聲音”以音樂的方式嘹亮地叩響時空。本唱片由內蒙古鄂溫克族自治旗旗委、政府出品,由鄂溫克族自治旗鄂溫克研究會監製。總策劃和藝術總監分別是“吉祥三寶”的烏日娜與布爾巴雅爾夫婦,製作人則是“吉祥三寶”的最佳拍檔秦萬民。
2008年,是呼倫貝爾近年來雨水最充沛,草原最美的吉祥之年,也是市內的鄂溫克族自治旗成立50周年的大喜之年。《歷史的聲音》的面世,對於烏日娜與布爾巴雅爾夫婦來說,是繼歌曲“吉祥三寶”與五彩呼倫貝爾兒童合唱團之後的又一個可愛的“孩子”, 音樂更加清澈而燦爛。對於鴻藝唱片來說,是“七彩天韻”廠牌下的又一個精品,能帶著大家做一次從草原到森林的聆聽之旅。而對於人文活力無限的“五彩”呼倫貝爾這個文化大母體來說,則是又一個“美麗傳說”的誕生。《歷史的聲音》對於中國民族事業的發展、音樂文化的發揚光大意義非凡。
鄂溫克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們”, 鄂溫克族發祥於貝加爾湖周圍的高山密林中。他們在1689年9月7日中俄簽訂的《尼布楚條約》後開始成為“跨界民族”。中國的鄂溫克族主要聚居在土地肥沃的嫩江流域上游和水草豐美的呼倫貝爾大草原,還有素有“林海”之美稱、動植物資源豐富的大興安嶺等地。
大部分鄂溫克人以放牧為生,其餘從事農耕,但在大興安嶺林區中還有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使鹿鄂溫克”過著傳統的狩獵生活,他們最親密的夥伴馴鹿曾經是鄂溫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
鄂溫克族有自己的語言,屬阿爾泰語系滿——通古斯語族,通古斯語支,分海拉爾、陳巴爾虎、敖魯古雅三種方言。沒有文字,牧區一般用蒙文,農區和林區通用漢文。
鄂溫克族的民間文學十分豐富,他們能歌善舞,民歌優美動聽,風格獨特,即景生情,即情填詞。
鄂溫克族聚居地之一的鄂溫克族自治旗處於大興安嶺山地向呼倫貝爾高平原的過渡地段,山河壯麗、物華天寶,自然資源豐富,被譽為令世人嚮往的“人間秘境”。8月1日舉行的盛大旗慶那達慕大會,也是《歷史的聲音》的風光首發會,一千張唱片被作為特殊佳禮贈送給與會的中外各界人士,堪稱寶貴。
對於《歷史的聲音》的評述,最好的方式莫過於聽聽以下幾位關鍵人物的所說的:
烏日娜——
這是歷史的聲音,這是月光落地的聲音。
這些歌的主題都在表達著對生命極致美麗的追求,表達著對大自然深情的感恩和祝福,表達著好似雲端里飄灑著的愛情……
布仁巴雅爾——
本專輯裡我們首次收入了鄂溫克民族索倫、通古斯、雅庫特三大部落不同風格的民歌精品,並邀請到各部落的歌手用本地區方言來演唱。我認為這張專輯不只是一張音樂唱片,而且更是一份有一定學術研究價值的寶貴資料。
秦萬民——
這些民歌千百年來在這片土地上默默的生存和傳承著,這些歌曲里沒有大城市的浮華喧鬧,沒有現代人的功名利祿,只有樸素的訴說著對生活的感受,正是這種樸素和單純讓我們這些城市人汗顏。
另外,這裡要特別提及的是兩位老人:一位是在開篇回憶曲“回憶”中獻聲的瑪麗亞·布老奶奶(108歲),很可惜她的一首在當地原地採錄的獨唱歌曲因音質的考慮而沒有收錄在唱片中,另一位是演唱“毛敖吉河”的瑪麗亞·索老奶奶(84歲),是她們與年齡最小演唱“太陽姑娘”的英格瑪以及其它優秀歌手的美好歌聲匯聚成“歷史的聲音”—— 一條凝聚了鄂溫克族生命熱情的精神清流,在時空中流淌開來,融入歷史的長河,源遠流長。
製作人 歌曲賞析:
祝福:
由吉祥三寶一家演唱,延續了“吉祥三寶”輕鬆快樂,充滿幸福祥和的特點,是布仁巴雅爾根據一首古老的鄂溫克民歌改編的,這首歌有強烈的森林民族的氣質,當歌曲前奏中的鹿鈴響起的時候,我們仿佛看到了鄂溫克人快樂的生活場景。
回憶:
鄂溫克族的出色歌手寶音的演唱遼闊高遠,演唱的這首“回憶”里充滿著一種淡淡的憂傷。也許是血液里繼承了本民族的某些特質,他的嗓音天然帶有一種滄桑。這本來是一首長調歌曲,但是細聽起來卻不同於蒙古族長調,有強烈的鄂溫克的特點。製作人在歌曲中特別加入了一段歡快的短調,快與慢的結合別有一番味道。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歌曲溫暖的前奏我們中加入了一段108歲的鄂溫克老太太瑪麗亞·布的採風原音,老人蒼老的聲音會把聽者一下子帶入濃濃的回憶中去。
不為唱歌而唱歌:
從事正統唱法研究和教學的烏日娜這次讓大家領略了她原汁原味的民族原生態唱法,這首鄂溫克小調在印度手鼓和木吉他清淡的陪襯下娓娓道來,非洲的手鼓和沙錘也像散步一樣跟隨著演唱者,蒙古呼麥和口弦在演唱的間隙不失時機的表現著,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樂器營造出了一個其樂融融的氛圍,什麼是“世界音樂”?這就是“世界音樂”。
東泉:
我一直很喜歡其其格瑪的聲音,這次終於有機會與她合作了一次。這個內蒙古歌舞劇院的一級演員非常出色,無論是高亢的長調還是委婉的小唱她都能把握自如。這次收錄的“東泉”更是發揮了她輕聲演唱的特點。在配器上,製作人採取了非常簡約的手法,鋼琴和古箏自言自語般的對話,陳悅的簫在間奏吹出了古樸的原生態感覺。雖然大家的演奏都沒有表現出更多的衝動,但是琪琪格瑪歌聲里暗涌的情感仍然讓大家感覺到森林民族含蓄和堅忍的民族性格。
家鄉的百靈:
嘎拉森道爾基為了參加這個專輯的錄製特地到一個通古斯鄂溫克老人那裡學了這首歌,當他第一次唱給我們聽時大家都非常喜歡,而我更是從歌聲中感覺到一些俄羅斯音樂的影子,這讓我很吃驚。後來我才了解到,鄂溫克族廣泛分布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境內,歷史上的若干次遷徙不光是人口和貨物的流動,更是文化的傳播和融合。嘎拉森道爾基的歌聲讓我深刻的感覺到音樂的力量,一種超越國界穿越時空的力量。
太陽姑娘:
小童星英格瑪演唱的一首古老的民歌。潮爾馬頭琴和撥弦樂器塔布舒爾的合奏一下子把我們帶到了森林深處,帶到了很久很久以前。錄音的時候,內蒙歌舞劇院的馬頭琴演奏家那日蘇讓我們見識了潮爾馬頭琴獨特的音色。據他說,演奏這種樂器的時候必須要把一把小刀卡在琴碼上才能演奏出味道,真是神奇。在歌曲當中出現的呼麥的聲音也非常有趣,孩子單純的童聲和男人們低沉的呼麥相映成趣,大家仿佛看到了森林中鄂溫克的先民們自得其樂的生活場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