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王國

樓蘭王國

樓蘭古城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1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的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平方米。樓蘭遺址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蹟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名稱

樓蘭王國

相應資料

樓蘭王國 樓蘭王國位於今天中國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縣北境,羅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公里處,整個遺址散布在羅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樓蘭王國最早的發現者是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1900年3月初,赫定探險隊沿著乾枯的孔雀河左河床來到羅布荒原,在穿越一處沙漠時才發現他們的鐵鏟不慎遺失在昨晚的宿營地中。赫定只得讓他的助手回去尋找。助手很快找回鐵鏟甚至還揀回幾件木雕殘片。赫定見到殘片異常激動,決定發掘這廢墟。1901年3月,斯文.赫定開始進行挖掘,發現了一座佛塔和三個殿堂以及帶有希臘藝術文化的木雕建築構件、五銖錢、一封(亻去)盧文書信等大批文物。隨後他們又在這片廢墟東南部發現了許多烽火台一起延續到羅布泊西岸的一座被風沙掩埋的古城,這就是令世人震驚的樓蘭古城。
樓蘭原是一個隨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過發現的樓蘭古墓及羅布泊地區發現的大量細石器表明樓蘭人本為遊牧人,絲綢之路開通後,東西方的商業往來與日俱增,給樓蘭經濟帶來空前的繁榮,域外文明尤其是漢文明傳入樓蘭才加速了樓蘭人發展城市文明。
歷史上,樓蘭屬西域三十六國之一,與敦煌鄰接,公元前後與漢朝關係密切。古代樓蘭的記載以《漢書·西域傳》、法顯還有玄奘的記錄為基礎。《漢書.西域傳》記載:“鄯善國,本名樓蘭,王治扦泥城,去陽關千六百里,去長安六千一百里。戶千五百七十,口四萬四千一百。”法顯謂:“其地崎嶇薄瘠。俗人衣服粗與漢地同,但以毯褐為異。其國王奉法。可有四千餘僧,悉小乘學。”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極其簡單的記述:“從此東北行千餘里,至納縛波故國,即樓蘭地也。”
樓蘭城是樓蘭王國前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它東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絲綢之路”的南、北兩道從樓蘭分道,樓蘭城依山傍水,作為亞洲腹部的交通樞紐城鎮,在東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過重要作用。早在公元前77年,樓蘭地區已是西域農業發達的綠洲,到了唐代,“樓蘭”卻幾乎成了邊遠的代名詞,李白的《塞下曲》中就有“願將腰下劍,直為暫樓蘭”的詩句。曾盛極一時的西域重要城鎮,為什麼在公元3世紀後迅速地退出歷史舞台,這是一個至今還沒有真正解開的謎。從樓蘭遺址發掘出的文物震驚了世界,其中有珍貴的晉代手抄《戰國策》,考古工作者還在樓蘭墓葬群中發掘出了一具女性木乃伊,經測定距今已有3000年,乾屍衣飾完整,面目清秀,定名為“樓蘭美女”,其他文物有做工精細的漢錦,還有漢五銖錢、貴霜王國錢幣、唐代錢幣、漢文和會盧文殘簡等。
樓蘭古城四周的牆垣,多處已經坍塌,只剩下斷斷續續牆垣孤伶伶地站立著。城區呈正方形,面積約十萬的平方米。樓蘭全景曠古凝重,城內破敗的建築遺址了無生機,顯得格外蒼涼、悲壯。
俯瞰樓蘭古城,城中東北角有一座烽燧,雖然經過歷代不同時期的補修,但依然從它身上可以看出是最早漢代建築的風格。
烽燧的西南是“三間房”遺址。這座100的平方米的房屋,建築在一塊高台上,三間房正中的一間要比東西兩間顯得寬大,本世紀初,斯文.赫定曾在東面一間房內發掘出大量的文書木簡。從三間房西廂房殘存的大木框架推測,這裡昔日曾是城中屯田官署所在地。

繼續向西

,是一處大宅院。院內,南北各有三間橫行排列的房屋。在古城中,這座院落的建築也是比較排場的。相形之下,大宅院南面的房舍多數是單間矮小、散雜而破敗不堪。如果根據出土文書推測三間房毗鄰的框架結構房屋是樓蘭城的官署遺蹟。
樓蘭古城曾經是人們生息繁衍的樂園。她身邊有煙波浩淼的羅布泊,她門前環繞著清澈的河流,人們在碧波上泛舟捕魚,在茂密的胡楊林里狩獵,人們在沐浴著大自然的恩賜。據《水經注》記載,東漢以後,由於當時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濱河改道,導致樓蘭嚴重缺水。敦煌的索勒率兵1000人來到樓蘭,又召集鄯善、焉耆、龜茲三國兵士3000人,不分晝夜橫斷注濱河引水進入樓蘭緩解了樓蘭缺水困境。但在之後,儘管樓蘭人為疏浚河道作出了最大限度的努力和嘗試,但樓蘭古城最終還是因斷水而廢棄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