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仁軒

樊仁軒(1895-1928),性別:男,民族:漢族,籍貫:湖北應山(今廣水),革命烈士。

個人信息

姓名:樊仁軒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湖北應山(今廣水)
出生年月:1895年
犧牲日期:1928年05月

人生經歷

出生在一個書香世家。幼時,到鄉賢左秀卿塾學讀四書五經,後往縣城永陽中學就讀。20歲下學後,到廣水學做生意,三年滿師回太平鎮開匹頭店。營業不到半月,遭土匪搶劫,只好回鄉種田。1925年暑期,為聲援上海“五卅”慘案和漢口“六一一”血案,在武漢讀書的青年學生、共產黨員盧玉成、柴凌閣等人被派回本縣,組織農民愛國會和鐵血青年抗英反日同盟。他積極參與宣傳發動工作。並被秘密吸收為中共黨員。1926年9月,北伐軍光復應山,黨務、農運公開。11月,省農協特派員黃民欽、吳光德到應山指導農運,在城內建立農運指導委員。他和柴凌閣、馬其松等一批黨員被派到縣短期學習,正式成為農運工作者,協助吳光德指導本縣農民運動。樊仁軒具體負責太平鎮樊家河東岸4個自然村的農運工作。1927年3月,應山東鄉農協辦事處正式成立後,當選為辦事處秘書。“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後,各縣黨務、農運及工、婦、商、學組織停止活動,豪紳勢力捲土重來。京漢路區特委決定恢復地下農委會,開展鄉村武裝鬥爭。他根據特委指示,秘密發展一批黨員,建立起中共樊家河支部,任支部書記。為回響黃麻暴動,京漢特委和應山縣委確定以東南鄉為開展武裝鬥爭、實行土地革命的重點地區,積極準備力量,利用陰曆年關攻打縣城,建立工農革命政權。他執行組織決議,以樊家河支部黨員為骨幹,從糾察隊中挑選出青壯年農民30餘人,組成一支敢死隊,分編為3個班,由樊育紅、樊海章、樊作成3人當班長。樊仁軒從3個班長名字中各取一字,合為“江海成”,用作敢死隊代號。1928年初,年關攻城時,應山縣委又把“江海成”改為“江海赤”,作這次武裝暴動的口令。年關攻城暴動失利後,京漢特委和應山縣委抓緊時機,發動應、安、孝三縣邊界農民武裝,於農曆大年三十夜(1928年1月22日)聯合行動,取得了攻打左家河封建豪紳土圍子的勝利。這時樊仁軒參加應山縣委,併兼任秘書。1928年4月,國民黨桂系軍配合地方“鏟共團”,對應、安、孝三縣邊界大舉“清鄉”。從七里沖轉移到東肖店的應山縣委機關,雖以“三縣農民運動會”的名義繼續領導邊界民眾的革命鬥爭,但活動地域日漸縮小,與京漢特委的聯繫也是時斷時續。為了擺脫困境,樊仁軒、柴凌閣、高詠、蔡治宏等人與縣委書記唐方九一起,突破敵人封鎖線,從鐵路西轉移到孝感車站以東的白鶴庵,設法尋找京漢特委。5月,唐方九派蔡治宏潛回七里沖探聽情況,蔡回家後,白天隱蔽,夜晚活動,被高家店團防頭子祁嘴巴巡更時發覺,暗中監視其行動。蔡治宏沿原路返孝感復命,祁嘴巴買通楊家細河黃學拳師,帶一班人隨後跟蹤到白鶴庵,適值柴凌閣等人去了小河溪,樊仁軒因渾身長瘡臥病在床,當即與蔡治宏一起被捕。老蔡被解往應山縣獄,樊仁軒羈押高家店團防處,被捆在老虎凳上,用香火烙皮肉,用辣椒薰雙目,要他供出縣委成員去向。他雙足骨折,遍體鱗傷,疥瘡化膿,劇痛鑽心。但他自始至終不答一詞。後被敵人將其毒死在獄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