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聯盟經濟學

歐洲聯盟經濟學

歐洲聯盟於1993年11月正式創立,其前身是歐洲共同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產生的一體化程度最高、擴張速度最快、機構設定和機制運作最完善的區域性政治經濟一體化集團。它的發生、發展對國際政治與經濟的影響極大。加強對歐盟的介紹和研究,對我國加快走向世界、更多地在國際事物中發揮影響和作用有重要意義。本書以翔實的資料,介紹了歐盟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一體化政策的基本概況,並探討了歐盟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關係,可供有關部門參考,也為高等學校學生了解歐洲一體化和歐洲聯盟提供了一本完整的讀物。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歐洲聯盟經濟學

20世紀50年代初,歐洲煤鋼共同體正式成立,1958年根據羅馬條約,建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1967年三個共同體合稱歐洲共同體,1993年11月更名為歐洲聯盟。歐洲聯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產生的一體化程度最高,擴張速度最快、機構設定和機制運作最完善的區域性政治,經濟一體化集團。它的發生、發展對國際政治與經濟的影響極大。加強對歐盟的介紹和研究,對我國加快走向世界、更多地在國際事務中發揮影響和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本書以翔實的資料,介紹了歐盟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一體化政策的基本概況,探討了歐盟與世界各國的經濟貿易關係,為高等學校學生了解歐洲一體化和歐洲聯盟提供了一本完整的讀物。

本書前身為1993年出版的《歐洲共同體經濟教程》,隨著形勢的變化,在2000年作了修訂並更名為《歐洲聯盟經濟學》。2004年歐盟實現了其世紀之交的第五次擴大(東擴),到2007年完成了其東擴的第二階段,為了切實反映國際形勢的變化,本書2008年再作修訂。

作者簡介

楊逢珉,教授,經濟學博士,博士生導師。學術兼職為中國歐洲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歐洲學會經濟學分會前秘書長、中國歐盟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歐洲學會理事。現任華東理工大學歐洲研究所所長。

主要研究領域是歐洲一體化、中國一歐盟經貿關係。曾主持2005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球化背景下的南北關係研究》。著有《歐洲共同體經濟教程》、《歐洲聯盟經濟學》、《歐洲聯盟的對華經貿政策》、《(洛美協定)下的歐盟與非加太國家關係》。

目錄

上篇 經濟一體化理論與歐洲聯盟

第一章 已開發國家經濟一體化

第一節 已開發國家經濟一體化的概念

第二節 經濟一體化理論

第三節 已開發國家經濟一體化的客觀基礎

第四節 已開發國家經濟一體化的基本特徵及組織形式

第二章 歐洲共同體的歷史背景及主客觀條件

第一節 歐洲共同體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建立歐洲共同體的主觀條件

第三節 建立歐洲共同體的客觀條件

第三章 由歐洲共同體到歐洲聯盟

第一節 舒曼計畫與歐洲煤鋼共同體的建立

第二節 歐洲原子能共同體和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建立

第三節 歐洲共同體的產生及其演變

第四章 歐洲聯盟的超國家機構

第一節 歐盟的決策和執行機構

第二節 歐盟的監督諮詢機構

第三節 歐盟的司法仲裁機構——歐洲法院

第四節 歐盟的金融機構

第五節 歐盟超國家機構的改革

第五章 歐洲聯盟的擴大

第一節 歐洲共同體的第一次擴大

第二節 歐洲共同體的第二次擴大

第三節 歐洲共同體的第三次擴大

第四節 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的第四次擴大

第五節 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的第五次擴大

下篇 歐洲共同體(歐洲聯盟)經濟一體化的內容

第六章 關稅同盟

第一節 關稅同盟的內容及實施

第二節 關稅同盟的影響和作用

第三節 關稅同盟實現後存在的問題

第七章 共同農業政策

第一節 制訂共同農業政策的意義

第二節 共同農業政策的制訂及其基本內容

第三節 共同農業政策的運行機制

第四節 共同農業政策實施效果

第五節 共同農業政策的調整與改革

第八章 走向經濟與貨幣聯盟

第一節 實現貨幣一體化的意義

第二節 走向經濟與貨幣聯盟的嘗試

第三節 歐洲貨幣體系的建立、發展及其作用

第四節 新時期的經濟與貨幣聯盟l

第五節 步入歐元時代

第九章 歐洲聯盟的科技一體化

第一節 科技共同體的提出

第二節 歐盟在建設科技共同體方面的進展

第十章 歐洲聯盟的經濟社會政策

第一節 歐盟的競爭政策

第二節 歐盟的運輸政策

第三節 歐盟的地區發展政策

第四節 歐盟的社會政策

第十一章 歐洲聯盟的財政制度

第一節 歐盟財政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 歐盟共同財政的作用

第三節 歐盟共同財政支出

第四節 歐盟財政收入

第五節 歐盟共同財政體制的局限性及改革趨勢

第十二章 歐洲聯盟的對外經貿關係

第一節 歐盟與美國的經貿關係

第二節 歐盟與日本的經貿關係

第三節 歐盟與其他歐洲國家的經貿關係

第四節 歐盟與開發中國家的經貿關係

第五節 歐盟與中國的經貿關係

第十三章 歐洲聯盟內部統一大市場的建設

第一節 提出內部大市場計畫的背景及基本內容

第二節 歐盟內部大市場的對內影響

第三節 歐盟內部大市場的對外影響

參考文獻

書摘

上篇 經濟一體化理論與歐洲聯盟

第一章 已開發國家經濟一體化

經濟一體化作為戰後國際經濟領域裡出現的一種超國家的經濟聯合形式,從參加的國家類型劃分,可以分為已開發國家的經濟一體化,開發中國家的經濟一體化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一體化。例如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自由貿易聯盟、中美洲共同市場以及蘇聯解體前曾存在的經濟互助委員會等。本章所述的經濟一體化,主要是指已開發國家經濟一體化。

第一節 已開發國家經濟一體化的概念

‘一體化”一詞,在英語為Integration,它源於拉丁語Intefratio,原意為“更新”。直到1862年出版物中的“一體化”一詞,才有“將部分結合為一體”的涵義。“國際經濟一體化”這個術語的歷史也相當短,1942年以後它才用來表示國際經濟關係的各個領域,最初也只是用以表達企業間通過卡特爾、康采恩等形式結合成的某種經濟聯合。

直到1950年,經濟學家們才給它下了一個特殊的定義,專指國際貿易中表示“將各個獨立的經濟結合成更大的自由貿易區的那種事態或那個過程”。①當今也只是在更為狹窄的意義上使用這個辭彙。

對於已開發國家經濟一體化的概念,目前尚未形成一種一致的觀點,各國經濟學家的解釋也存在差異。國外有些學者從靜態的角度進行描述,有些則從動態的角度進行描述。德國自由經濟學派的W.若普克認為:“一體化是這樣一種局勢,在這種局勢下,各國之間的貿易關係可以像在一個國家經濟內部存在的那樣自由和有利可圖。”參荷蘭經濟學家丁伯根認為,經濟一體化是實行經濟一體化的各有關國家之間的貿易的完全自由化③。另一些經濟學家則將經濟一體化從貿易自由化擴展到更大些的範圍。如美國經濟學家B.巴拉薩認為經濟一體化是商品、資本和勞動力在有關國家內移動的所有人為限制的完全消除④。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