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技

武技

《武技》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文章,約五百言,文字較淺顯,文言語法現象不多。內容上為炫耀武技,思想上寓示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哲理。

作者

蒲松齡
(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現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色目人(另說蒙古人)。出生於一個逐漸敗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19歲應童子試,接連考取縣、府、道三個第一,名震一時。補博士弟子員。以後屢試不第,直至71歲時才成歲貢生。為生活所迫,他除了應同邑人寶應縣知縣孫蕙之請,為其做幕賓數年之外,主要是在本縣西鋪村畢際友家做塾師,舌耕筆耘,近42年,直至1709年方撤帳歸家。1715年正月病逝,享年76歲。創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原文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來托缽,李飽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請以相授。”李喜,館之客舍,豐其給,旦夕從學。三月,藝頗精,意得甚。僧問:“汝益乎?”曰:“益矣。師所能者,我已盡能之。”僧笑,命李試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飛,如鳥落,騰躍移時,詡詡然驕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盡吾能,請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勢。既而支撐格拒,李時時蹈僧瑕,僧忽一腳飛擲,李已仰跌丈余。僧撫掌曰:“子尚未盡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慚沮請教。又數日,僧辭去。
李由此以名,邀游南北,罔有其對。偶適歷下,見一少年尼僧弄藝於場,觀者填溢。尼告眾客曰:“顛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場一撲為戲。”如是三言。眾相顧,迄無應者。李在側,不覺技癢,意氣而進。尼便笑與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問:“尊師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詰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師耶?若爾,不必交手足,願拜下風。”李請之再四,尼不可。眾慫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師弟子,同是箇中人,無妨一戲。但兩相會意可耳。”李諾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勝,思欲敗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頡頏間,尼即遽止,李問其故,但笑不言,李以為怯,固請再角。尼乃起。少間李騰一踝去,尼駢五指下削其股,李覺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謝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歸,月余始愈,後年余,僧復來,為述往事。僧驚曰:“汝大鹵莽!惹他何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斷矣!”

譯文

李超,字魁吾,山東淄川西郊人.性格豪爽,喜歡施捨。一次,有個和尚托著飯缽來化緣,李超給他飽吃一頓。和尚非常感激,便說:“我是少林寺出身,會點武術。讓我傳授給你吧。”李超十分高興,留和尚在客舍里住下,給他豐厚的待遇,早晚跟他學武術。三個月後,李超對武術相當精通了,得意非凡。和尚問他:“你有收穫嗎?”李超說:“有收穫。老師能的,我已經全都能了。”和尚笑著叫李超一試身手。李超就脫掉衣服,在手心裡唾了一口,時而像猿飛躍,時而像鳥落下,翻騰跳躍了一陣子,驕傲地站在和尚面前,和尚又笑著說:“行啦。你既然把我的本領都學到手了,讓我們比個高低吧。”李超欣然同意。當即各自交叉雙臂,擺出架勢。接著在支撐、格鬥、抵擋的較量中,李超不斷尋找和尚的破綻;不料和尚忽然飛起一腳,李超已仰面摔出一丈多遠.和尚拍手說:“你還沒全部學會我的本領啊!”李超甩手撐著地面,慚愧地向和尚請教。又過了幾天,和尚告辭走了。從此,李超以武術出了名,遨遊南北,沒人是他的對手。一次,李超偶然到濟南,看見一個年輕的尼姑在場上耍武藝,四周圍滿了觀眾。尼姑對觀眾說:“反來覆去,老是我一個人,大冷落了。有愛熱鬧的,不妨下場交手玩玩。”這樣說了三遍,大家你看我我看你,一直沒有應聲的,李超在場邊,不覺手癢,信心十足地走進場內。尼姑笑著向他合掌致意。剛一交手,尼姑就喝他停下,說:“這是少林宗派啊。”馬上又問:“你的老師是誰?”開始李超不說。尼姑一再追問,李超才告訴說是和尚。尼姑抱拳說:“憨和尚是你老師嗎?要是這樣,不必較量了,我甘拜下風。”李超幾次要求比試,尼姑不同意。那些圍觀者極力慫恿,尼姑才說:“既然你是憨師的弟子,我們就是同一路的人,不妨玩玩,只要雙方領會意思就行了。”李超嘴上答應了。但他看尼姑長得文弱,因而輕視她;加以年輕好勝,故一心想打敗尼姑,以獲取一時的名聲。兩個人正打得不相上下的時候,尼姑卻突然停住了。李超問她為什麼,她只笑,不說話。李超認為她膽怯了,非讓她再較量不可,尼姑才又和他比起來。一會兒,李超飛起一腳向尼姑踢去,尼姑並拄五指向下削他的腿;李超只覺得膝下像刀砍斧劈的一樣,跌倒在地起不來了。尼姑笑著道歉說:“魯莽了,冒犯了你,請不要怪罪!”李超被抬回了家,一個多月才好。過了一年多,和尚又來了,李超向他回敘了這件事,和尚吃驚地說:“你太魯莽了,招惹她乾什麼?幸好你先把我的名字告訴了她,不然,腿已經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