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根親王[歐根親王]

歐根親王[歐根親王]

薩伏依的歐根親王,俄語讀作尤金·葉甫根尼(EugenvonSavoyen,1663.10.18巴黎~1736.4.24維也納)神聖羅馬帝國元帥、軍事委員會主席,維也納英雄廣場上的兩大英雄雕像之一(另一個是第一個擊敗拿破崙的卡爾大公)。他的軍事天才、殊死精神和戰鬥激情使他扶搖直上,29歲便成為帝國陸軍元帥。大土耳其戰爭期間,在中歐和巴爾幹三度擊潰土軍,大同盟戰爭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期,兩度與法軍交戰。並將法國逐出義大利。1718年他大勝土耳其,拿下貝爾格勒。他是出色的戰略家,也是懂得激勵人心的領袖,被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軍人之一。

簡介

弗朗索瓦-歐根,薩伏伊-卡里尼昂親王

François-Eugène, Prince of Savoy-Carignan

,義大利語:

Principe Eugenio di Savoia

,德語:

Prinz Eugen von Savoyen

,1663年10月18日-1736年4月24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偉大將領之一,神聖羅馬帝國陸軍元帥。

歐根親王1663年10月18日出生於 巴黎,歐根-莫里斯親王第五子,薩伏伊公爵 卡洛·埃曼努埃萊一世(Charles Emmanuel I)之孫。有傳言說,他真正的父親是 路易十四,奧林匹亞作為他的一名情婦;但年譜使得這不可能。

1683年歐根加入 哈布斯堡王朝 利奧波德一世的軍隊,參與當年9月解救遭鄂圖曼帝國軍隊包圍之維也納的日爾曼聯軍。1697年任駐 匈牙利奧軍總司令,9月 鄂圖曼帝國與神聖同盟( 奧地利、 波蘭、 威尼斯和 俄國)戰爭期間的 森塔戰役(Battle of Zenta)他率領奧地利軍在 穆斯塔法二世率隊在 森塔渡提薩(Tisza)河時,突然襲擊鄂圖曼軍隊,贏得奧地利有史以來一個最完整和重要的勝利。1699年在卡爾洛夫奇(Karlovci,今 斯雷姆斯基卡爾洛夫奇)簽訂卡爾洛夫奇條約(Treaty of Karlowitz),結束鄂圖曼帝國與神聖同盟之間敵對狀態。

在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同英國名將 馬爾博羅公爵聯合接連打敗法軍,取得義大利北部。

1714年歐根在皇帝賜給他的 維也納的第三區土地上建造巴洛克式宮殿── 美景宮(Belvedere Palace),建築各個部分的宮殿持續到1723年。歐根從未結婚,他很可能是獨身一生。歐根親王死後,他的侄女沉溺於賭博,不得不把這些宮殿變賣。

歐根本身未留下任何自傳檔案,生前詳情也不明,周遭人對其生活也未泄露。但歐根曾聘請畫家楊.胡赫騰堡(Jan Huchtenburg),隨他在1708-1709年爭戰,紀錄他的戎馬生涯,而後將畫作轉成雕版畫,並請法國作家尚.狄蒙(Jean Dumont)執筆搭配雕版畫撰寫傳記,此傳記能否完全呈現歐根的實際生活,仍有疑問。但透過這部作品,歐根的形象得到重新包裝。他在生前已經是哈布斯堡王朝的英雄人物,過世後,在17和18世紀,他成為奧地利的民族英雄或民族一統的象徵,被形容為“高貴騎士”(儘管他並非日耳曼人)。在 拿破崙威脅奧地利之時,出現的幾部歐根親王傳記,實際上作者們是以歐根的戰神傳奇,企圖喚醒奧地利的勇氣,在1930年代初期,歐根甚至成為奧地利 法西斯主義者引以為榮的象徵。在1938年,屢次打敗土耳其人的歐根被納粹德國宣傳為征服東方政策的先驅,1938年德國海軍以歐根之名為一艘重型巡洋艦命名(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以表示德奧合併的和平與彼此源出同宗。

聖戰英雄

英雄廣場上的歐根親王雕像英雄廣場上的歐根親王雕像

歐根自幼其貌不揚,身材瘦弱,有小修道士之稱,其祖母也希望其進修道院,但他不為所動, 1683 年他要求從軍指揮一個連,以其身材矮小為被路易十四拒絕,時值奧斯曼土耳其大舉進攻中歐,基督教世界大受震動,19歲的歐根遂作為志願人員赴前線參戰。在維也納城下遇到皇帝利奧波德一世。此時,歐根唯一的親兄弟(歐根共兄弟姐妹五人,他是家中最小的孩子,除了長兄外,還有三個姐姐),正在帝國軍隊中任龍騎兵團長。這場影響歷史走勢的維也納圍城之戰,最終奧地利同盟方面獲勝,土耳其軍隊解圍逃走。歐根戰鬥英勇,獲得賞識。而遺憾的是他最近的親人哥哥卻犧牲了。皇帝感念他哥哥的殉國,又欣賞歐根的英勇,因此該年1683年12月,將一個新組建的800人的龍騎兵團交給歐根指揮。

他深感知遇之恩,從此把奧地利作為自己的祖國。隨後十餘年,帝國軍隊收復了匈牙利等東歐大片領地,1686 年參加攻克布達城戰役,1687年24歲的歐根升為中將,戰功卓著。1689 年率部進軍義大利,屢挫入侵之法軍。1693 年30歲晉升為帝國陸軍元帥。1694年任北義大利軍團總司令,第一次獨立指揮作戰。1697 年再次轉入東線,擔任對奧斯曼土耳其作戰中的帝國軍總司令,同年以急襲戰術取得5萬對10萬,斃敵3萬的森塔戰役大捷。這是歐洲軍隊第一次擊敗一位蘇丹御駕親征(穆斯塔法二世),而且取得最徹底的勝利。贊塔戰役的勝利者歐根親王,幾乎是一夜之間在整個歐洲聲譽雀起,成了打擊異教徒的全歐洲英雄。這此戰役也迫使奧斯曼土耳其簽訂了第一個戰敗條約,解除了帝國兩線作戰的困境。

對法戰爭

在1700年開始的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先是指揮帝國軍避實擊虛深入義大利中部,接著又是一次漂亮的奇襲,從下水道鑽出活捉法軍駐義大利司令維勒魯伊元帥,結果,法國換了一個更能幹的思路 旺多姆公爵,利用比他多兩倍的兵力奪走了他的大部分戰果。 1703 年起,回國任宮廷軍事委員會主席和皇家 樞密院主席,努力改善士兵的待遇和平息 匈牙利暴動,1704年與英國名將馬爾博羅公爵約翰·邱吉爾合作,在 布倫海姆大破法軍,決定了法國在這場戰爭中不能取勝的命運。1706年6月,歐根親王為了解救堅守 都靈的 道恩將軍,下決心不要後方, 進行了一次超越時代的機動行軍,這違背了那個時代一切已知的軍事理念,儘管途中天氣炎熱,水源稀少,物資供應匱乏,儼途有法軍多道防禦陣地和 波河天險,歐根王子仍然率軍以每天15英里的速度遠程奔襲了240英里。抵達 都靈城下,圍攻都靈城的8萬法軍在城市外圍修築了一道防禦工事。而帝國聯軍方面,在要塞內防守的兵力有1.5萬人,用於解 都靈之圍的兵力為4.2萬人。找到對方破綻後,歐根率領不到對方一半的兵力,勇猛出擊,奧軍死傷三千,但法軍終於崩潰,總司令馬爾森元帥戰死當場,死傷被俘上萬。 都靈戰役後,法國在義大利上百年的勢力徹底瓦解。1708年,歐根圍攻由歐洲頭號軍事工程大師 沃邦元帥設計建築的法國 里爾要塞,並打退了法國援軍,最終將其拿下。在英國退出戰爭後,1714年歐根在同法國肖德-路易-埃克托爾·維拉爾元帥進行的拉施塔特談判和 巴登談判中,表現了高度的外交才能。為帝國爭取到最大利益。

解放東歐

西班牙戰爭結束後,歐根親王建議再次對土開戰,在1716~1718 年的第二次 奧土戰爭中,他本人重上戰場指揮全局。7月, 土耳其12萬大軍在附馬兼大宰相Salihdar Ali Pasha的指揮下,向奧軍進攻,其實內中只有4萬土耳其步兵,3萬騎兵,其餘都是各個屬國拼湊來的 雜牌軍。8月5日,歐根以8萬奧軍大敗土軍,殺3萬人,包括主帥土耳其附馬。1717年,歐根圍攻土耳其在東歐的最重要基地貝爾格勒,有一支土耳其大軍在新任宰相率領下趕來救援,架起大炮轟擊奧軍營壘。歐根留1萬人監視城中守軍,親率6萬人於8月16日凌晨夜襲敵營,擊潰土軍,一周后攻克 貝爾格勒,對土耳其戰爭勝利結束。這是此前,此後200年帝國軍隊深入 巴爾幹最遠的時期。徹底解除了土耳其對奧、匈的威脅。就在這次戰爭中,軍中一位不知名的戰士在軍營中為他譜寫了一曲頌歌《高貴的騎士》,立刻在德語地區廣泛流傳。二戰中此曲改名為《歐根親王進行曲》。

政治主張

戰後直到他去世,只要他在 維也納,他就是內閣會議的首席,因為各帝國部長基本都是他的朋友,實際上歐根相當於首相的地位,儘管他對政治事務並不熟悉。他主張聯合普、英反法,並主張皇帝 約瑟夫一世的女婿 巴伐利亞國王(後來的 查理七世)來繼承皇位,因為這樣可以不動刀兵就把同樣信奉天主教的巴伐利亞併入帝國。由此得罪了想把皇位傳給女兒的 查理六世皇帝。他也反對把 瑪麗婭·特蕾莎公主嫁給普魯士 王儲(後來的 腓特烈大帝)的計畫,因為 普魯士不但遙遠而且信仰 新教。這就埋下了後來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伏筆。有謠言傳說 波蘭貴族想立他為國王,取代 強者 奧古斯特二世抵禦 彼得大帝的擴張,他為了闢謠而從此隱居。可能是因為少年時期家庭的缺陷和醜聞,歐根長大以後幾乎從不對人談及個人的情緒和思想,而且終身未婚,也沒有子女。1736年4 月21日卒於 維也納。

總結評價

歐根親王誕辰350周年紀念銀幣歐根親王誕辰350周年紀念銀幣

歐根親王在去世之前,就已經成為歐洲第一名將,歐洲各國提起他的大名無不如雷貫耳,三代帝國皇帝都把他視為帝國支柱。他也說過利奧波德一世皇帝就是他的父親,約瑟夫一世皇帝就是他的兄長,查理六世皇帝嘛,就差一點,只是他的主子而已。在軍事上,他善於利用戰局,行動果決,治軍嚴明,注重平時培訓,重視給養裝備等後勤保障。他是一個擅長利用利用地形來精心布置防禦的高手,也是一個善於以閃電般速度奇襲敵軍的大師。他治軍嚴明,忠誠無私,關愛士兵,備受部屬的愛戴,也極受盟友的欽佩。他有較深的科學藝術素養,和孟德斯鳩、萊布尼茨等學者私誼甚篤。他還是位著名的文物收藏家,1714年歐根在皇帝賜給他的維也納的第三區土地上建造巴洛克式宮殿──美景宮,建築各個部分的宮殿持續到1723年。裡面有豐富的文化珍藏傳世。歐根親王死後,他的侄女沉溺於賭博,不得不把這些宮殿變賣。 歐根的塑像在他202年誕辰那一天豎立在英雄廣場,這是維也納皇宮範圍內第一個非皇室成員的紀念碑。奧地利永遠不會忘記他們在反對土耳其侵略戰爭中建立卓越功勳的英雄。

紀念艦艇

一戰時 奧匈帝國 聯合力量級戰列艦第三號戰艦被命名為歐根親王號,二戰時, 希特勒為了拉攏 匈牙利王國 攝政王 霍爾蒂·米克洛什 (此人就是一戰中奧匈帝國最後的一位海軍司令,後來成為匈牙利攝政王,成為了一個沒有海軍的海軍上將,統治著一個沒有國王的王國),特意將一艘 希佩爾級重巡洋艦命名為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此戰艦原打算命名為威廉·馮·特格特霍夫海軍上將號,但希特勒怕此名稱過分刺激盟友義大利,所以特意改成和義大利有點關係的歐根親王號),1939年8月22日下水,1940年8月1日完工。該艦曾與“俾斯麥”號戰列艦等一起參與北大西洋破交戰等(在英國艦隊圍攻“俾斯麥”號之前奉命離開,躲過一劫)。二戰結束後,於1945年12月4日被移交給美國,1946年12月22日在 夸賈林環礁水域觸礁座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