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英語: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簡稱ECMWF),位於英格蘭雷丁,於1975年正式成立,於1979年8月1日開始正式發布中期數值天氣預報,主要為其成員國提供中長期的數值預報產品,也為開發中國家和不已開發國家預報極端天氣提供支持。ECMWF的數值天氣預報水平在世界上處於超一流水準的位置,世界各國的天氣預報業務中心,都逐步引進了他們提供的數值預報產品。

簡介

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簡稱 ECMWF)是一個包括24個歐盟成員國的國際性組織,是當今全球獨樹一幟的國際性天氣預報研究和業務機構。其前身為歐洲的一個科學與技術合作項目。1973年有關國家召開大會宣布ECMWF正式成立,總部設在英國的Bracknell。
該中心於1979年6月首次做出了實時的中期天氣預報。自1979年8月1日中心開始發布業務性中期天氣預報,為其成員國提供實時的天氣預報服務。
此外,ECMWF還與克羅埃西亞、冰島、匈牙利和斯洛維尼亞達成了合作協定,與世界氣象組織(WMO)、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和非洲氣象套用發展中心(ACMAD)也有業務工作上的具體協定。同時ECMWF與世界各國氣象預報機構在天氣預報領域有廣泛的聯繫。ECMWF主要提供10天的中期數值預報產品,各成員國通過專用的區域氣象數據通信網路得到這些產品後做出各自的中期預報,同時ECMWF也通過由世界氣象組織(WMO)維護的全球通信網路向世界所有國家傳送部分有用的中期數值預報產品。其使用的模式充分利用四維同化資料,可提供全球在65公里高度內60層的40公里格線密度共20,911,680個點的風、溫、濕預報。

新版預報模式

2016年

3月10日,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推出了新的預報模式版本,使其全球天氣預報系統的解析度達到新的水平。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稱此為“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據悉,預報模式的新格線包含多達9億400萬個預測點,是過去的三倍。模式中格線的排列方式得以改善,使其更均勻地分布於地球表面,並由此建立起“立方八面體格線”,極大地提高了模式的運行效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表示,這些改進將使其天氣預報更加精細、準確,而且預報時效提前半日。新模式版本縮小了水平格線間距,從16公里降低到9公里,而格線的垂直間距不變。同時,觀測數據的同化也得到了改進,促進了大氣初始場的最佳化。新模式的一些亮點還包括:預報參數的精準度提高2%到3%,可更好地表現海岸線和地形狀況,有利提高局地預測能力。此外,新的模式還在近海溫度、熱帶氣鏇、山區和冰雪覆蓋地區等方面預報得到了改進。

戰略規劃

到2025年

2016年7月,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理事會批准了一項新的戰略規劃,為該中心未來十年的發展繪製了藍圖。這份36頁的戰略規劃檔案涵蓋了從加快天氣科學發展、提升全球數值天氣預報水平到增強高性能計算能力等ECMWF業務的方方面面。該戰略規劃在中長期數值天氣預報上設定了嚴苛的目標,包括通過提高集合預報能力,將高影響天氣的預報時效提前至兩周。戰略規劃將增強ECMWF的研究實力,使預報系統適應未來的超級計算機架構。戰略規劃使ECMWF方向明確、目的清晰。該規劃確定了集合預報的首要地位。集合預報在預測分析天氣的過程中提供了一系列可能情景,預報員藉此可在一定程度上把控自己的預測。由此我們就足以獲知極端天氣的發生機率,極端天氣可造成嚴重災害,因此做到這一點至關重要。這些目標雖然遠大但並非不切實際,充滿挑戰卻仍可達成。但是,我們不可能僅憑一己之力就完成該規劃中的所有研究項目,我們需要各成員國乃至全世界的科學家鼎力相助。為了獲取當前最好的天氣觀測數據,包括衛星觀測數據,我們必須同各個國家一同聯手。我們將繼續依靠歐洲氣象衛星開發組織(EUMETSAT)正在籌劃實施的空間項目為我們提供相關數據。該戰略規劃尤為重視數值天氣預報中地球系統模擬(Earthsystemmodelling)的發展,這顯然是正確之舉。需要考慮更多的地球系統組成部分,並對模式中已包含的組成部分進行更好的描述。
除了將高影響天氣的集合預報時效提前至兩周外,該計畫還決定,到2025年將大尺度模式和體系轉變時間提前至4周,將全球尺度的異常天氣氣候事件預報時間提前至一年。此外,該規劃還決定在2025年前,將集合預報的空間解析度提升至5公里,這無論是在科學可行性上還是在可預見的超級計算能力上都已達到極限。

與中國氣象局的合作

2014年

自2008年中國氣象局組團訪問ECMWF以來,雙方在專家互訪交流以及風雲衛星資料同化套用等領域開啟了新的合作活動。近年來,雙方科學家的合作交流已取得良好的成效,尤其是風雲衛星資料同化方面的合作成果促進了ECMWF模式預報能力的改進,雙方科學家的合作成果還獲得了世界氣象組織的維薩拉獎。經過ECMWF成員國理事會的批准和授權,2014年1月,中國氣象局與ECMWF正式簽署了《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合作協定》,這是ECMWF第一次與非成員國家正式簽署雙邊合作協定,開創了ECMWF與非成員國開展正式雙邊合作的先河。

2014年4月23日至24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首次雙邊會議在英國里丁舉行。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率團出席會議,ECMWF主任Alan Thorpe率各部門主要負責人出席並主持雙邊會議。雙方分享了各自在數值天氣預報研究和業務等方面的發展戰略和最新進展,並在四維變分與集合資料同化、全球模式誤差診斷分析、次季節到季節氣候預測、衛星資料的預處理和同化套用、資料和產品的交換及數值預報支撐系統等六方面確定了未來兩年的合作領域和合作計畫。雙方將通過專家互訪交流或工作訪問,以及召開研討會等方式,在上述領域內開展合作活動。此次會議是中國氣象局與ECMWF簽署合作協定後的首個正式雙邊會議。

2016年

7月18日至19日,中國氣象局與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CMWF)第二次雙邊會議在北京舉行。18日,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會見了率團出席會議的ECMWF主任弗洛倫斯·拉比耶,雙方就未來合作進行了深入交流。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主持雙邊會議。未來兩年,雙方將通過專家互訪、共享數據、成立聯合工作組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在數值天氣預報、次季節到季節氣候預測、衛星資料質量控制和同化套用、高性能計算機、青藏高原數值預報和資料套用關鍵技術等方面的合作。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