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四書文

明洪武初,定科舉法,亦兼用經疑。 承學之士,於前明諸集,可以考風格之得失;於國朝之文,可以定趨向之指歸。 故時文選本,汗牛充棟,今悉斥不錄,惟恭錄是編,以為士林之標準。

古籍簡介

《欽定四書文》·四十一卷

四庫提要

乾隆元年,內閣學士方苞奉敕編《明文》。凡四集:曰化治文、曰正嘉文、曰隆萬文、曰啟禎文。而國朝文別為一集,每篇皆抉其精要,評騭於後。卷首恭載諭旨,次為苞奏摺,又次為凡例八則,亦苞所述,以發明持擇之旨。蓋經義始於宋,《宋文鑒》中所載張才叔《自靖人自獻於先王》一篇,即當時程試之作也。元延?中,兼以經義、經疑試士。明洪武初,定科舉法,亦兼用經疑。後乃專用經義,其大旨以闡發理道為宗。厥後其法日密,其體日變,其弊亦遂日生。有明二百餘年,自洪、永以迄化、治,風氣初開,文多簡樸。逮於正、嘉,號為極盛。隆、萬以機法為貴,漸趨佻巧,至於啟、禎,警辟奇傑之氣日勝,而駁雜不醇。猖狂自恣者,亦遂錯出於其間。於是啟橫議之風,長傾訁皮之習,文體?而士習彌壞,士習壞而國運亦隨之矣。我國家景運聿新,乃反而歸於正軌;列聖相承,又皆諄諄以士習文風勤頒誥誡。我皇上復申明清真雅正之訓。是編所錄,一一仰稟聖裁,大抵皆詞達理醇,可以傳世行遠。承學之士,於前明諸集,可以考風格之得失;於國朝之文,可以定趨向之指歸。聖人之教思無窮,於是乎在,非徒示以弋取科名之具也。故時文選本,汗牛充棟,今悉斥不錄,惟恭錄是編,以為士林之標準。原本不分卷第,今約其篇帙,分為四十一卷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