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情懷:毛澤東生活記事》

《歷史的情懷:毛澤東生活記事》

主要記述了毛澤東日常生活的一些瑣事,由毛澤東的小時候開始寫起,一直寫到毛澤東逝世,時間跨度長達八十餘年,但仍然是毛澤東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縱觀毛澤東的一生,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國時期,在他的身上都集中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諸多優良傳統和樸實無華的人生風範。

作者介紹

邸延小,中國作家協會河北分會會員。1948年4
月生於延安,1969午加入空軍高炮郵隊,1970午執行
援外仟務,7次受郵隊通令嘉獎。1973午調武漢空軍
從事文藝創作,劇作《鷹擊長空》榮獲大軍區一等獎。
l983年考入河北大學中文系,畢業後先後任宣傳乾
部、記者和編輯等職。
多午來共出版專著20部,發表詩詞和文章700
余(首)篇。主要代表作品:散文集《風雨人生》、
待詞集《歲月回眸)》、小說《父與子》、紀實艾學《橄
欖枝與黃攻瑰》等。
近年來先後撰寫了“邸延生偉入系列叢書”之《歷
史的真知一“文革”前夜的毛澤東》和《歷史的真言
毛澤東和他的衛士長》等,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
反響,被多家報刊、電台連載或連播。
“邸延生偉人系列叢書”
歷史的真跡一毛澤東風雨沉浮五十年
歷史的真情一毛澤東兩訪莫斯科
歷史的真言一毛澤東和他的衛士長
歷史的真知一“文革”前夜的毛澤東
歷史的情懷一毛澤東生活記事

推薦

《歷史的情懷:毛澤東生活記事》該書作者邸延生歷經十年,廣泛蒐集毛澤東生前諸多生活資料,客觀記述了毛澤東
日常生活中的許多鮮為人知的活動情況,包括許多感人肺腑、激人奮進的翔實資料,從一個獨特的視角真實再現了生活中的毛澤東的偉人風範。毛澤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但在日常生活中卻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他身邊的每一個工作人員,嚴格要求自己的子女;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國時期,他都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到的,首先要求自己首先做到。通過毛澤東的日常生活,使人們可以看到作為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的思想、膽略、胸懷和神采。毛澤東生前沒有留下任何的物質遺產,留下的只是他的精神和風範。本書行文嚴謹認真,生動活潑,許多故事情節感人至深。

內容提要

歷史的情懷:毛澤東生活記事歷史的情懷:毛澤東生活記事

作者歷經10年,廣泛蒐集素材,客觀而真實地記述了毛澤東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情節,資料詳實,令人難忘,從一個獨特視角真實地再現了生活中毛澤東的偉人風範。
毛澤東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他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嚴格要求子女,嚴格要求身邊的每一個工作人員。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他都以身作則,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他心中時刻想著人民,與全國人民患難與共、同甘共苦。通過毛澤東的日常工作、生活,人們可以領略他的思想、膽略、胸懷、情操和神采。他的精神和風範永存。
本書材料真實嚴謹,文字生動活潑。許多故事感人至深。對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諧社會構建都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對黨史研究和新中國國史研究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對於廣大普通讀者來說,閱讀此書更將是緬懷偉人、重溫精彩歷史故事的一次心靈之旅。

前言 

這部書中所寫的,主要記述了毛澤東日常生活的一些瑣事,由毛澤東的小時候開始寫起,一直寫到毛澤東逝世,時間跨度長達80餘年,但仍然是毛澤東日常生活中的一小部分;縱觀毛澤東的一生,無論是在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國時期,在他的身上都集中體現出了中華民族的諸多優良傳統和樸實無華的人生風範。在大的政治問題上,他高瞻遠矚,並在縷析分毫中提綱挈領、高屋建瓴;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卻一味地克勤克儉,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並嚴格要求他身邊的每一位工作人員及他的每一個子女——這無一不表明在他的身上充滿了樸實無華的品質和甘願與廣大勞動人民為伍的人文性格。當他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窮學生時,他即以民族大業為己任,身無分文而“遊學”於湖南的廣大農村,這既充分體現了他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遠大抱負,也從另一方面突出體現了他不畏艱險、敢於向惡勢力挑戰的頑強個性;青年時代的他奮發向上,戰爭年代的他縱觀時局的發展變化而儘可能地採取適合於民族發展的各種積極措施,無論環境多么艱苦,他從不動搖自己的決心、從不改變自己既定的人生目標,認準了的事決不半途而廢,從而向世人充分展示了他在前進途中百折不撓的頑強毅力和從不向困難低頭、不在挫折面前屈服的戰鬥意志。可以說,他一生是強者!

目錄

第一篇朗朗韶山追根溯源數百年間毛家史英姿勃發心存大志毛氏三雄非等閒
1.追根溯源話韶山毛氏宗族七百年
2.辛勤勞作承傳統嚴格管教秉家風
3.進私塾從師尊儒求知識認真讀書
4.輾轉求學苦用功家庭暴力勇抗爭
5.舊婚姻如桎如梏寄豪情博覽群書
6.少年立志出鄉關忍辱齎志東台山
7.長沙求學尋摯友習文尚武搏激流
8.進師範求知若渴勤發奮歷經蹉跎
第二篇樹雄心搏激流毛澤東齎志勤奮鬥憂天下圖自強三兄弟舍家為黎民
9.時逢戰亂心如焚星夜回鄉侍親人
10.徒步“遊學”感慨深板倉邂逅逢知音
11.途經溈山訪寺僧設伏截擊初用兵
12.李大釗獨識英雄楊開慧一往深情
13.“驅張”期間哀母喪自由結婚返故鄉
14.故鄉情依依難捨三兄弟棄家為國
15.清水塘畔初安家愛晚亭前步晚霞
16.同奮鬥共嘗甘苦安清貧傾心助夫
第三篇戰爭年代風雨同舟共患難歷盡艱辛無怨無悔展豪情
17.穗滬漢湘輾轉頻夫妻兄弟各離分
18.井岡山武裝鬥爭患難中結識真情
19.茫茫深山紅旗飄堅持鬥爭盡操勞
20.事出意外惹災禍驚聞凶信起風波
21.楊開慧英勇犧牲毛澤東痛心涕零
22.受排擠被撤兵權遭打擊累受株連
23“左傾”錯誤教訓深紅軍被迫別瑞金
24.長征途中展豪情毛澤覃壯烈犧牲
第四篇性格倔強人各有志終為憾捨生忘死氣貫長虹勇犧牲
25.患難夫妻載歡顏努力學習進校園
26.毛澤東待客頻繁鬧矛盾陡起波瀾
27.中醫治癒關節炎英雄膽魄壯河山
28.毛澤民血灑新疆毛澤東念弟情長
29.赴重慶和平談判入虎穴巧為周旋
第五篇克服困難律人律己嚴要求艱苦奮鬥平易近人是作風
30.毛澤東父子團圓毛楚雄血灑西安
31.蔣介石大舉進攻江青跟隨毛澤東
32.牽敵軍陝北轉戰遭批評江青難堪
33.黃河汊神威退敵朱官寨江青陪情
34.毛澤東察看黃河小李訥陝北放歌
35.旅途中江青贈衣吃黑豆李訥生疑
36.細微處可見精神生活中童心未泯
37.夫妻間碰碰磕磕別陝北東渡黃河
第六篇寬待人嚴待己不搞特殊遵法紀守規章以身作則
38.小李訥徒步行軍西柏坡喜迎親人
39.穀場舞會夜闌時以身作則嚴教子
40.江青赴濟南奔喪夫妻閒談話語長
41.生活會上言論多一路北上盡顛簸
42.乘坐火車進北平雙清別墅沐春風
43.毛岸青初到別墅嬌嬌女歸來見父
44.生活節儉承傳統認真為女取姓名
45.毛澤東進中南海大事小事細安排
第七篇念念不忘民眾毛澤東克勤克儉不為私不為己全心全意為人民
46.出國不忘舊行裝夜宿冬宮睡木床
47.做工作無端受侮李敏赴天津見母
48.日常生活要求嚴赴江西賀怡遇難
49.毛岸英朝鮮犧牲新六所領袖傷情
50.生活中克勤克儉愛白雪流連忘返
51.對他人要求從寬對自己要求從嚴
52.領袖念子情意深夫妻用餐各自分
53.毛澤東心繫民眾回韶山依稀別夢
第八篇面對困難毛澤東奮力挽狂瀾生活艱苦領袖與人民心連心
54.廬山會面亦匆忙毛澤東約法三章
55.率子女吟詩充飢休息日香山遊戲
56.小李訥回家解餓野菜志挽山河
57.樹雄心所向披靡展豪情天下無敵
58.生活中嚴格律己為國是死而後已
59.毛澤東看樣板戲同毛遠新談教育
60.舞台上下連情意毛澤東看《紅燈記
61.漫山花開杜鵑紅王海容見毛澤東
第九篇身為領袖一生節儉兩袖清風鞠躬盡瘁不留遺產只留精神
62.填詞致語鄧穎超寫信渡江逐浪高
63.周末伴舞談姓名高牆隔阻父女情
64.東湖側畔聽歌聲毛澤東安然返京
65.毛澤東昏迷在床臥病榻不忘邊疆
66.痛患眼疾意茫然最後一次下江南
67.別江南依稀經夢做手術聽《滿江紅
68.毛遠新進中南海憶往昔淒楚滿懷
69.彌留之際遺所思毛澤東與世長辭

精彩書摘

一、追根溯源話韶山 毛氏宗族七百年

在中國的歷史名城長沙市南面不遠的地方,坐落著四周峰巒聳峙的縣城;因其地處湘江岸邊,又有一條名為瀏陽河的碧水流經境內,縣城被取名為湘潭。
從湘潭縣的縣城向西80華里,在湘鄉、寧鄉、湘潭三縣的交界處,聳立著一座松柏疊翠的山峰。相傳遠古時候的舜帝南巡曾路過這裡,休息時命從人吹簫奏樂,唱衛曲歌《簫韶九成》;簫歌起處,祥雲繚繞,百鳳翔集,由此簫樂便被人稱之為《韶樂》,舜帝曾在那停歇過的山峰也被人們稱之為了韶山。
南嶽群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說,韶山便是其中之一。遠遠望去,韶峰高聳,群巒蔥鬱。據《長沙府志》記載,曾有韶氏三姐妹,居山學道,山上留有韶氏三姐妹居住和遊歷過的韶山八景;清光緒元年(1875年),一位名叫周定寧的布衣名士,遊歷韶山後作《韶山記》,盛讚了韶山的地域概貌:
韶山,楚南一名山也!介三湘而遠七澤,發嶽麓而控東台。瀠回地涌,水飛雪浪之花,九巍天開,山橫玉枕之案。綿亘百餘里,蜿蜒來八面之龍。山蒼莽,際無隆,狩幸致南巡之大舜。鳳音亭,丹鳳銜書;胭脂井,紫龍吐沫。上麓天,風雲際會,前金後紫……
另有古人寫詩盛讚韶山,其詩曰:
從來仙境稱韶峰,筆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此是湘南一條龍。
山麓中,一灣碧水繞山而淌;山腳下,幾窪池塘前散落著不多見的幾戶農舍。農舍大都依山傍水,掩映在山中松柏和大樟樹的簇蔭之中。如果將大山的走勢譬如一條巨龍,那么這裡就像是這條巨龍頜下的一顆明珠,鄉里人習慣地稱其為韶山沖。
700年前——公元1368年,也就是明洪武元年,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大明王朝,一時間天下振奮、群雄扼腕、百姓擁戴。一位遠在江西吉州府龍城縣(今江西省吉水縣)的青年農民毛太華,不甘一生碌碌無為地老死鄉里,他想走出龍城縣到“外面”闖一闖,“出人頭地”地乾一番事業,為自己也是為其後代爭得一份“蔭德”,於是便投奔了朱元璋的隊伍。不久,他投奔的這支軍隊被朱元璋派往雲南,毛太華就此參加了遠途跋涉的西征。抵達雲南後,毛太華隨軍作戰積有一些戰功,在雲南娶了一位苗族姑娘為妻,生下了8個孩子。戰事結束後,毛太華帶了妻子和長子毛清一、四子毛清四內遷,原本想回到江西故里“光宗耀祖”,但在途經湖南湘鄉縣時,便在縣城門外的緋紫橋畔安了家,並因其累積的軍功分得了數十畝田產。毛太華過世後,毛清一和毛清四便攜家帶口離開湘鄉縣,遷到了湘潭縣境內的七都七甲,也就是山水環抱、風景秀麗的韶山沖——由此,韶山沖便有了毛氏家族的這一支脈。
和韶山沖一山之隔的唐家,是毛澤東外祖家的居住地,毛澤東的童年主要是在這裡度過的(新華社稿)
世事滄桑,風雲變幻;星移斗轉,時代變遷。到了500年後的大清王朝,世代居住在韶山沖的毛氏宗族中有一個名叫毛恩普的人,膝下僅有一個兒子,叫毛貽昌,字順生,毛恩普按祖上流傳下來的習俗給獨生子取了一個號:“良弼”。
當毛順生15歲的時候,毛恩普為兒子娶回了一位比兒子大3歲的姑娘文素勤為妻,並請了風水先生選擇在韶山沖的上屋場重新翻蓋了一所“凹”字形的房宅。祖居湘鄉縣唐家土乇的文素勤很賢惠,跟毛順生克勤克儉地過日子,毛恩普老來也算是有了依靠。
5年當中,毛順生夫婦倆接連生了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不幸都因病沒能存活下來,這對毛恩普的打擊很大。他長途跋涉百餘里的路程去到南嶽衡山的大廟為毛家祈求“香火”,希望上天能夠降下恩惠,“賜福”給他們毛家,使之“後代興旺”,同時還“許願”自己從此以後吃“觀音齋”……
毛恩普的這一舉動深深打動並影響了文素勤,文素勤從此也開始篤信佛教,敬重神靈,為的是祈求上蒼保佑她再生下來的孩子能夠健康成長;而毛順生卻不大相信這些,而且下決心要走出韶山沖去“外面”闖一闖。於是,他變賣了幾畝田產做路費,離開家鄉到兵營投了軍。
讀過一兩年書的毛順生,算是認得幾個字,但畢竟沒有多少知識,感到在軍隊的下層士兵中終究混不出什麼“名堂”來,便藉口家中有事,托人情去領了當年的軍餉,然後拿出一部分“賄賂”了“千總”。“千總”又額外“開恩”發給一筆在他看來數目不小的“安家費”,毛順生便離開了兵營。
回到韶山沖以後,一家人先是用毛順生的那筆“安家費”贖回了先前變賣的那幾畝田產,又置辦了十幾畝地,並統一將上屋場那十幾間“凹”字形的土坯房加蓋了瓦頂,看上去很像是一戶殷實的富裕人家了。接下來,毛順生依仗自己出去闖蕩過兩年的經驗,便開始嘗試著在村上做一些小買賣。文素勤在家兢兢業業地操持家務,夫妻倆很快把個家業支撐起來。毛恩普看到這一切,心裡總是樂呵呵的,唯一的盼望就是能夠早日抱上孫子。
轉眼到了清光緒十九年,也就是1893年,大清帝國已經處於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境況,億萬勞苦大眾深受日漸衰落的大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和東西方帝國主義列強侵略的雙重壓迫,民族苦難日漸深重。年輕力壯的毛順生為了討生活,開始走出大山去別的鄉村做些小生意。這一年,毛順生已經23歲了。
就在這一年的冬天,韶山沖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
12月25日,韶山沖的峰巒中突然狂風大作,隨之電閃雷鳴,繼而下起了瓢潑大雨;這時候,第五次懷有身孕的文素勤已近臨盆,躺在上屋場的“凹”字形屋內耐著陣陣腹痛,企盼著這第五個孩子的降臨……
外出歸來的毛順生在堂屋裡來回地走動著,面對著供桌上煙氣繚繞的香火,一陣陣心緒不寧;雖說他不像父親和文素勤那樣信佛,也不信神,但這時的他卻也對著供桌上擺放著的觀音菩薩雕像,默默禱告著妻子能生下個兒子,盼他們母子平安……
這時的毛恩普坐在堂屋的一角默默地吸著旱菸,他不滿意兒子在堂屋裡來回走動的樣子,認為這是對神靈的“大不敬”。他雖然不作聲,但一直以企盼的神情注視著供桌上的觀音菩薩,心裡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祈禱:給毛家生個伢子吧,給毛家生個伢子吧……
風還在刮,雨還在下,沉沉的雲層中一道閃電接著一道閃電,晴天霹靂一個接著一個炸響。文素勤聽到雷聲,暗自祈禱上蒼保佑她和肚子裡的孩子。
天色越來越黑了,午夜過後,風停雨逝,韶山沖的大山開始寂靜下來。文素勤漸漸進入了夢鄉。睡夢中的文素勤突然醒了,開始了痛苦的呻吟和抽搐。
一輪紅日躍出東方地平線,在萬朵雲霞中噴薄升起,燦爛的光輝照耀著風雨過後的韶山——這時,上屋場毛家屋內傳出一聲嬰兒響亮的啼哭:“哇……哇……”
產後的文素勤如夢初醒,喃喃地慶幸道:“阿彌陀佛!”
緊接著是接生婆的一聲高喊:“生了,是個伢子!”
這個伢子已是文素勤生的第五個孩子,也是第三個兒子了。
一連幾天,毛順生請了鄉里的親朋好友來上屋場吃喜酒——按毛氏的族譜輩序排列,“祖恩貽澤遠”,毛順生正名貽昌,是“貽”字輩,他的兒子當為“澤”字輩,即取名“澤東”,字潤之(潤芝或詠芝),按兒子輩排行三。
“澤東”意為潤澤華夏,恩惠東方;而“潤之”則為東方之大澤,尚須水的滋潤和維持。
文素勤雖然因又為毛家生了個兒子而暗自高興,但心中卻也有些擔憂。她先前生的幾個孩子都因病沒能存活下來,這次她暗下決心吃“觀音齋”,以虔誠之心祈求神靈保佑她的這個兒子平安長大。為了這第三個兒子健康成長,孩子還不滿一周歲的時候,被寄養在了湘鄉縣唐家土乇的外祖父家。
唐家土乇的文氏家人丁興旺,是一個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文家老小共有20多人,文素勤的父親文芝儀,育有三男三女。長子文正興,在文氏這一支脈中排行第七,毛澤東稱其為七舅。七舅母所生子女很多,被鄉里人稱之為多子多福的吉慶之家。
為了托福,毛澤東從小便循著母親的意願,拜七舅母為“乾媽”。在唐家土乇的文氏大家庭中,毛澤東很得眾人的寵愛和呵護,從小養成了活潑、倔犟、剛強和放任不羈的性格。
文家門前有窪池塘,文家人稱其為龍潭。潭中有一塊發亮的巨石,文素勤認為那是一塊“神石”,文家之所以人丁興旺、生活欣欣向榮,全靠了龍潭中“神石”的庇護。因此,文素勤讓兒子再拜龍潭中的“神石”為“乾娘”,取名“石三伢子”,滿心希望她的這個兒子能夠堅如磐石,茁壯成長,長命百歲,一生安泰……
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9月17日,在中國的黃海海域,爆發了一場震驚中外的大海戰,是為中國海軍在抗擊外來侵略的戰鬥中最為悲壯、慘烈的一幕;因其發生在中國農曆的“甲午”年間,人們習慣地將這次海戰稱之為“甲午海戰”。
甲午戰爭從1894年8月開始至1895年4月結束,歷時8個月,終因清政府的妥協求和,不認真準備、組織和調遣兵力,致使擁有亞洲第一流強大艦隊的北洋水師一敗塗地。
國家發生的這一切,對於地處窮困鄉村的湘潭韶山沖來說,老百姓們也只是增加了苛捐雜稅,感到生活日漸艱難,並不知道國家吃了敗仗,更不知道堂堂的大清王朝已經處在了風雨飄搖、岌岌可危之中……
1896年(清光緒二十二年)4月3日,吃過早飯的毛順生嘴裡嚼著最後一口糙米飯,像往常一樣匆匆趕著耕牛去自家田裡犁地了。
這時候的文素勤又一次懷了身孕,但她還是腆著大肚子刷洗了碗筷,然後領著3歲的石三伢子去田裡點豆。
年幼的石三伢子跑去地頭上玩耍,當他正用小手挖著田邊的野菜時,抬頭看見母親突然跌倒在田間,臉上還顯露著很痛苦的神色;他被嚇壞了,急忙站起身來大聲叫喊:“媽媽,媽媽……”
在不遠處犁地的毛順生聞聲急忙跑過來,抱著妻子便往家跑。所幸文素勤平日操勞慣了,順利地產下一男孩。毛順生見又是一個伢子,高興得不得了,不由得說道:“噢,蠻好么!又多了一個牽牛尾巴的,蠻好嘍!”
這個孩子出生後不久,被取名為毛澤民,字潤蓮。
第二個兒子過滿月那天,毛順生向前來賀喜的鄉親們說:“又多了一個伢子,好是蠻好嘍!但又多了一張嘴吃飯,要想想辦法,不然日子怎么過?”並說,“從此要立下規矩,不然是管不了的。”
這一年,毛順生為了能夠使家裡多進些收入,便學著外邊商人的做法,請人印了一些債券向鄉里人發放,並為這種債券起名為“義順堂”,向鄉親們保證做到“童叟無欺”。

二、辛勤勞作承傳統 嚴格管教秉家風

1899年(清光緒二十五年),石三伢子已經6歲了。
每天早晨天剛放亮,石三伢子總要背上籮筐、帶上砍刀進山去砍柴;當韶山沖每戶人家的院落里都升起了裊裊炊煙時,村上的人們見到小小年紀的石三伢子總是背著一捆乾柴從山上下來趕回家去吃早飯。早飯過後,毛順生有時會帶著兒子下田去幹活,有時也會讓兒子在家裡幫著幹些家務,自己則背上褡褳出去做鄉里人的小生意。
鄉里人常常稱讚石三伢子說:“真是個好伢子,從小就曉得幫著家裡幹活,長大了一定有出息……”
在韶山沖的上下屋場,有一群和石三伢子年紀相仿的孩子,這些孩子幾乎天天或結伴進山去砍柴,或相約在有草的山坡地上放牛,或三三兩兩地下到池塘里去戲水摸魚。
這一年的夏天很熱。韶山沖四周的山坡地上樹茂草豐,一塊塊水田裡的稻子長得蓬蓬勃勃,有的田裡的稻子已經開始抽穗了。
每逢吃過晚飯,毛順生為了節省家裡點燈用的桐油,總要文素勤帶了兩個孩子到自家房前的空地上乘涼。而這時毛恩普便會拉了兩個孫子的小手,搬個竹凳子坐下來,教他倆數夜空中的星星,並指點出哪是天上的銀河、哪幾顆是北斗星、哪顆是牛郎星、哪顆又是織女星,兩個孩子總會聽得入迷。有時候兩個孩子也會向祖父提出許多不懂的問題,諸如天上的牛郎星和織女星為什麼不走到一起去呢?天上的神仙為什麼不管地上窮人家的事?
還有的時候,小兒子也會問媽媽:池塘里的青蛙為什麼總是叫?樹上的蟬為什麼總是鳴?天上為什麼會下雨?該下雨的時候不下、不該下雨的時候為什麼又下起來沒完沒了?
毛恩普和文素勤總會就他們所知耐心地予以回答或解釋,實在解釋不了的,也會告訴說:等你們長大了,自然會曉得的。祖父和母親給兩個孩子講的這些故事和說的這些話,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有時候毛恩普會單獨對他的兩個孫子說:長大了你們要好好讀書,爺爺希望你們日後都能夠考中舉人、考中進士。真的能夠那樣,爺爺就是死也瞑目了……
而文素勤總是對兩個兒子說“要多關愛窮人、多幫助窮人”,因為人活在世上總是需要互相關愛、互相幫助的。她說每個人凡是做了好事,天上的“菩薩”是會知道的,會保佑做好事的人一生平安;而每個人但凡做了壞事,哪怕一點點壞事,“菩薩”也會曉得的,做壞事的人就要受到懲罰。兩個孩子向母親保證說,他們今生今世只做好事、不做壞事。
這天,幾個衣衫襤褸的男孩子在山腳下的水塘邊放牧水牛,兩頭犍牛哞哞叫著頂起了犄角;在一旁玩耍的孩子們便鬨笑著、吵嚷著將兩頭頂架的犍牛圍了起來,有的還用柳條枝抽打著地面,起著哄地爭看兩頭頑牛格鬥……
這時候,後腦勺上留著一條小辮子的石三伢子背著一捆乾樹枝走了過來。只見他身材修長,上身穿了件對襟的無袖短衫,下身穿著條打了好幾塊補丁的舊布褲子,腳上踏著草鞋,兩隻小手緊緊地攥著捆綁乾樹枝的野藤,一邊走一邊騰出一隻手來擦拭額頭上的熱汗。孩子們大聲招呼說:“石三伢子,快放下你那柴,來看牛打架……”
有的孩子說:“快別看了,要是回家晚了,他爸又得吼他!”
一聽這話,石三伢子索性放下了背上的柴枝,上前去拿了一個孩子手中的柳條枝,毫無懼色地大步走向仍在頂角的兩頭水牛。這時,又一頭體型健壯的水牛慢悠悠地向著石三伢子走了過來,在一旁的孩子們立刻喊叫起來:“石三伢子,快躲開!”
小小年紀的石三伢子非但沒有躲開,反而瞪起了眼睛,揮起拿在手中的柳條枝抽打在走向前來的那條水牛背上。挨了打的水牛跳了跳,哞哞叫著跑開了。聽到叫聲,兩頭頂架的水牛也停止了格鬥,隨著那頭水牛跑向了兩旁。
圍觀的孩子們高興地大喊起來:“好,石三伢子真行呢!”
石三伢子手上依然拿著那條柳枝,站在草地上同小夥伴們一起也“咯咯”地笑起來……
十幾頭大大小小的水牛全都下到了池塘里,只將牛頭暴露在水面上,岸上的樹叢中無休止地傳響著煩人的蟬鳴。放牛的孩子們一聲呼喊,全都脫光衣服跳進了水塘中,其中有人向仍站在岸上的石三伢子高喊:“石三伢子,還不下來一起涼快涼快!”毛澤東的父親毛貽昌,讀過幾年私塾,精明能幹,克勤克儉,善於經營,但是性情暴躁,教子苛嚴,使毛澤東幼年時期,就滋長了抵制父親專制的反抗意識(新華社稿)猶豫了片刻,石三伢子最終還是脫光了衣服,喊著叫著縱身跳進了池塘。他和幾個小夥伴開始了游水比賽,只一會兒工夫,石三伢子便游到了最前面,並回頭看一眼被他落在後面的小夥伴,喊一聲:“土地佬官兒、四道士,你們快些游啊!”被喊做土地佬官兒和四道士的兩個孩子喊叫:“石三伢子,你游慢些,等等我們!”
石三伢子在前邊側著身子劃著名水,他不想讓小夥伴追上他,兩隻小腿一蹬一蹬地加快了節奏。正當孩子們在水中玩得高興時,一個伏在水牛背上的孩子大聲叫起來:“石三伢子,你爸爸來了!”
眾男孩聞聲一看,只見毛順生高高地卷著兩條褲腿站在池塘邊,胳膊上的兩隻衣袖也挽了起來,手裡拎著一支竹耙子向水中的兒子厲聲吼道:“潤之,你給我上來!”
水中的石三伢子不再遊了,順從地光著小屁股上了岸。眾男孩也都面面相覷,一個個悄無聲息地劃向了池塘邊,開始揩身子、穿衣服……
石三伢子低頭站在岸邊的草地上,等著挨父親的訓斥;滿臉怒色的毛順生瞪了兒子一眼,想說什麼而沒有張口,嘴角上露出了一絲無可奈何的苦笑。眾男孩驚恐地看著毛順生,隨即將眼睛轉向石三伢子、一起投去了關切的目光……
毛順生察覺了這一切,先是將臉轉向眾男孩,最終將目光落在了自己兒子脫下來的衣服上;再看一看衣服旁邊的那捆柴枝,隨即拎著手上的竹耙子走向了石三伢子。石三伢子一見、轉身就跑,然後縱身跳進了池塘——眾男孩見狀先是一驚,隨即又都忍不住鬨笑起來,有的孩子還故意說:“毛老伯,下塘去捉他呀!”
毛順生本不想打兒子,現在想打也打不成了,只得將竹耙子狠勁兒地往地上一戳,返回身去拎起了兒子撿回來的那捆柴枝,又拿了兒子的衣服轉身離去。走了三四步之後,像是又想起了什麼似的、用力甩手將兒子的衣服往池塘邊一丟,然後無聲地嘆口氣、走了。
眾男孩都喊:“上來吧!石三伢子,你爸爸走了……”
水中的石三伢子臉上帶著頑皮的笑容,從容不迫地游上岸來穿衣服,同小夥伴們一起喊著、叫著、歡呼著,像是慶祝勝利似的……
回到家,石三伢子繞過堂屋先去見母親,文素勤疼惜地對兒子說:“你爸爸生氣了,說是要罰你……”
石三伢子揚著小臉對母親說:“我已經打了柴了,為什麼還要罰我?”毛澤東的母親文素勤,慈愛善良,為人慷慨厚道,常接濟別人。1919年10月文氏病逝,終年52歲。毛澤東晝夜兼程從長沙趕回韶山守靈,並和淚寫下一篇情深意長的《祭母文》(新華社稿)這時候,只聽得毛順生在堂屋裡一聲怒吼:“潤之,過來!”
石三伢子只得乖乖地走進了堂屋,站在父親面前不說一句話,只是將眼睛看了父親的臉色。原本坐在一隻矮板凳上的毛順生一見兒子這副樣子,霍地站起身來,衝著兒子大聲喊道:“你講,為什麼下塘?”
石三伢子低聲說:“天熱……”
毛順生再問兒子:“你不怕被水淹?”
石三伢子回答:“不怕。”
毛順生更生氣了:“淹了就晚了!”
石三伢子爭辯說:“我說的是實話。”
毛順生衝著兒子邁了一步腿:“你還敢犟嘴?”並斥責說,“你說今天該怎么罰你?”
石三伢子並不移動自己的身子,只是抬了頭說:“為什麼罰我?我又沒做錯事……”
毛順生衝著兒子說:“我說罰你就罰你!用不著為什麼……”
正在這時候,文素勤領著3歲的二兒子進了堂屋,一開口先是對大兒子說:“聽你爸爸的話,你爸爸也是為你好……”繼而又對丈夫說,“呵斥一頓就算了,他已經曉得了。”接著又將臉轉向大兒子,“你曉得了嗎?快告訴你爸爸。”
這時的石三伢子知道母親是來袒護他的,便喃喃地說:“爸,我曉得了。”
做父親的問:“你曉得了什麼?”
當兒子的回答:“明天還去砍柴……”
就這一句話,毛順生竟被兒子說得哭笑不得,文素勤則趁機對大兒子說:“好了,好了,快帶了弟弟去場坪上玩吧!”
晚上,在昏暗的桐油燈下,毛恩普叫了大孫子到堂屋裡坐下,說是給他講些事情。石三伢子乖乖地在一隻矮板凳上坐下來,借著昏暗的燈光,聽祖父對他講:“你已經不小了,該懂事了,你怎么能夠下到池塘去游水呢?要曉得,那是會淹死人的,這樣的事情又不是沒有發生過……”毛恩普說:“我們毛家在韶山沖多少還是有些名聲的,上下屋場六七百戶人家,一代一代傳下來,現如今誰人不曉得我毛恩普?哪個不曉得你爸爸毛順生?族裡人也都曉得你爸爸是見過世面的人。你如今也長大了,出去了不準讓人家笑話,不準給我們毛家惹禍,不準給我們毛家人丟臉……”
毛恩普一字一句地說著,石三伢子靜靜地聽著;說到最後,毛恩普給孫子定下了三條“規矩”:
一、不準說謊;
二、不準同長輩頂嘴;
三、出去了不準惹禍。
石三伢子向祖父表示他將牢牢記在心上。
1902年(清光緒二十八年)臨近入秋的一天,已經9歲(虛歲10歲)的石三伢子被父親叫去身邊。毛順生坐在一隻竹椅上,一邊吸著旱菸,一邊對兒子說:“潤之,你該上學了。”並說,“男人沒有學問不行,爸爸是吃過虧的。”
毛順生見兒子很順從地答應去南岸私塾讀書,心裡暗自高興,卻嚴厲地叮囑說,“去了要聽先生的話。記住,事事不許說謊,不許同先生頂嘴,不許同別的孩子打架,要用心讀書!”
石三伢子很高興地答應一聲:“記住了!”並重複說,“不許說謊,不許頂嘴,不許打架,用心讀書……”
這時文素勤走進來笑道,“石三伢子,去了要好好讀書,日後你爸爸算賬就有幫手了。”毛順生一本正經地對兒子說:“日後你就是讀書人了,從今往後我不再叫你‘三伢子’,而叫你‘潤之’或者‘澤東’,你母親也要慢慢改過來,叫你‘潤之’或者‘澤東’……”
石三伢子又跑去告訴爺爺要去讀書的事。毛恩普疼愛地對孫子說:“我曉得了。”繼而又問,“你就要去讀書了,你還記得爺爺對你講過的話么?”
“記得。”石三伢子很認真地回答,“好好讀書,將來考舉人、考進士!”並說,“媽媽要我和弟弟多關愛窮人,多做好事,不做壞事……”
毛恩普點頭說:“你母親說得對呢!”並說,“以後我也不叫你‘三伢子’了,而叫你‘潤之’……”
就在這天傍晚,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晚飯的時候,毛澤民不留意掉了一粒米,被他父親發現了,遭到了斥責:“撿起來吃掉!”
毛澤民彎腰撿起那粒米放進了嘴裡,父親又很認真地對他的兩個兒子說:“莫要小看一粒米,來之不易哩!你們要記住,什麼時候都不要糟蹋糧食!”
這時,毛恩普和顏悅色地誘導著兩個小孫子:“潤蓮,你還記得《憫農》那首詩么?”
“記得!”毛澤民立刻走離了飯桌,站在堂屋裡背誦起來: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得就好!”毛順生很嚴肅地對他的兩個兒子說:“日後你們讀書也好、出去做事也好,無論走到哪裡,也無論你們做什麼,都不要忘記自己是農民家的兒子!”
兩個孩子都說:“記住了!”
從這時起,父親對他們講的這句話,便深深地記在了兩個孩子的腦海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