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樑抗震

橋樑抗震為避免橋樑遭受地震的破壞所採取的技術措施。

橋樑抗震

正文

為避免橋樑遭受地震的破壞所採取的技術措施。
地震對橋樑的破壞主要是由於地表破壞和橋樑受震破壞引起的。其中地表破壞有地裂、滑坡、塌方、岸坡滑移和砂土液化等現象。地裂會造成橋樑跨度的縮短、伸長或墩台下沉。在陡峻山區或砂性土和軟粘土河岸處,強烈地震引起的塌方、岸坡滑動以及山石滾落,可使橋樑破壞。在淺層的飽和和疏鬆砂土處,地震作用易引起砂土液化,致使橋樑突然下沉或不均勻下沉,甚至使橋樑傾倒。在坡邊土岸或古河道處,地震則往往引起岸坡滑移、開裂和崩坍等現象,造成橋樑破壞。橋樑受震破壞是由於地震使橋樑產生水平和豎直振動,造成橋樑構件的損壞和破壞,甚至使橋樑倒坍。此外,有些橋樑雖然在強度上能夠承受地震的振動力,但由於橋樑上部、下部結構聯結不牢,整體性差,往往會造成橋樑上部和下部結構間產生過大的相對位移,從而導致橋樑破壞。梁橋受震破壞主要表現為:①墩台開裂、傾斜、折斷或下沉;②支座彎扭、斷裂、傾倒或脫落;③橋樑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間相對位移;④落梁。拱橋受震破壞主要表現為:①拱圈開裂;②墩台下沉;③多孔時墩身開裂、折斷;④落拱。一般說來,橋樑震害在高烈度震區比低烈度震區重;岸坡滑移和地基失效處的橋樑震害比一般地基處嚴重。
提高橋樑抗震能力的措施有:①首先要做好橋址選擇和調查工作。除了解區域性的地震烈度外,還應考慮局部地區地形、地貌、地質條件對橋樑震害的影響,以便為採取抗震措施提供依據。②在發震、斷裂地段及其鄰近地段,以及可能發生大規模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質地段,建橋選址時應儘量避開。軟弱粘土層、可液化土層和地層嚴重不均一地段,地形陡峭、孤突、岩土鬆散、破碎的地段,地震時可能塌陷的暗河、溶洞等地段,也應儘可能避開。③在地震區建橋,橋的構造上應選擇形狀簡單、整體性好、抗扭剛度大的形式,並加強橋樑上部結構和下部結構的聯結部位,以防落梁。④提高施工質量。橋樑震害常常發生在施工質量不良的薄弱環節,確保工程質量也是抗震的一個重要技術措施。
參考書目
 李國豪主編:《工程結構抗震動力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上海,1980。
 地震工程概論編寫組:《地震工程概論》,科學出版社,北京,1977。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