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千里光

歐洲千里光

歐洲千里光(學名:Senecio vulgaris)是菊科千里光屬的植物。分布於歐亞、北非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西藏、四川、吉林、雲南、內蒙古、貴州等地,生長於海拔300米至2300米的地區,多生長於草地、開曠山坡以及路旁。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歐洲千里光歐洲千里光
歐洲千里光為一年生草本。單生,直立,高12-45厘米,自基部或中部分枝;分枝斜升或略彎曲,被疏蛛絲狀毛至無毛。葉無柄,全形倒披針狀匙形或長圓形,長3-11厘米,寬0.5-2厘米,頂端鈍,羽狀淺裂至深裂;側生裂片3-4對,長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通常具不規則齒,下部葉基部漸狹成柄狀;中部葉基部擴大且半抱莖,兩面尤其下面多少被蛛絲狀毛至無毛;上部葉較小,線形,具齒。頭狀花序無舌狀花,少數至多數,排列成頂生密集傘房花序;花序梗長0.5-2厘米,有疏柔毛或無毛,具數個線狀鑽形小苞片。總苞鍾狀,長6-7毫米,寬2-4毫米,具外層苞片;苞片7-11,線狀鑽形,長2-3毫米,尖,通常具黑色長尖頭;總苞片18-22,線形,寬0.5毫米,尖,上端變黑色,草質,邊緣狹膜質,背面無毛。舌狀花缺如,管狀花多數;花冠黃色,長5-6毫米,管部長3-4毫米,檐部漏斗狀,略短於管部;裂片卵形,長0.3毫米,鈍。花葯長0.7毫米,基部具短鈍耳;附片卵形;花葯頸部細,向基部膨大;花柱分枝長0.5毫米,頂端截形,有乳頭狀毛。瘦果圓柱形,長2-2.5毫米,沿肋有柔毛;冠毛白色,長6-7毫米。花期4-10月。

化學成分

歐洲千里光植株
歐洲千里光植株
歐洲千里光含有11種化合物 ,分別為:

一、環阿爾廷-23Z-烯-3β,25-二醇(cycloart-23Z-ene-3β,25-diol,1)

二、1β,6α-二羥基桉烷-4(15)-烯(1β,6α-dihydroxyeudesm-4(15)-ene,2)

三、黑麥草內酯(loliolide,3)

四、1β,5α-二當歸醯氧基-桉烷-(15)-烯(1β,5α-diangeloyloxy-eudesm-(15)-ene,4)

五、1β,7α-二羥基桉烷-4(15)-烯(1β,7α-dihydroxyeudesm-4(15)-ene,5)

六、刺參酮(oplopanone,6)

七、1-羥基-4-氧代-2,5-環己二烯-1-醋酸甲酯(藍花楹酮,jacaranone,7)

八、1′-羥基-2′-甲氧基-4′-環己烯-醋酸甲酯(1′-hydroxy-2′-methoxy-4′-oxocyclohexanac-etatemethyl,8)

九、4-(醋酸甲酯)-4-羥基-環己酮(4-carbomethoxymethyl-4-hydroxycyclohexanone,9)

十、1-羥基-2,6-二甲氧基-4-環己烯-醋酸甲酯(1-hydroxy-2,6-dimethoxy-4-oxocyclohexanacetatemethyl,10)

十一、2-[2,2-二甲基-6-氧-7-二氫-1,3-苯並二氧戊環-3(6-氫)-基]-醋酸甲酯(2-[2,2-dimethyl-6-oxo-7-dihydro-1,3-benzodioxol-3(6H)-yl]aceatemethyl,11)

分布情況

歐洲千里光原產於歐洲,現廣布歐亞、非洲北部和北美洲等地。19世紀侵入中國東北部,20世紀初在香港成為一種雜草。在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西、四川、湖北、重慶、上海、貴州、雲南、西藏、新疆、香港、台灣等地均有發現。

危害情況

歐洲千里光植株歐洲千里光植株
習性:一年生草本,生於海拔300~2300m開曠山坡、草地及路旁。花果期4~10月。種子繁殖,繁殖能力強,容易擴散。

傳播途徑:瘦果混在作物種子或草皮種子中傳播,定居後產生大量瘦果,藉冠毛隨風擴散。

為害特點:歐洲千里光由於對某些除草劑有抗性,因此在美國東部的果園中迅速蔓延,同時也侵入農田中產生危害。在中國主要危害夏收作物(麥類和油菜)、果園、茶園和草坪,在低緯度地區還入侵山地生態系統,其數量有不斷增加的趨勢。

藥用價值

藥用部位:歐洲千里光的全草

性味歸經:甘,平。入心、脾二經

功效主治:清熱解毒。常用於小兒口瘡、疔瘡

用法用量:外用:搗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