樺皮鹿盒

樺皮鹿盒

樺皮鹿盒,是鄂倫春人生活的一部分,是鄂倫春少女出嫁時必備的傳統裝備。也是鄂溫克狩獵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已經3000多年了。

達斡爾族樺樹皮工藝
樺皮鹿盒是鄂倫春人生活的一部分,是鄂倫春少女出嫁時必備的傳統裝備。也是鄂溫克狩獵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已經3000多年了。
鄂倫春人生活的大小興安嶺,樺樹遍地叢生,勤勞 的鄂倫春人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饋贈,棵棵白樺樹,張張樺樹皮經過他們靈巧的雙手,就變成了各種各樣的樺皮 器皿、樺皮船等生產生活用具和工藝品,形成了古樸典雅的樺皮文化。每年的初夏時節,樺樹水分大,是鄂倫春人剝取樺 樹皮的季節。他們選取粗壯、挺直而又光滑的樺樹,用刀子在樹幹的上端和下端各劃開一圈口子,然後再在上 下兩口間豎劃一刀,用雙手將長方形的樺皮順樹幹慢慢 撕下。來年,這棵樹又能生出新的樺皮。他們人人都能用樺皮和馬尾或狍、鹿、犴筋捻成的線縫製各種所需的用品,並在上面雕繪上各種花紋圖案。
製作工藝
“鐵克沙”是經過多道工序加工的樺皮,剝掉樺樹皮里外凹凸不平的部分後用開水煮,曬乾,使樺皮柔韌、不易破損,成為白如雪,薄似紙,結實而又柔韌的初成品。一塊“鐵克沙”需用好多張樺皮縫合起來。再用馬鬃線縫合,用松脂油貼上,飾彩都是山果之色。每隻盒上都要點刺軋花,剔刻雕飾,獨具匠心,頗有創意。製作中一切從順自然,倍顯古樸與珍貴了。
歷史依據
清代《龍沙紀略》一書記載:“鄂倫春地宜樺,冠、履、器皿、廬帳、舟渡,皆以樺皮為之。”
相關器具
樺皮碗,方形,高約6厘米、長約12厘米。用一塊見方的樺皮,先在火上熏或熱水中泡,使其變軟,摺取其四角,用麻線或鹿筋線將四角縫在左右兩端,再用寬2.5厘米的樺樹皮縫在碗口的外緣,以防破裂。樺皮碗能盛液體,不致透漏,如久用損壞,可用松脂塗塞漏處,碗的四周,常常刻繪花紋,作為裝飾。
樺皮杯,多為盛酒用,四方形,用方塊樺皮折縫而成。亦有圓桶形樺皮杯,需另外上底,還可縫上把手,並刻繪上花紋。圓形器皿與底的接頭處不易密縫,常用松脂粘接,以防滲漏。
煙盒,又稱“煙笸籮“,盛黃煙的用具,有方、有圓,用樺皮或編或縫,多種多樣。
樺皮盒,形式多樣,有橢圓形、圓形、方形、長方形等,其製作方法也不一樣,一種是將樺皮的兩端剪刻成卯與榫,然後插接在一起;一種是先以樺皮捲成一圓柱形,接頭處用麻線縫合;一種是用大樺皮剪折四角,用麻線縫牢,成一方盒。盒蓋用樺皮縫製,蓋上有一皮帶,便於開啟。盒蓋上及四周均或刻或繪有圖案。
樺皮筐、席,背筐,用寬約2-3厘米樺皮條,按經緯編成寬40厘米、厚20厘米、高80厘米的背筐,上寬下窄。系兩根編成頭辮狀的粗麻繩於筐上,是背時挎在雙肩上的。
炕席,用樺皮編制,間有醬色斑紋,樺皮條寬約2厘米,經緯編織,創造出許多紋樣來。
山里人也用樺樹皮縫製草帽,接縫處塗以松脂,以防漏水,帽上飾以花紋,或繪畫或刻制花紋。
樺皮裹纏,用樺樹皮可以裹弓乾、刀靶鞍鐙等物。
補遺
鄂倫春人剝樺樹皮的技術非常高,剝下來的樹皮完整而且不會傷害到樹幹,這樣便不會影響樹木的繼續生長。將樺樹皮去掉硬皮削得平平整整,用火烤或經過蒸煮,樺皮就會變得較為柔韌,可以裁剪出需要的形狀,用鬃毛或獸筋縫成需要的生活用品。為了防止樺皮裂口子或漏水,有的樺皮製品要裹邊,用松油封住有縫隙的地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