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是歐洲聯盟成員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的武器禁運。但2000年以來,歐洲國家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呼聲日益響亮。2003年10月,歐盟與中國簽署《伽利略衛星導航合作協定》,邁出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第一步。2004年1月下旬,歐盟外長會議不顧美國反對,討論了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問題。

基本信息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是歐洲聯盟成員國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實施的武器禁運。

解禁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 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

2000年以來,歐洲國家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呼聲日益響亮。從2003年6月起,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荷蘭等國先後發表聲明,呼籲儘快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在眾多成員國的推動下,歐盟開始採取行動。2003年10月,歐盟與中國簽署《伽利略衛星導航合作協定》,邁出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第一步。2004年1月下旬,歐盟外長會議不顧美國反對,討論了取消對華武器禁運問題。這是近15年來,歐盟首次重新審議對華軍售禁令。

美國抗議

但美國政府立即對此發出了一連串強烈抗議。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鮑徹表示,美國不同意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希望歐盟和美國繼續維持對中國的這一軍事制裁。另外,美國官員也向歐盟表示,歐盟轉移軍事科技給中國,會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也會使台海軍力失衡”。美國國務院另一發言人埃雷利不久前也說,美國“根本沒考慮”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相關資料

歐洲武器對台灣不禁運,但是出售武器給台灣要遭受中國的制裁。荷蘭出售了2艘潛艇給台灣,我國馬上把駐荷蘭使館降為代辦級,直到數年後才恢復。法國達索集團出售了60架幻影戰機後,該公司價值16億美圓的所有在大陸項目全部被中國凍結或終止,直到現在仍然受到中國民用市場的禁入限制。

歐盟對華武器禁運把關不嚴

《簡氏防務預測》期刊國防經濟分析師史密斯就中國國防工業發展趨勢及未來發展發表報告。1989年6月後,美國與歐盟國家宣布對中國實施武器禁運,不過史密斯指出,歐洲國家對禁運有不同解釋,歐洲國家把關不及美國嚴格,仍有不少設備銷往中國。第一季歐洲核准銷往中國的包括:彈道測試設備、軍用直升機設備、軍機導航設備、軍用通信設備,及戰鬥機、空運與航運雷達等設備零件。

歐盟為何急於“解除對華軍售禁令”

2010年1月26日,西班牙外交大臣莫拉蒂諾斯公開宣布,該國考慮在其擔任歐盟輪值國主席期間解除歐盟對中國的武器禁運。

歐盟對華武器禁運始於1989年6月。當時還是歐共體的決策機構部長理事會宣布對中國採取包括中止高層接觸、軍事合作和文化交流等在內的5項措施,該理事會宣言成為歐盟對華武器禁運的原始依據,使剛剛起步的中歐軍售往來又告停止。

但隨著中國隨步成為歐盟僅次於美國之後的重要貿易夥伴,歐盟一些國家開始認為這種做法已經不合時宜,認為這樣坐失了軍火出口的巨大商機。

2003年12月,在布魯塞爾召開的歐盟首腦會議首次表示,歐盟將重新審議對華武器禁運問題。2004年12月,歐盟領導人更是公開向中國承諾將解除對華軍售的禁令。訊息一出,美國一片譁然。對於美國來說,歐盟對華軍售無疑是它對華軍事制裁的一個重要棋子,在美國看來,歐盟一旦解禁對華軍售,中國,這個注定會越來越強大的亞洲巨人將直接威脅到自己全球獨霸的地位。2005年年初,布希出訪歐洲,美國眾議院為他壯行,通過一個決議,以警告歐盟,如果歐盟解除對華軍售禁令,將對美歐關係造成傷害。布希更是公開對媒體宣稱,如果歐盟解除對華武器禁運,將面臨美國的報復。

美國的威脅顯然作用不小,2008年4月,歐洲議會投票決定,繼續維持對華武器禁運。已經萌芽的解禁令再次被冷藏。

但對於歐盟來說,“中國應是歐盟的戰略盟友和貿易夥伴,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國家。”歐盟和中國的關係是全方位的發展,中歐互相把對方看作戰略夥伴,這使得雙方在一系列全球性問題上有願望也有平台進行合作。

這次,西班牙再度提出的解禁對華武售,儘管,有人擔心,迫於美國的壓力,這次解禁令很難取消,但還是有很多人認為,禁令破冰而出為時已不遠了。

歐盟對華武器禁令已經有20年的時間了,期間也不停地有呼聲說要解除這條禁令,但是最後都是不了了之,沒有結果,為什麼這次西班牙剛剛就任歐盟輪執主席國主席,馬上又會提出這么一個建議?

西班牙本身也是一個傳統的擁有比較先進武器技術的國家,當然歐盟還有很多,比如說法國、德國,已經連續多次提出來要解除禁令,這是一方面的原因。第二方面原因,《里斯本條約》通過之後,一票否決制改成多數有效制的表決。再有一個就是金融危機這一個很大的背景,隨著中國經濟發展、產業結構提上來,歐洲人要把越來越貶值的這些武器技術急於要賣出來,換中國人的銀子,緩解他自己的危機,這是一個很大的背景。

有一些國家希望把自己越來越貶值一些軍事技術賣給中國,因為中國這一次金融危機之後,我們的4萬億的投資,包括我們將近10萬億的信貸,對中西部的拉動,包括投資,有很多重化工業的東西,有大量的歐盟的技術進來,比如說前不久,水均益採訪比利時的總統,比利時有大量的冶煉技術,就是煉鋼一些技術,電鍍汽車冷閘板的技術大量地進來了,很多歐洲的駐華代表處,原來準備撤攤子了,後來咱們投資一下去,他們馬上又火了,於是他們還想再爽,把這個東西也賣給中國吧,這樣還能換來更多的錢,來緩解他們國內的危機。

歐盟這些技術,還有一定的利用價值的話,對咱們國家來說主要是哪些方面?

主要還是有一些元器件、關鍵技術,其實歐洲並不是一個完整的產業結構、軍事裝備這方面,不是追求一個大國,不像前蘇聯、美國,或者中國,其實這四個國家追求完整的產業結果,從布局上來說,印度、蘇聯、俄羅斯、美國有一些關鍵技術,可能對我們來說縮短我們的研製時間,就像我們20世紀90年代從俄羅斯買了一些技術,我們很快國產化了,比如說我們的飛機蘇-27國產化,所有材料都是國產了,而且很多航電系統都是中國人自己做的,他給了我們一些技術,我們會縮短一點時間。

這裡面很關鍵的一個國家就是美國,美國雖然不是歐盟的,但是歐盟之所以一直沒有解除這條禁令,美國是很重要的一股阻力,這一次假使有這樣一個提議的話,美國的阻力會有多大?

當然美國會很不高興,因為美國是不希望歐盟解禁,一直是美國在施加壓力,但是美國施加壓力得掏東西,原來比如說美國在歐盟給他做配套的時候,他說你的東西我買了,你別賣給中國了,那么伊拉克和阿富汗戰爭花的錢太多了,它的軍備採購,再加上歐巴馬這個人砍軍費也砍得很厲害,不能讓生產商停了,比如德國、法國的一些軍工生產線敦促政府趕緊對中國賣吧,怎么辦?美國是有辦法,可以通過金融的方式在中國弄錢或者騙錢,金融衍生工具可以在中國騙很多錢,歐洲不行,歐洲得真東西來中國掙錢,而且中國對歐盟貿易逆差很大,需要以這些東西來換銀子。總體上趨勢上來說,解禁的時間表越來越往前了。因為美國這次經濟危機對歐洲傷害更大,歐洲人會覺得美國可以用別的方式掙錢,不能讓我不賣東西,實際上歐洲有很強烈的反彈。

另外,美國自己其實也坐不住想賺錢了:

《美國防務周刊》報導,代表美國軍火商利益的有19個遊說團體,在華盛頓活動,目的想讓歐巴馬政府能夠放鬆對華的武器禁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