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藤

楠藤

楠藤(學名:Mussaenda erosa Champ.)攀援灌木,高3米;小枝無毛。葉對生,紙質,長圓形、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傘房狀多歧聚傘花序頂生,花序梗較長,花疏生;苞片線狀披針形,花萼管橢圓形;花葉闊橢圓形,頂端圓或短尖,基部驟窄;花冠橙黃色。漿果近球形或闊橢圓形,頂部有萼檐脫落後的環狀疤痕。花期4-7月,果期9-12月。產於廣東、香港、廣西、雲南、四川、貴州、福建、海南和台灣。常攀援於疏林喬木樹冠上。該種莖、葉和果均入藥。同類型的還有長壽藤、觀音草、苦甘露、野生藤茶等。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楠藤楠藤

攀援灌木,高3米;小枝無毛。葉對生,紙質,長圓形、卵形至長圓狀橢圓形,長6-12厘米,寬3.5-5厘米,頂端短尖至長漸尖,基部楔形,嫩葉僅上面沿脈上略被毛,下面有稀疏的貼伏毛,

老葉則兩面無毛;側脈4-6對;葉柄長1-1.5厘米;托葉長三角形,長約8毫米,無毛或有短硬毛,深2裂。傘房狀多歧聚傘花序頂生,花序梗較長,花疏生;苞片線狀披針形,長3-4毫米,幾無毛;花梗短;花萼管橢圓形,長3-3.5毫米,無毛,萼裂片線狀披針形,長2-2.5毫米,基部被稀疏的短硬毛;花葉闊橢圓形,長4-6厘米,寬3-4厘米,有縱脈5-7條,頂端圓或短尖,基部驟窄,柄長0.9-1厘米,無毛;花冠橙黃色,花冠管外面有柔毛,喉部內面密被棒狀毛,花冠裂片卵形,長約5毫米,寬與長近相等,頂端銳尖,內面有黃色小疣突。漿果近球形或闊橢圓形,長10-13毫米,直徑8-10毫米,無毛,頂部有萼檐脫落後的環狀疤痕,果柄長3-4毫米。花期4-7月,果期9-12月。

(註:楠藤圖片圖冊資料來源

植物形態

中國植物圖像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提供並參與編輯

楠藤全株(3張)

楠藤枝葉(1張)

楠藤花果(6張)

產地分布

產於廣東、香港、廣西、雲南、四川、貴州、福建、海南和台灣。國外分布於中南半島和琉球群島。模式標本采自香港。

生長習性

常攀援於疏林喬木樹冠上。

藥用價值

莖、葉(大茶根):微甘,涼。清熱熱解毒。用於疥瘡,熱積,瘡瘍腫毒,燒、燙傷。

海南民間常用於治豬的各種炎症。

玉葉金花屬植物

玉葉金花屬為喬木、灌木或纏繞藤本。約120種。分布於熱帶亞洲、非洲和太平洋諸島。中國約31種、1變種、1變型,產於西南部至東部以及西藏和台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