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香脂

楓香脂

楓香脂及其揮髮油體外實驗可使兔血栓長度縮短和重量(濕重和乾重)減輕,在體實驗顯示可明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試管法實驗表明可明顯提高纖溶酶活性,顯著提高血小板內cAMP含量。表明楓香脂及其揮髮油抗血栓作用與促進纖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cAMP有關,並提示揮髮油可能是楓香脂的主要止血成分。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於7-8月間鑿開樹皮,從樹根起每隔15-20cm交錯鑿開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間採收流出的樹脂。曬乾或自然乾燥。

基本信息

概述

楓香脂楓香脂
楓香樹出自《爾雅》郭璞註:"楓,樹似白楊,葉圓而歧,有脂而香,今楓香是。"《南方草木狀》:"其子大如鴨卵;二月花發,乃連著實,八、九月熟。暴乾可燒,惟九真郡有之。"唐《新修本草》首載楓香脂,謂:"所在大山皆有。樹高大,葉三角,商洛之間多有。五月研樹為坎,十一月采脂。"《綱目》收楓香脂於木部香木類,云:"楓木枝幹修聳,大者連數圍。其木甚堅,有赤有白,白者細膩。其實成球,有柔刺。"據所述形態,均與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一致。
楓香樹落葉喬木,高20-40m。樹皮灰褐色,方塊狀剝落。葉互生;葉柄長3-7cm;托葉線形,早落;葉片心形,常3裂,幼時及萌發枝上的葉多為掌狀5裂,長6-12cm,寬8-15cm,裂片卵狀三角形或卵形,先端尾狀漸尖,基部心形,邊緣有細鋸齒,齒尖有腺狀突。花單性,雌雄同株,無花被;雄花淡黃綠色,成葇荑花序再排成總狀,生於枝頂;雄蕊多數,花絲不等長;雌花排成圓球形的頭狀花序;萼齒5,鑽形;子房半下位,2室,花柱2,柱頭彎曲。頭狀果序圓球形,直徑2.5-4.5cm,表面有刺,蒴果有宿存花萼和花柱,兩瓣裂開,每瓣2淺裂。種子多數,細小,扁平。花期3-4月,果期9-10月。

藥品簡述

楓香脂楓香樹
名:楓香脂
漢語拼音:fengxiangzhi。
英文名: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LiquidambarformosanaHance 。
拉丁文名:
功效分類:祛風活血藥;解毒止痛藥;止血藥;生肌藥 。
科屬分類:金縷梅科。
別名:白膠香、楓脂、白膠、芸香、膠香。
性味:辛;苦;平。
歸經:脾;肺;肝經。
功能:祛風活血;解毒止痛;止血;生肌。

主治:癰疽;瘡疹;瘰癧;齒痛;痹痛;癱瘓;吐血;衄血;咯血;外傷出血;皮膚皸裂。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研末撒或調敷或制膏攤貼,亦可製成熏煙藥。內服:煎湯,3-6g;一般入丸、散劑。
生態環境:生於山地常綠闊葉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秦嶺及淮河以南各地。
藥材基源:為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的樹脂。
採收儲藏:選擇生長20年以上的粗壯大樹,於7-8月間鑿開樹皮,從樹根起每隔15-20cm交錯鑿開一洞。到11月至次年3月間採收流出的樹脂。曬乾或自然乾燥。
炮製方法:《簡要濟眾方》:"細研為散。"《綱目》:"凡用以虀水煮二十沸,入冷水中,揉扯數十次,曬乾用。"《外科全生集》:"水煮三天,候湯溫,手扯油淨,冷即硬。"現行,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搗碎。

用藥禁忌

孕婦禁服。《得配本草》:"內服多不宜。"

中藥化學成分

楓香樹脂含阿姆布酮酸(ambronicacid,即模繞酮酸moronicacid),阿姆布醇酸(ambrolicacid,即模繞酸morolicacid),阿姆布二醇酸(ambradiolicacid),路路通酮酸(liquidambronicacid),路路通二醇酸(liquidambrodiolicacid),楓香脂熊果酸(forucosolicacid),楓香脂諾維酸(liquidambronovicacid)。

藥理作用

楓香脂及其揮髮油體外實驗可使兔血栓長度縮短和重量(濕重和乾重)減輕,在體實驗顯示可明顯抑制大鼠血栓形成;試管法實驗表明可明顯提高纖溶酶活性,顯著提高血小板內cAMP含量。表明楓香脂及其揮髮油抗血栓作用與促進纖溶活性和提高血小板cAMP有關,並提示揮髮油可能是楓香脂的主要止血成分。

臨床運用

1
楓香脂楓香脂十味丸
、小金片白膠香150g,沒藥(醋制)75g,當歸75g,乳香(醋炒)75g,木鱉子(去殼、油)150g,地龍(去土酒炒)150g,草烏(制)150g,五靈脂(醋炒)150g,京墨12g,麝香30g。以上十味,除麝香另研細粉外,其餘白膠香等九味粉碎成細粉,過篩,用糯米粉300g打糊制粒,乾燥後加入麝香細粉,混勻,壓片,每片重0.32g,相當於原藥材0.24g。為暗灰色;氣微,味微苦、辛。功能消腫拔毒。用於痰核流注,乳岩瘰癧,橫痃惡瘡,一切陰疽初起。黃酒或溫開水送服,每次4片,每日2次。孕婦忌服。(《山東省藥品標準》1986年)
2、小金丹白膠香(煎膏)、草烏、五靈脂、地龍肉、木鱉子(去皮)各150g,乳香、沒藥、當歸各75g,香墨12g,麝香30g。以上十味,除麝香外,余藥共為細粉,兌入麝香,和勻,用白面300g打糊為丸,每丸乾重0.6g。功能活血、消結、散毒。用於瘰癧乳岩,橫痃,貼骨疽等症。每次2丸,每日2次,黃酒送服,溫開水亦可。忌飲燒酒及食生冷,孕婦勿服。(《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1962年)

常用選方

1、
楓香脂楓香脂-粉末狀
治諸瘡不合:白膠香、輕粉各二錢,豬油和塗。(《仁齋直指方》)
2、治瘰癧、一切惡瘡軟癤:白膠一兩,瓷器內溶開,去滓,再於溶開後,以萆麻子六十四個,作泥,入膠內攪勻,朋、油半匙頭,柱點水中,試硬軟添減膠油,如得所,量瘡大小,以緋帛攤膏藥貼之,一膏藥可治三、五癤。(《儒門事親》玉餅子)
3、治下疳;透明白膠香為末,入輕粉、麝香少許,用油調敷。(《袖珍方》)
4、治臁瘡:白膠香末,以箬葉夾藥在內貼之。(《袖珍方》)
5、治小兒癬雜瘡:白膠香、黃柏、輕粉。上為細末,羊骨髓調塗癬上。(《儒門事親》)
6、治金瘡斷筋:楓香末敷之。(《世醫得效方》)
7、治折傷:乳香、白膠香、瀝青各等分(研)。以脂麻油和如面劑,重湯煮成膏,不犯銅鐵,以杖子剔起如絲即成膏。(《雞峰普濟方》白膠香膏)
8、治年久牙痛:楓香脂為末,每旦揩擦。(《世醫得效方》)
9、治吐血不止:白膠香不以多少,細研為散,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簡要濟眾方》)
10、治衄血:蛤粉、白膠香等分。以好松煙墨汁調服。(《百一選方》)
11、治胃痛:楓香樹脂二至三錢。研末,溫開水沖服。(《江西草藥》)
12、治腰膝走注疼痛如虎齧:草烏頭、五靈脂各一斤,木鱉子四兩,白膠香半斤,地龍四兩(去土,炒),細墨一兩,乳香一兩,當歸二兩(焙),沒藥二兩,麝香一錢。上為末,再研一千下,糯米麵糊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溫酒下。吃藥罷,遍身微汗有驗。(《宣明論方》一粒金丹)
13、治魚骨哽咽:白膠香細細吞之。(《聖惠方》)
14、治大便旬日不通:鼠糞二枚,白膠半棗大。上為末,水丸如棗核大,油塗納谷道中,良久便通。(《普濟方》)
15、治協日烏素病,陶賴,赫如虎,關節疼痛:白膠香20g,決明子、苘麻子、川楝子、五靈脂各15g,木香、苦參各10g,訶子、梔子、瞿麥各5g。製成散劑。每次1.5~3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蒙醫藥方彙編》十味白膠香散)[2]
16、治皮疹,濟癬,協日烏素病:硫黃(制)30g,訶子、草烏(制)、白膠香、決明子、苘麻子各5g。製成水丸。每次1~1.5g,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蒙醫藥方彙編》六味硫黃丸)

方劑

1、方劑名稱:楓香脂膏。
藥物組成:豬胰1兩,白膠香1分。
處方來源:方出《聖惠》卷六十八,名見《普濟方》卷三○○。
方劑主治:肉刺。
製備方法:上藥研如膏。
用法用量:先挑剔刺處令淨,後以此藥敷之。
附註:方中豬胰,《普濟方》作“豬脂”。
2、方劑名稱:楓香脂丸。
藥物組成:楓香脂半錢,巴豆7粒(去皮心)。
處方來源:《聖濟總錄》卷一一四。
方劑主治:耳聾。
製備方法:上同研相入,撚為丸,如棗核大。
用法用量:綿裹塞耳中。

文獻論述

1、《本草經疏》:楓香脂,為活血涼血之藥。凡熱則生風,又血熱則壅而發癮疹,風火相搏則為浮腫,苦平能涼血熱,兼辛又能散風,故主血熱生風之證。風火既散,則肌肉和而浮腫自消。齒痛亦因風熱上攻,風熱既散,則痛自止矣。
2、《本經逢原》張石頑:"《千金》治咳唾膿血,取其開發肺氣也。"趙其光:"其葉霜後即丹,其脂采於冬,辛苦而平是金得火,以生水,為活血化血之妙品,故治吐、衄、咯血。"
3、《說文》:“楓,木也。厚葉弱枝,善搖。”言其樹葉因風而搖,楓之為名,由此而得。
4、《本草圖經》云:“《爾雅》謂‘楓為(木聶)(木聶)。’言天(大)風則鳴鳴(木聶)(木聶)也。”
5、《爾雅》之文,釋“楓”之取義,與風動有關。楓“有脂而香”,故又稱楓香。楓香脂由膠狀樹脂凝結而成,呈黃白色,故又名白膠香。

生藥材鑑定

性狀鑑別
本品呈不規則塊狀,或呈類圓形顆粒狀,大小不等,直徑多在0.5-1cm之間,少數可達3cm。表面淡黃色至黃棕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質脆易碎,破碎面具玻璃樣光澤。氣清香,燃燒時香氣更濃,味淡。
理化鑑別
1、取本品少量,燃燒,有濃煙及火焰,具特異香氣。
2、取本品約50mg,置試管中,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2ml,兩液接界處顯紅色環。
3、取本品約0.2g,加四氯化碳5ml,振搖使成混懸液,加硝酸3ml,輕輕搖勻,待分層,上層液顯淡紅色至紅橙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