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式立體車庫

機械式立體車庫

機械式立體車庫又稱機械停車設備、立體停車場,最早出現在美國,80年代引入中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立體車庫的控制方式已由初期的半自動化控制發展到全自動化控制,其機械結構也進入到了模組化設計,成品更加便於組合、拆卸,同時在使用材料和工藝上也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如今立體車庫在西歐、東南亞、韓國、日本都已經得到了廣泛的套用,形成了一個包括製造、安裝、使用和維修的完整行業體系。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相關技術的進步,國內的需求日益旺盛,市場規模逐步擴大,未來幾年中國立體車庫行業將進入飛快的發展、成熟階段。

機械立體車庫的種類

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頒布的《特種設備目錄》中,將立體車庫分為九大類,具體是:升降橫移類、簡易升降類、垂直循環類、水平循環類、多層循環類、平面移動類、巷道堆垛類、垂直升降類和汽車專用升降機。
升降橫移類是目前市場上採用最多的,此類立體車庫占地面積大,需要土建工程輔助,
垂直循環類機械立體車庫垂直循環類機械立體車庫
適合住宅小區使用,成本比較低;垂直升降類又稱塔庫,一般比較高端的地產項目會使用;垂直循環類占地面積小,設備結構輕巧,適合用作公共停車,其他幾種類型的立體車庫市場占有率比較小。

立體車庫的發展歷程

立體車庫的產生和發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生產技術發展和社會經濟水平提高的結果,它首先出現在美國。
1920年,美國建成世界上第一座機械升降汽車庫,仍需要由司機自己開車來完成車輛的存取;到60年代後期,隨著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城市汽車擁有量猛增,占地面積小的機械式立體車庫得到了房產開發商的青睞。
到今天,根據美國停車協會的統計,美國停車產業的年產值達200多億美元,並且不斷有新的科技產品套用其中,促使美國的停車產業不斷快速發展。
德國和義大利等國家對停車設備的開發和生產也比較早,較好的立體車庫公司有:Sotefin、Interpark,德國的Palis等。由於歐洲國家土地資源比較富餘,停車問題不很突出,停車設備套用量不是很大,套用較好的多數為巷道堆垛式和多層升降橫移式立體車庫。
立體車庫在日本的發展也比較早。20世紀60年代中期,日本開始興建立體車庫,並且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使其成為當今世界上擁有自動化立體車庫最多的國家之一,日本的多山以及人多地少情況使機械式立體車庫在起步之初就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日本的機械式停車設備種類齊全、生產水平高,開發經驗豐富,現已經發展成有數十個品種的大家族,可以根據現場條件和使用者的要求選用機型,己經是比較成熟的產業。日本在停車場(庫)技術方面的研究、開發、製造、管理等方面的水平都處於領先地位,所建成的立體停車場的數量和容車量也居於世界前列。
韓國立體停車設備的技術屬於日本技術的派生,韓國的停車設備產業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起步,80年代開始引進日本技術,經過消化生產和本土化,90年代開始進入使用階段。近幾年,韓國機械停車設備的產量增速都在30%左右。
中國的機械停車設備技術起步較晚,1989年,河北承德修建了中國第一台垂直循環式立體車庫,到現在,已經有近30年的發展歷程,經過這二十餘年的發展,我國的機械停車設備產業已經形成,正進入飛速發展階段,結合目前的城市發展現狀,立體車庫的需求缺口巨大,立體車庫行業的黃金時代正在來臨。

中國立體車庫的發展階段及特點

我國機械停車設備技術發展經過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20世紀80年代的自主開發階段,此階段生產企業根據客戶要求,自行開發設計,因此種類較少,技術單一;
第二階段為90年代的技術引進階段,國內外許多企業都開始看好中國的停車行業,出現了許多合資企業,或是引進國外的技術,利用廉價的生產成本與國外的成熟技術結合參與停車行業的競爭;
第三階段就是2003年以後的消化與創新階段,各企業為增強自身的競爭力,開始對引進的技術,進行充分的消化與分析,並根據國內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改造與創新,走上自主開發的道路。經過這幾個階段的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新興的停車設備行業。
我國機械停車設備經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究開發,生產技術水平有了極大提高,目前產品種類的滿足率己達90%左右,產品國產化率到50%以上。雖然生產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國立體停車設備的生產企業大多技術力量薄弱,自主開發能力較差,多靠引進技術圖紙或與外國的企業合作,製造水平基本上是跟蹤國外先進技術。立體車庫發明專利比較少,原創性的成果少,停車設備領域研究的深度和水平有待提高。

全球立體車庫市場發展趨勢

1、供需趨勢
未來5年,從潛在需求角度來講,可以斷言:中國將是世界上最大的立體車庫需求市場。從供給角度來講,中國作為最大的立體車庫需求市場,其需求量直接刺激了國內生產廠家的技術革新及發展,生產力迅速提升,加上本土優勢,也可以與國外寡頭壟斷企業各自占據一方市場。但無論從中國還是世界過去幾年的汽車產量與相應的立體車庫增量都可以看出,對停車位需求遠遠大於立體車庫的泊位供給。即便是在如此大的市場潛力誘惑下,由於機械立體車庫不是高收益、快回報的投資項目,加之沒有硬性的政策扶持,因此,其生產力水平仍落後於汽車產業的生產力水平。所以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立體車庫供方市場遠不能滿足需求市場。
2、競爭格局演變趨勢
目前全球立體車庫產品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但是,我們相信隨著開發中國家企業研發實力的不斷增強,產品性能與知名品牌差異逐漸縮小,未來全球立體車庫產品市場必將出現多極化的市場競爭格局。
3、政策趨勢
“車庫”問題已成為大中城市的熱點問題。立體車庫的興建,不僅能減少土地的占用面積緩解目前城市中道路空間狹小的矛盾,還能緩解交通狀況適應城市高節奏快速發展的需要。此外,立體車庫也可配合市政建設帶動一大批第三產業的興起,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為城市向更大規模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
基於立體車庫為社會所做出的貢獻,政府部門給予了更多關注,在土地使用、規劃管理、城市環境、交通運行等方面制定相應政策來促進產業發展已經提上日程。如杭州出台的《杭州市城市建築工程機動車停車位配建標準實施細則(試行)》法規在對建設項目的交通影響分析中便明確指出:“分析開發項目對城市交通的影響程度和影響範圍,進而確定保持服務水平不下降的對策或修改方案,實施補償政策,以減少開發項目對城市交通負荷的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條“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為”及第七條“在保護和開發土地資源、合理利用土地以及進行有關的科學研究等方面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由人民政府給予獎勵”都在倡導節約土地資源。此外,國外相關法規亦體現出對立體車庫這一節省土地與資源的科技產物十分推崇,例如《新加坡建築物配建停車場標準》、《日本停車需求產生率規劃標準》、《美國分區規劃要求各類建築提供的泊位》等國外城市的配建標準及資料都有相關立體車庫的規定。
當然,立體車庫也會帶來一些不利影響,設備上使用的變頻設備、發動機等會製造出噪音,因此需要環保部門出台相應政策,規範產品的質量標準。另外,高空作業必然存在危險,因此也需要在操作安全等方面出台相應政策。
4、技術趨勢
立體車庫市場的發展,對技術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原本的自動化、安全性、智慧型性要逐漸提高之外,還應根據實際的場地面積、空間高度及地下設施來設計立體車庫方案,儘可能獲得更大的存車倍數,兼顧設備可能性與施工可能性,“使不可能變為可能”,簡化維修保養環節,使之儘可能簡單易行。不斷通過技術革新,降低產業成本,從而在保障下游商戶利潤的同時,實現產業利潤最大化。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