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鎮的站所:鄉鎮機構生長的政治生態考察

一、錯位與不解:想像中的鄉鎮機構 四、生產與生活:樣本中的鄉鎮機構 二、上訪與生存:衰變中的水利站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4月1日)
平裝: 28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0454823, 7500454821
條形碼: 9787500454823
尺寸: 20.3 x 14 x 1.2 cm
重量: 281 g

作者簡介

譚同學,1978年生於湖南郴州永興。先後於華中師範大學政治系、華中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院、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學系獲法學學士、碩士與博士學位。2010年自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博士後流動站出站後,留校任教。主要學術興趣為社會人類學與鄉村社會研究,重視社會人類學與社會學、歷史學、政治學、法學及哲學的交叉研究視野。

內容簡介

本書選擇以農業型的荊門市楚鎮為個案,考察與農村社會生產秩序整合高度相關的水利站和與農村社會生活秩序整合關係密切的司法所的設定、變遷及生存狀態。

目錄

想做什麼,做了什麼(前面的告白)
第一章 為何研究鄉鎮機構,如何可能
一、錯位與不解:想像中的鄉鎮機構
二、基石與縫隙:學術脈絡中的鄉鎮機構
三、權力與資源:分析框架中的鄉鎮機構
四、生產與生活:樣本中的鄉鎮機構
第二章 新國家與新生產
——水利站的興起與鄉村社會生產秩序整合
一、培植與汲取:趕超戰略下的水利站
二、日月換新天:發展中的楚鎮水利站
三、“挎米袋”:水利站興起的“權力/資源”特徵
第三章 家庭經營與集體困境
——水利站的衰落與鄉村社會生產秩序變遷
一、放權管理:市場取向下的水利站
二、卯吃寅糧:新時期楚鎮的水利建設
三、集體困境:村莊水利再造及其瓶頸
第四章 機構精簡與貨幣中介
——水利站的改革與鄉村社會生產秩序重整
一、債權與債務:困頓中的水利站
二、上訪與生存:衰變中的水利站
三、句號與問號:逝去中的水利站
四、“農轉非”:水利站衰落的“權力/資源”特徵
第五章 新社會與新生活
——司法所的興起與鄉村社會生活秩序再塑
一、法治與自治:司法所的國家與社會基礎
二、包村與創收:楚鎮司法所的權力與經濟基礎
第六章 國家法理與鄉土知識
——司法所的運作與鄉村社會生活秩序構建
一、處理社會問題:司法所的糾紛調解
二、眉毛鬍子一把抓:法律服務所的調解
第七章 司法行政與個體生存
——司法所的生存與鄉村社會生活秩序維繫
一、征訂教材:楚鎮司法所的普法工作
二、人格張力:楚鎮司法所的個體生命
三、“赤腳司法”:“權力/資源”視角下的司法所
第八章 國家、社會與官僚機器
——鄉鎮機構的權力機制及其生長的邏輯
一、解讀鄉鎮機構的基本維度
二、權力的聚集、彌散與規訓
三、鄉鎮機構生長的邏輯
第九章 權力下鄉與國家建構
——轉型期的鄉鎮機構及其政治生態(上)
一、內卷與動盪:建國前的鄉鎮機構及其政治生態
二、改造與趕超:建國後的鄉鎮機構及其政治生態
第十章 貨幣下鄉與社會重構
——轉型期的鄉鎮機構及其政治生態(下)
一、先富與後富:改革後的國家轉型與鄉鎮機構
二、分化與重組:改革後的社會轉型與鄉鎮機構
第十一章 未來的路
——進一步研究的若干構想
一、廣度上的拓展
二、深度上的延伸
三、方法論與立場
參考文獻
勤、實、嚴、活(代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