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老二

武老二老二
武老二”一度流傳到長江流域,但由於受演出內容的限制,仍然以撂地演出為主。這個時期比較著名的藝人有戚永立、楊鳳山於傳賓等。

戚永立,1886年出生在棗莊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12歲開始學唱淮海大鼓,20歲拜盧同武為師,是“武老二”的第四代弟子。戚永立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已經在徐州、南京、上海等地走紅,有“鎮三江”和“獨行千里一隻虎”的雅號。

1930年春天,戚永立在南京撂地演唱《武松傳》,一個14歲的男孩被他的演唱所吸引,一連聽了幾天后要拜他為師,這個男孩叫高元鈞

誰也沒想到,這個窮困潦倒的男孩兒後來成了山東快書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正是他把這個難登大雅之堂的曲種推上了更加廣闊的舞台。

高元鈞,原名高金山,1916年出生於河南省寧陵農村。因生活困窘,12歲隻身一人外出闖蕩學唱河南墜子,在南京遇見了唱“武老二”的戚永立,便想拜他為師,但當時戚永立卻並不想收他為徒。

後來,在南京、上海等地,高元鈞有機會認識了京、津兩地許多曲藝名家,如相聲演員劉寶瑞等。在和大師們同台演出時,高元鈞認識到,在小劇場演出沒有較高的藝術趣味和水平,是無法適應聽眾要求的。

1934年,高元鈞首次來到了濟南。此時的濟南,已經出現了最早的以遊樂為主的商場,成為當時濟南人夜生活的基地,這就是根據古典小說《紅樓夢》取名的大觀園。

武老二武老二
這裡的“大觀”兩個字,概括了商業文化的所有要素,吃、住、娛樂、採購以及交流的需要。這裡商埠雲集,各種藝術形式在這兒極盡發揮,展示著自己的特色。在濟南,高元鈞認識了比他小7歲的楊立德。楊立德1923年出生,山東利津縣利津鎮人,此時的他在整個山東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藝人。楊立德的父親、叔叔均是唱“武老二”的藝人。12歲時,他就隨幾位前輩藝人到處流浪賣藝,16歲時到了濟南。

在“葷口”的問題上,久在城市的楊立德與高元鈞感受相同,兩人聯合了傅永昌等藝人身體力行,立即停演“葷口”。這一舉動不僅擴大了觀眾面,而且也受到了觀眾的讚揚。不同的演出環境造就了不同的演出風格,回到南京和上海的高元鈞,為了適應城市舞台的演出,十分注重向其他戲曲形式學習。他經常去看梅蘭芳、金少山的戲,也常常去看蓋叫天扮演的武松。不斷地豐富和改進,使高元鈞的山東“武老二”很快紅遍了南方的時尚之都―――上海。因為高元鈞的表演幽默滑稽,所以大家又叫它滑稽快書。

1949年,高元鈞在上海灌制了他的第一張“武老二”式的唱片《魯達除霸》,並根據演唱的特點命名為山東快書。

從此,“武老二”這種發源於山東農村的說唱藝術終於有了正式的名稱,此時距山東大鼓藝人傅漢章在曲阜廟會上首次演唱“武老二”已經整整過了11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