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感

樂感

樂感,音樂學術語之一,作為一種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非簡單的聽覺),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先天遺傳,也可以後天培養,這在音樂教育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

基本信息

定義

樂感樂感

樂感: 這是人類七大智慧型中的一種, 具體內容包括:音高感節奏感和聲聽覺鏇律感,等等。作為一種藝術,音樂就是要傳達某種感覺(非簡單的聽覺),而樂感就是人們了解這種感覺的感官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先天遺傳,也可以後天培養。
有了靈敏和豐富的樂感,會使你接觸到美的音樂作品時,在心靈上反響更大;反之,耳聞仙樂卻無動於衷,那就是缺乏靈敏和豐富的樂感了。

內容

樂感的培育在音樂教育中不是唯一的,但卻是一切音樂愛好者、各類音樂人才所不能缺少的。
1.有細微而靈敏的音準感(又稱樂律感,也包括細微的裝飾音的微律)。
2.有準確而穩定的節拍感(包括對不同節拍的辨別力和特殊重音變化中的原有節拍的記憶力)。
3.有複雜和複合的節奏感(包括鏇律線條及多聲部樂曲中多種節奏形態)。
4.有多變而靈活的“力速感”(包括力度與速度的轉折、過渡和變化)。
5.有單一及混合的音色感(包括中西各類樂器,特別是混合音色的辨別)。
6.有鮮明的調性感(包括民族調式及多調性的認辨能力)。
7.有複雜及內在的和聲感(包括音響中的和聲辨別和感知、頭腦中的內在和聲音響感,更包括和弦的結構及其變化及快速變換時辨別能力)。
8.有整體及局部的結構感(包括句式、段式、附加樂句及樂段等)。
9.有生動和豐富的形象感(包括聲態、形態、動態、靜態、色光態、空間態、時間態等)。
10.有感性及意境的想像感(包括情緒、氣氛、氣質、性格、環境感、甚至有再造想像等等)
(象一個搞游泳的要水感好,搞桌球的人要手感好一樣,音樂上要有作為,必須要樂感好。)

培養

樂感分成三種不同層次的領會,初級處理的樂感,我認為是存在在節拍中的,許多人都知道,但就算是音樂老師或學生也不一定深究過,當然2/4拍是“強、弱”;3/4拍是“強、弱、弱”;4/4拍是“強、弱、次強、弱”,教學中完全可以讓學生這樣嚴格按照這種處理演唱一遍,會發現,其實好聽很多了,就是有點呆板而已,當然真正演唱音樂是不能這樣的,所以這才叫初級處理呢。當然記住一定要提醒學生,注意一些影響節拍強弱的節奏問題,如“附點”,就是對它前面的音有強化作用,對後面的音有弱化作用;還有切分音對前後兩個音的弱化,和對中間這個長點的音的強化作用。
而中級樂感處理呢,我認為則是鏇律線發展的方向問題,相比較初級處理以小節為單位,它是以樂句為單位來處理的。就是說,在一次換氣到下一次換氣中,鏇律線是向上發展,則是變強,向下發展則是變弱,有向上、向下的不同變化則做相應處理。這才是樂感的關鍵,大多數情況都不會超出這個處理框架,因為這是符合我們的審美的基本感受。有人會問了,這樣看來,如果一個樂句從節拍看來是由強到弱,但從鏇律線看來則是由低到高,這種矛盾如何處理呢,其實很簡單,所以才分為初級、中級呢,就是說,當初級、中級不矛盾,當然就不說了,如果矛盾,則聽中級的意見,不要理睬初級的要求。明白了吧,樂感的表達就是這么簡單。趕快拿首歌來唱唱試一下是不是這樣。
有人會說了,等等,那高級還沒說呢,其實高級就是說,看清楚作者的提示。作者為了表達自己的寫作意圖,常常有許多提示,不論是樂曲開始,還是每一段的開頭,或速度變化時,變調時等等,都常常有許多提示,要注意許多強弱符號,漸強、漸弱變化符號等,這些就是高級處理,一般不能隨意更改,不然,就和作者原意背道而馳了。而且你會發現,高級處理常常和中級處理矛盾,如本來鏇律線是向上,標記卻讓你漸弱。這其實就是作者擔心你會按照你自己的慣常方式去理解處理,而專門標出來的表達他特殊需要的特殊地方。

判別

我列出對構成歌唱(音樂)的主要的樂感要素13種感覺,是想讓學生對什麼叫樂感能夠做到一目了然。
而我們在欣賞別人或自己演唱時,也必須從這13個方面去具體鑑別。只有在以上13個方面的感覺都準確到位,才談的上是爐火純青,才可能成為大師級的藝術家。
而通常我們在欣賞一個人演唱時,總會發現演唱者有自身的優點(此時他也許對樂感13要素的某一項或某幾項感覺比較好),也有自身的不足(此時他肯定對樂感13項要素的某一項或某幾項感覺不到位。,而如何掌握這13項樂感要素,則必須通過練習來做到。我通常是對氣息的感覺(呼吸)做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