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太黑洞

正太黑洞

正太黑洞是網友給超新星SN 1979C形成的黑洞起的一個戲謔的名字。2010年NASA宣布他們通過錢德拉X射線天文望遠鏡觀測發現,在SN 1979C的殘骸中形成了一個黑洞。這可黑洞只形成了30年,在宇宙數以億計的大尺度背景下這短短三十年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個還是小男孩般的新生黑洞給予人類研究早期黑洞形成與發展的寶貴機會。

簡介

回到銳詞報回到銳詞報

美國東部時間2010年11月15日下午12點30分(台北時間11月16日凌晨1點30分),NASA宣稱,科學家通過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在距地球5000萬光年處發現迄今最年輕的黑洞,這個黑洞僅誕生30年,它對於人們研究黑洞嬰兒階段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
這個最新發現的年僅30歲嬰兒黑洞超新星SN1979C的殘骸物質,該超新星位於M100星系,大約距離地球5000萬光年。基於1995年至2007年的觀測數據,科學家推斷這個年輕黑洞的成長是超新星SN1979C或者一個雙星系統提供“營養成份”。
超新星SN1979C首次被觀測是1979年,由一位業餘天文學家發現。科學家認為SN1979C是由一顆質量是太陽20多倍的恆星坍塌後形成的。之前在遙遠宇宙區域發現的新黑洞是在伽馬射線暴(GRBs)中發現的,然而SN1979C截然不同,這是由於它非常接近地球,屬於超新星類型,不可能與伽馬射線暴有關。科學家基於該理論預測宇宙中存在著更多的黑洞,它們形成於恆星核心崩潰、未產生伽馬射線暴的時期。
這個嬰兒黑洞的30歲年齡與近期理論研究相一致。2005年,一項理論研究報告顯示,超新星SN1979C的明亮光線的能量來源於一個黑洞的噴射流,該黑洞噴射流不能穿透恆星的氫氣包裹層形成伽馬射線暴。這項研究結果與SN1979C的觀測結果十分相符。
黑洞可以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超大質量恆星如何爆炸,它們爆炸最終會使殘留物成為黑洞或者中子星。目前,銀河系和其它星系中存在著一定數量的黑洞。

獨特的超新星

1979年,業餘天文愛好者在M100星系中發現了一顆剛剛爆發的超新星,後被命名為SN1979C。通過使用歐空局的XMM-牛頓X射線望遠鏡,天文學家最近發現一個於1979年爆發的超新星SN1979C在X射線波段上的亮度同幾年前一樣,這一發現非常令人吃驚,因為通常這類天體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就會變暗。通過對這顆超新星的光環進行研究,天文學家能夠得到關於這顆恆星的大量歷史資料——包括爆發之前以及爆發之後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具有10倍太陽質量以上的恆星,在演化末期會因核心核融合的燃料用完、無法支撐強大的重力而發生所謂的核塌縮超新星爆炸(core-collapsesupernova),失去了燃料,因而就失去了支撐它們引力的能量,這樣恆星就開始向內崩坍。核心達到了臨界密度,大量坍縮下來的物質被強烈的激波劇烈地反彈到太空之中。超新星爆炸後,亮度足以照亮整個星系。但在10天后其亮度通常會減弱到開始的一半,然後持續減弱下去。但是這可超新星並沒有就此黯淡下去,而且在2010年11月NASA宣布通過觀測最終這顆超新星被證明演化為一個新生黑洞。

天文學基本術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