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動車損傷

機動車損傷

1.碰撞傷指機動車對人體的碰撞所致的損傷。 jury)是人體被機動車輪胎碾壓形成的損傷,是機動車損傷中比較嚴重的一種。 jury)是機動車碰撞發生時方向盤對駕駛員胸部擠壓的特徵性損傷。

機動車損傷(trafficaccidentinjury)是指各類交通運輸工具和參與交通運輸活動中的物體,在運行過程中發生事故,導致人體組織、器官結構完整性的破壞或功能障礙。

特點

機動車損傷具有以下特點:①損傷發生在機動車過程中;②損傷是由交通運輸工具直接、間接或兩者並存而造成;③損傷本質上屬於機械性損傷;④損傷常常具有多發性和複合性,形態往往複雜,類型多樣,損傷嚴重,死亡率高;⑤部分機動車的發生與駕駛人員的精神、生理和病理狀況有關;⑥機動車可被用來作為自殺或他殺的手段。由於機動車損傷的特點,使法醫學鑑定具有相當的特殊性,除需確定受害人員的死因、死亡方式、推測死亡時間及個人識別外,更重要和難度較大的是確定死者是司機、乘員還是行人,以及通過對可疑肇事車輛的勘查,有關物證的收集和檢驗比對,重建事故經過,以確定事故的性質,與責任。

概述

道路機動車損傷(roadtrafficaccidentinjury)是指發生於道路文通事故中的各種損傷,其中以機械性損傷為多見。它既可以發生在交通運輸工具之外;也可發生在交通運愉工具之內;它既多見於機動車和交通意外,也見於自殺和他殺。
機動車損傷主要發生於不同的機動車現象中,如碰撞、刮擦和拖拉、翻車,墜車、失火、爆炸或跳車等。各種機動車現象對人體的致傷方式可歸納為以下8種。
1.碰撞傷指機動車對人體的碰撞所致的損傷。包括車外碰撞和車內構件對人體碰撞引起的損傷。
2.碾壓傷指車輪推碾和軋壓人體造成的損傷。通常情況下在碾壓發生時都伴有碰撞和刮擦現象,但個別情況如人體躺臥在道路上被碾壓時除外。
3.刮檫與拖擦傷機動車在行駛過程中,其側面或其他突出部件刮擦人體,或正在行駛中的腳踏車,造成人體接觸部位的刮擦傷,繼發摔跌傷或碾壓傷。拖擦傷則是機動車刮帶人體在路面上拖擦所形成的損傷。
4.拋擲或摔跌傷當碰撞,墜車、翻車時,因慣性將人體拋出摔於地上,造成嚴重的摔跌傷。
5.擠壓傷主要指車輛與車輛、車輛與建築物、車輛與周圍物體發生碰撞後車內部件的變形和滑移對人體擠壓形成的損傷。擠壓傷可分為車內擠壓傷和車外擠壓傷。
6.砸壓傷當翻車、墜車時,車體或物體砸壓人體形成的損傷,可分為車體的砸壓,車上所載物品的砸壓和車外被撞毀的電桿等建築物的砸壓。
7.燒傷在事故發生中由於碰撞和車內電路故障,打火引起汽油燃燒造成人體的燒傷。
8.暴炸傷車內爆炸物品爆炸造成人體的損傷,受傷人多為車內人員。
機動車損傷的形成過程儘管錯綜複雜,但有些損傷可以反應出損傷接觸面的特徵,因此,準確的認識和把握這些損傷特點,對法醫學的鑑定及事故重建將有重要的意義。

車外行人的損傷特徵

車外行人與車內人員的致傷方式不同。車輛碰撞車外人體造成損傷的典型經過為撞擊、摔跌、拖擦及碾壓(圖6~1)。其中撞擊和摔跌是機動車中人體損傷的主要方式。
車外行人的損傷可分為兩類:第一類稱第一次損傷,是車輛第一次碰撞受害人造成的損傷如直撞傷,過度伸展造成的伸展創、碾壓傷;第二類稱第二次損傷,是受害人被撞後身體與地面或其他物體相碰撞、擦劃如摔跌傷、拖擦傷等。

機動車損傷機動車損傷

(一)撞擊傷(impactinjury)是機動車損傷中最常見的損傷。車輛不同部位碰撞人體可造成不同特點的損傷。
1.保險槓損傷(bumperinjury)保險槓損傷是指車輛保險槓撞擊人體時,在距地面50~60cm高處的人體下肢形成橫帶狀表皮剝脫(撞痕,impactabrasion)、皮下出血和骨折。皮膚表面的損傷可因服裝因素的影響而不明顯,但深部軟組織的挫傷出血和脛骨骨折則很常見也很嚴重。典型保險槓所致的脛骨損傷,脛骨呈楔狀骨折,楔形的底為力的作用點,楔形的尖指向車輛行駛方向。大型車輛的保險槓離地面較高,撞擊傷的部位可上移至膝或更高。根據人體下肢損傷部位和高度可推斷肇事車輛類別和人體運動狀態。人體站立時,雙下肢均為承重腿,行走或跑步時,兩腿輪流為承重腿。機動車前保險槓碰撞行人承重腿造成的損傷,其特徵是承重腿往往出現骨折,而非承重腿多呈現軟組織的挫傷或裂創。
2.機動車車頭所致的碰撞傷主要指汽午發動機罩、冷卻器柵格、車頭燈和擋風玻璃等撞擊人體造成的損傷。因其位置較高,常造成人體頭部、軀幹與下肢結合部位,如股部、臀部骨盆的損傷。表現為局部軟組織挫傷出血、骨折和內部臟器損傷。
3.伸展創(extensionwound)指皮膚組織受極大的牽拉力,使皮膚沿皮紋裂開形成淺小的撕裂創。在人體四肢與軀於相連部位,如腹股溝、腋前、頸部及腹部、膕窩等身體屈側部位,表現為多數微小撕裂創群。各撕裂創呈斷斷續續平行排列,其走行方向多與皮膚紋理一致。伸展創的形成見於兩種情況:一種是汽車自背後撞擊人體重心區域時,身體向後過度伸展而形成腹股溝或下腹部的伸展創。此時還可伴發頸椎的脫位和骨折。另一種情況是人體被車輪碾壓時,由於車輪鏇轉產生的巨大牽拉力,造成在碾壓部位附近皮膚菲薄部位形成伸展創。(圖2)
(二)碾壓傷(run~overinjury)是人體被機動車輪胎碾壓形成的損傷,是機動車損傷中比較嚴重的一種。根據碾壓時是否剎車可將其分為:①無剎車碾壓。其特徵是受害人被碾壓傷亡的中心現場區無機動車,或機動車距受害人較遠,在屍體附近無剎車制動痕跡。受害人皮膚上一般留有輪胎凹面花紋印跡。人體被碾壓破裂時,輪胎胎面上沾有血跡或人體組織,並隨車輪滾動沾染在車輛離去方向的路面上。②剎車碾壓。其特徵是機動車緊急制動後滑行,在到達人體倒臥碾壓中心位置之前的地面上有明確的剎車拖痕,人體倒臥在拖痕的終止處。由於車輪僅有少許鏇轉或不再鏇轉,受害人皮膚在輪胎凸面的作用下造成接觸處皮膚留有凸性花紋印痕、表皮剝脫和皮下出血。人體不同部位受碾壓所形成的損傷各異,頭部被碾壓時,常發生頭皮和顱骨崩裂,腦組織外溢。胸腹部被碾壓時,除皮膚留下輪胎印痕和伸展創外,還會造成胸骨、肋骨和盆骨骨折,胸腹腔臟器破裂、出血,甚至臟器脫出體外或疝人胸腔。四肢被碾壓時,多造成皮膚在皮下組織與肌肉、深筋膜之間撕脫分離,形成囊腔樣改變或皮膚破裂撕脫,稱皮膚撕脫創或剝皮創(avulsioninjuryofskin)。(圖3)

機動車損傷圖2 伸展創
機動車損傷圖3 碾壓傷
(三)摔跌傷(tumblinginjury)機動車所致的摔跌傷與一般的摔傷不同。損傷的形態及程度取決於路面情況,汽車傳遞給人體的能量大小,人體的姿勢和著地部位以及衣著情況。表現為挫傷和擦傷並存即挫擦傷,且以深部組織挫傷出血,骨折和內臟損傷較重。當人體被車頭或車尾撞擊而發生撲倒摔跌時,在人體被撞的一側留下直撞傷,而在另一側可見挫擦性的摔跌傷。
(四)拖擦傷(dragginginjury)拖擦傷的損傷程度與車速、拖拉的距離、地面狀態及人體有無衣著保護有關。其形態表現為大面積的擦傷,不伴有或伴有挫傷,且有很好的方向指示性。常分布在身體的突出部位,如頭面部、軀幹的胸部,背部和臀部,在四肢關節部位呈圓形或橢圓形。輕則表皮剝脫,重則皮膚脫落缺失,甚至相應部位的骨骼皮質也出現擦劃痕跡。在擦傷周邊的體表凹陷處,則沒有或僅有輕微損傷。
(五)砸壓傷與擠壓傷機動車的砸壓傷(tampinjury)其特點是現場上有較龐大的砸壓物,受損皮膚常出現不規則的挫裂創,軟組織不同程度的挫滅,人體被砸壓部位呈現扁平變形,內部多發生粉碎性骨折和內臟破裂或破碎。在被砸壓的邊緣或受壓較輕部位的皮膚可出現皮下水泡。機動車擠壓傷(crashinjury)多發生在胸腹部和四肢,嚴重的損傷和創傷性窒息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

車內人員損傷的特徵

駕駛員、最前排座乘客和後排座乘客由於與車內不同裝置、不同位置的部件相撞擊,會造成不同的損傷。

機動車損傷車內人員損傷 乘員的損傷

(一)駕駛員損傷是指機動車駕駛員在行駛過程中,因機動車發生而造成駕駛員本人的損傷。據統計,駕駛員受傷部位,頭部損傷占32.9%,面部損傷占28.8%,上下肢損傷占22.6%,胸腹部損傷占10.2%,其他5.5%。
1.擋風玻璃及玻璃框碰撞損傷當機動車前方發生撞擊時,在無安全帶和安全汽囊保護的情況下,駕駛員頭部碰撞擋風玻璃或玻璃框,常常造成罵駛員前額和髮際部位的擦傷、挫傷和挫裂創,以及顱前和顱中凹的骨折,大腦額、顳極的挫裂創。額面部的損傷情況與擋風玻璃的質量、頭部撞擊速度有關。表現為小斑塊狀表皮剝脫和皮下出血,有時皮膚出現微小裂創、小刺創和玻璃刺劃傷,創口較小且密集方向一致。有時創口中可發現玻璃渣
2.揮鞭樣損傷(whiplashinjury)頭部急劇加速或減速運動致頸椎過度伸屈而造成的損傷。駕駛員或乘員由於車輛行駛中突然加速(追尾)或減速(正面碰撞)時易發生這種損傷。表現為頸椎脫位,椎體前緣及橫突的骨折,韌帶和關節囊的撕裂出血,頸髓震盪和挫傷。頸部的揮鞭樣損傷在全部致命性車禍中約占1/3。
3.胸前方向盤擠壓損傷(steeringwheelinjury)是機動車碰撞發生時方向盤對駕駛員胸部擠壓的特徵性損傷。沒有系安全帶的駕駛員在車輛碰撞時,身體前傾、座席也慣性前移,使駕駛者胸部或上腹部撞擊在方向盤上。有時因車頭碰撞變形、發動機和方向盤後移,將駕駛員擠壓於方向盤與席位之間。上述兩方面的作用常造成駕駛員胸部的方向盤損傷。表現為胸部皮膚上出現與方向盤邊緣一致的弧形表皮剝脫和皮下出血,因衣著的影響,有時外表損傷不嚴重,但有胸骨的橫行骨折,肋骨多發性骨折,胸廓變形和肺、心及主動脈的挫傷和破裂,此外,位於上腹部的肝也可因方向般的猛烈撞擊而發生損傷。
4.四肢的損傷當碰撞事故發生的瞬間,駕駛員雙手本能性的抓緊方向盤或用力撐住身體的避險動作,常造成手腕和前臂尺、橈骨的骨折。同時駕駛員右腿用力急踩剎車踏板,此時車輛碰撞而產生的衝擊力就集中傳導至承重腿上,造成踝關節脫位或骨折,跟腱斷裂,故又稱腳踏板損傷(pedalinjury)。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情況下剎車踏板可在右足的鞋底留下印痕。
駕駛員下肢的另一類損傷可由膝部和脛前部在車輛碰撞時,向前移動與儀錶盤架的下方相撞擊,形成擦傷、挫傷和挫裂創。損傷表現為膝關節韌帶撕裂、關節腔出血、股骨下端的骨折或髕骨楔人股骨內外骨踝之間。此外,儀錶板的撞擊力還向上傳導常常造成髖關節的脫位,有時伴有股骨頸骨折和骨盆的損傷。
(二)乘員的損傷在道路文通事故中,乘員發生傷亡的情況僅次於行人或騎腳踏車的人,居第二位。
1.前排乘員的損傷前排乘員指的是與駕駛席平行乘坐的人員。小型客車或轎車的前排乘員在機動車時最容易受到損傷,其傷亡率高於駕駛員和後排乘員,故有人稱此座位是“死亡席”。據對前排乘員損傷程度分析,事故發生後前排乘員立即發生死亡和處於危重傷狀態者占643%,重傷占17.8%,其餘為中至輕度損傷。前排乘員的損傷在很多方面與駕駛員的損傷類似(圖6-4),但不會形成方向盤擠壓傷和腳踏板損傷。其特點是損傷主要以頭面部多見,其次是四肢,而且上肢多於下肢,胸腹部損傷較小。
2.後排乘員損傷後排乘員由於在車的中部和後部,位於座位之間,其損傷不同於駕駛員和前排乘員(圖6~4)。後排乘員損傷的特點是以四肢損傷多見,且下肢多於上肢,其次是頭面部,再其次是胸頸和軀幹部。損傷表現為:①前額和下頜部與前方座位靠背碰撞形成前額的橫行挫裂創、顱前、中窩的骨折,大腦額、顳極的挫裂傷。下頜部的碰撞可形成頦部擦傷,下頜支骨折及腦挫傷。②雙腿外展式損傷。突然碰撞時身體前移,雙膝抵在前座椅靠背上,隨後臀部骨盆向前移,使大腿劇烈屈曲外展,可造成髖關節的骨折、脫臼和關節損傷,甚至是雙側性損傷。也可發生股骨頸骨折、骨盆分離。③撞裂創與肢體離斷。撞裂創類似砍創,但實質上是由具有一定厚度的損壞車身的鐵板撞擊形成,故呈現較大的條狀巨大裂創。由車體鐵板撞擊形成的肢體離斷,其斷離面參差不齊,斷緣不整,皮膚創緣有明顯的撕裂痕。④後排乘員的頭頸部揮鞭樣損傷也多於前排乘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