歃血為盟

歃血為盟

歃血為盟,歃血:古代會盟,把牲畜的血塗在嘴唇上,表示誠意;盟:宣誓締約。泛指發誓訂盟。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毛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次者吾君,次者遂。’”

基本信息

​成語釋義

歃血為盟

歃血為盟歃血為盟

【讀 音】: shà xuè wéi méng

【解 釋】:歃血:古代會盟,把牲畜的血塗在嘴唇上,表示誠意;盟:宣誓締約。泛指發誓訂盟。

【用 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指結盟。

【示 例】: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回:“臣曾與齊侯歃血為盟,約以歲時朝聘,不敢有闕。”

說不定國王還要~呢,珠盤玉敦的準備也是不可少的。

【近義詞】:對天盟誓

【反義詞】:口血未乾

詞語解釋

注音:shà xuè wéi méng

歃血為盟歃血為盟

解釋: 歃血:古代會盟,把牲畜的血塗在嘴唇上,表示誠意;盟:宣誓締約。。泛指發誓訂盟。

古代訂立盟約時的一種儀式。公孫璞曾代表蓬萊魔女與黃河五大幫會共飲血酒,結為抗擊外族入侵的同盟軍。(見梁羽生《鳴鏑風雲錄》)歃血,口含血,一說以指蘸血塗於口旁。據《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遂謂楚王之左右曰:‘取雞狗馬之血來。’遂奉銅盤而跪進之楚王,曰‘王當歃血而定從(縱)。’”定縱,定合縱之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