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廟

武侯廟

《武侯廟》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這首詩作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76年),當時杜甫正流寓夔州,因瞻拜武侯祠有感而作此詩以悼念諸葛亮。該詩前兩句描寫廟內、外的景色,描寫山之空寂,也暗示武侯一生的志業早已隨歲月而消逝,回首往事一切皆空。後一聯詩以短短十個字概括了諸葛亮的一生,道出了武侯放棄早年隱居南陽的生活而終身盡瘁國事,以身許國、義無反顧的境遇和心情。

佚名 
《武侯廟》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
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
正統不慙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慙同“慚” 拼音:cán )
明代風流才子我首推唐伯虎,但若論詩文等的著作及才學,則應首推楊慎(1488─1559)。 他與金元才子元好問都是於年少時已能吟詩尚文之輩。 他更曾中了狀元,但由於明武宗微行出居庸關,楊慎上疏抗諫,得罪了皇帝,故被貶謫雲南。 楊慎博覽群書,詩詞歌賦無一不精,且著作之豐為明代之首。
對於楊慎,我們可能不太熟識;清代毛宗崗修訂中國名著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時,在開頭加入了楊氏的詞作「臨江仙」,以致多人誤以為此詩為羅氏所作。 該詩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武侯廟》 佚名
劍江春水綠沄沄,五丈原頭日又曛;
舊業未能歸後主,大星先已落前軍;
南陽祠宇空秋草,西蜀關山隔暮雲;
正統不慙傳萬古,莫將成敗論三分。
題武侯廟(白話翻譯)
諸葛北伐必經的劍江(*1)的水流湍急,
他殞亡之地域五丈原(*2)的日頭昏暗。
他意圖統一中原未竟地(*3)不歸劉襌,
他死前有對應的大星(*4)已隕落軍中。
南陽臥龍岡武侯廟(*5)徒然生出秋草,
四川西部(*6)關塞和山脈有霧靄阻隔。
不要因為正統不傳萬古(*7)而生慚愧,
談理三國歷史(*8)不能以成敗論英雄。
注*1: 水名,在四川省劍閣縣北,是嘉陵江的支流。
注*2: 諸葛亮曾六出祈山,北伐中原,古領五丈原(陝西省岐山縣); 與魏將司馬懿對峙百多天后死於五丈原軍中。
注*3: 舊業即指統一大業。
注*4: 舊時認為世上一個人, 對應著天上一顆星, 星落便意味著人將死去。注*4:舊時認為世上一個人,對應著天上一顆星,星落便意味著人將死去。
注*5: 南陽在河南省南陽市; 祠宇亦即武侯廟。
注*6: 諸葛生時主要在四川西部活動。
注*7: 此處著重諸葛亮精神傳萬古。
注*8: 三分即天下三分之三國史也。
《武侯廟》並不是楊慎寫的,只是他在《升庵詩話》(卷六)中引用的別人的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