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煎丸

橘皮煎丸,主要成分有當歸、萆薢等,有主治脾臟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等功效。

橘皮煎丸

正文

橘皮煎丸

來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組成

當歸(去蘆,先焙) 萆薢 厚朴(去粗皮,薑汁制) 肉蓯蓉(酒浸,微炙,切,焙乾) 肉桂(去粗皮) 附子(炮,去皮、臍) 巴戟(去心) 陽起石(酒浸,焙乾,研如粉) 石斛(去根) 牛膝(去蘆,酒浸) 杜仲(去皮,薑汁炙) 吳茱萸(水淘去浮者,焙乾) 鹿茸(茄子者,燎去毛,劈開、酒浸,炙乾) 乾薑(炮) 菟絲子(酒浸,焙,搗) 三棱(煨熟,乘熱搗碎)各90克 甘草(炙)30克 陳橘皮(淨洗,焙,為末)470克

用法

上藥為細末,用酒3升,於銀石器內,將橘皮末煎熬如餳,卻將諸藥末入在內,一處攪和搜勻。仍入臼內,搗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鹽湯送下。

主治

脾臟久虛積冷,心腹疼痛、嘔吐痰水,飲食減少,脅肋虛滿,臍腹弦急,大腸虛滑,小便頻數,肌膚瘦悴、面色萎黃,肢體怠惰,腰膝緩弱;及痃癖積聚,上氣咳嗽,久瘧久利,腸風痔瘺;婦人血海虛冷,赤白帶下,久不孕者。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