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八粑粑會

銅陵地區的老百姓,過年除了殺豬宰羊、捕魚做糖,給小孩子們做新衣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年貨就是做粑粑。 正月初八的那一天,過了七天年,已經吃夠了大魚大肉的老百姓們也想換換口味了,於是他們家做的各種口味的粑粑這個時候就成了“香餑餑”了。 各家各戶都把自製的粑粑拿到一起來,每個村子裡都有一間共用的房屋,叫“村屋”,在“村屋”里,擺滿了由各家各戶送來的桌子,各種粑粑擺滿了幾十張桌子,還有的人家不但送來了粑粑,還將自家做的各種元子,如肉元子、魚元子、藕元子、蔬菜元子等也端到這裡來。

在銅陵地區的農村里,自清朝時期起就有在每年的正月初八這一天舉辦粑粑會的習俗,粑粑會是春節期間的一項重點的慶祝活動,其規模之隆重、場面之熱鬧,一點也不亞於正月十五鬧元宵的規模和場面,至今還在這個地區的一些鄉村里延襲著。
粑粑會,又稱粑粑宴,就是一場以各種粑粑為主要食品的盛大宴會。
銅陵地區的老百姓,過年除了殺豬宰羊、捕魚做糖,給小孩子們做新衣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年貨就是做粑粑。粑粑的種類很多,有用純糯米粉做成的糯米粑粑;有用山芋澱粉做成的山芋粑粑;有用藕擦碎後做成的藕粑粑,還有用蘿蔔絲加麵粉做成的蘿蔔粑粑以及用各種蔬菜加麵粉做成的蔬菜粑粑等。有甜的,有鹹的,大多數品種都是淡淡的,形狀也各式各樣的,有圓形的、方形的、長條形的、帶花邊的、壓花紋的等等。一般的老百姓家最少也要做上二三十斤,最多的要做二三百斤,甚至更多。這些粑粑做好以後,數量少的人家就將其放進一種叫“貓嘆氣”的竹籃子裡,掛曆在通風之處,因冬天的氣溫較低,一般可吃到農曆二、三月份也不會變壞;數量多的人家,則要準備一口或幾口大缸,用“臘水”(臘月里取冰雪溶化成的水)將其泡起來隨吃隨取,到端午節都不會變質。
正月初八的那一天,過了七天年,已經吃夠了大魚大肉的老百姓們也想換換口味了,於是他們家做的各種口味的粑粑這個時候就成了“香餑餑”了。各家各戶都把自製的粑粑拿到一起來,每個村子裡都有一間共用的房屋,叫“村屋”,在“村屋”里,擺滿了由各家各戶送來的桌子,各種粑粑擺滿了幾十張桌子,還有的人家不但送來了粑粑,還將自家做的各種元子,如肉元子、魚元子、藕元子、蔬菜元子等也端到這裡來。這一天,是全村一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幾乎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聚集到這裡,最高興的還是那些身穿的花花綠綠、活蹦亂跳、又喊又叫的孩子們,他們的手裡還拿著一隻碗和一雙筷子。待各家各戶的粑粑、元子等食品全部擺齊了以後,由村子裡的一名長者宣布粑粑會開始,接著便點燃一掛長長的鞭炮,鞭炮放過之後,大人們首先將那些猴急的孩子們手中的小碗夾滿各種粑粑和元子,然後再取出各自的粑粑敬給年長者,並說上一些祝福之類的話語。再以後大家便互相品嘗著對方送過來的粑粑,並不停的點頭稱讚著,大家一直吃著、笑著、談論著,互相祝福著,整個粑粑會一直持續到下午才結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