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靖宇將軍[2005年李文歧執導電視劇]

楊靖宇將軍[2005年李文歧執導電視劇]

楊靖宇將軍,由李文歧導演、楊寶琛編劇、巫剛、周舟主演、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等出品的電影,於2005年上映。另有同名圖書,本書以大量的檔案資料、口述資料及圖片資料為基礎,同時參考了其它有關楊靖宇、東北抗日聯軍歷史的出版物,以及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選擇了一個新的視角,採取了圖文並茂的形式,這是一種新的嘗試。

基本信息

作品信息

片名:《楊靖宇將軍》

時間:2005年

聯合拍攝:中視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八一電影製片廠

主創人員

總監製:李建

出品人:高建民

監製:張華

製片人:劉娟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巫剛楊靖宇
周舟程斌
王昌娥朴善玉
桑萌雪梅
馬紹信佐佐木
王洛勇——
寇振海——
程煜——

主角簡介

巫剛

巫剛,中國著名演員。他在電視劇《省委書記》、《英雄時代》、《暴風法庭》中都有不俗的表現,是不可多得的實力派演員。無論是“省委書記”的巫剛,還是“暴風法庭”中的巫剛,抑或是《英雄時代》的巫剛,他所扮演的大都是都市成功人士,在他的身上更多體現的是一種儒雅氣質。無論事業怎樣成功,家在巫剛的心目中永遠都是第一位的,他為了家而努力拚搏,家是他精心呵護的一切。在外他是燦爛的明星,在家是平凡的丈夫。不拍戲時,巫剛簡直就是一個“家庭婦男”,買菜做飯樣樣都行,還是地地道道的第一大廚。

作品

1979年入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1983年畢業後任八一電影製片廠演 巫剛

員。1984年初上銀幕,在影片《駱駝草》和《黑蜻蜓》《我在天堂等你》中扮演角色。此後,他在許多影視片中塑造了各種不同類型的角色,如在《夏明翰》1985中飾夏明翰;《雷場相思樹》1986中的尹默濤;《戰爭讓女人走開》1987中的林小林;電視劇《吳三桂與陳圓圓》1991中的吳三桂等。

現為八一電影製片廠演員。

周舟

周舟,女,脫口秀節目主持人。江蘇衛視台柱,現為中國收視率超高的脫口秀節目主持人《人間》。 曾與戴軍主持《超級震撼》,並擔當製片人,該節目獲得了首屆全國大學生電視節“我最喜歡的綜藝節目”獎;2008年更是憑藉《人間》節目獲得中國電視主持界最高榮譽“金話筒”獎;2008年主持的節目《人間》被《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評選為 “中國標桿品牌”,2009年獲得中國電視榜最佳脫口秀。

主持生涯

周舟在江蘇衛視工作16年餘年,一直是江蘇衛視的台柱。主持過江蘇衛視所有大型晚會,包括諾基亞跨年演唱會,溫暖2006,2007等頒獎晚會,青年歌手大賽等等,是江蘇衛視首席晚會司儀,她每檔主持的節目收視率都很高。

拍攝花絮

冰山上的來客

我們都有“堆雪人”的經歷,但是,你可知道雪“蓋滿”臉的感覺?我們都知道滑凍的飛翔感,但是,你可知道站立在欲裂的湖面的驚心動魄?《楊靖宇將軍》中朴善玉的扮演者王昌娥在劇中可謂是與雪“最親密的接觸”。王昌娥是近年來活躍在銀幕上的女演員,大家應該對《大染坊》中的翡翠還記憶猶新吧,這次,她搖身一變成為了東北抗聯的勇敢戰士。

在朴善玉葬禮的戲中,王昌娥的經歷可謂是終身難忘。朴善玉的葬禮是純潔的“雪葬”,白雪葬忠魂,畫面處理的相當唯美:潔白的湖面上,徐徐下落的金色夕陽籠罩著壯烈犧牲的朴善玉。巫剛飾演的楊靖宇要將潔白的雪輕輕的、輕輕的鋪在了朴善玉的臉上,最終形成一個小小的“冰山”。可憐“冰山”下的朴善玉,臉似火燒,更要命的就是他們還有一大段的表演,敬業的王昌娥只能忍耐這灼人的冰凍!拍攝完畢後,王昌娥的臉成了紫茄色;耳朵成了“冰耳朵”,一層薄冰化作了耳朵的輪廓,耳朵失去了任何知覺。王昌娥說:用手去觸摸耳朵,耳朵已經失去了反應,雖然理智上知道是手在觸摸耳朵,但是耳朵已經沒有感覺了。就是這層薄凍的處理,也讓劇組傷透了腦筋,等它自然消融,恐怕耳朵經受不住長時間的寒凍;用熱水薰,估計演員的耳朵就不保了,最終,用手指甲一點一點、輕輕的摳除了這層薄冰。

有葬禮當然就有傷心的哭泣者。年輕演員桑萌在劇中飾演的雪梅,是朴善玉最好的朋友,自然,桑萌的眼淚流得最多了。雪梅對朴善玉的不幸最是痛苦,淚無聲的順著臉頰滑落,心情酸痛!寒風迎面,淚珠立即結成了冰柱,掛在臉上,刺痛的感覺永生難忘!因為暖冬的緣故,所以湖面的冰層不能承受劇組的壓力。就在桑萌的腳下,冰層發出了將要炸裂的細微的爆炸聲,心情緊張難耐!桑萌,就在這五味夾雜的複雜情緒中完成了拍攝。事後,桑萌幽默自己將要上演東北式的“鐵達尼號”:朴善玉是放在門板上的,我站的地方距離門板最近,只要冰層破裂,我立馬就要跳到門板上!

天飛翔的“花大姐”

劇組在黑龍江的清河外景地拍攝時,滿天飛翔的“花大姐”讓劇組哭笑不得。“花大姐”是東北最常見的一種類似七星瓢蟲的小蟲子,雖然不是害蟲,但是它們生命力及其頑強,劇組拍攝時,它們形影不離伴隨劇組,大概是想跟我們的楊靖宇將軍來比試比試誰是真正的英雄。

“花大姐”滿天飛翔,頑強的想要阻擋《楊靖宇將軍》的行進步伐,演員王昌娥說:還沒有說完一句台詞,“花大姐”已經飛進了我們的口中,鑽進了我們的耳中。但是我們《楊靖宇將軍》豈能如此簡單地就被打倒?演員克服“花大姐”的小插曲,完全將它們置之度外,將它們當作零的存在,順利完成拍攝任務。

勇敢壯士趟冰河

在清河外景地拍攝一場戲,要求演員趟過結凍的河,以表現日軍的重重包圍中,東北抗聯戰士驚險脫險的情景。

冬天的東北,冰天雪地,結凍的河水,更是針砭入股的寒氣。要在這樣陰寒的水中,完成趟河的拍攝,除了演員的敬業外,大概就是《楊靖宇將軍》的感召力,才能讓演員完成這般不可思議的鏡頭的拍攝。

雖然演員在趟冰河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的準備工作,但是例外的情況總是存在。這不,

演員王昌娥的棉褲就漏水了,雖然棉褲里也套有一定的防水衣服,但是,冰水直接接觸肌膚的寒冷,大概就是沒有親身經歷的人所不能想像的。寒冷的冰水“透心涼”,在這樣純脆冰水中的王昌娥,已經失去了冷的感覺,那只是沒有任何感覺的麻木了。但是,王昌娥說:“我們比抗聯戰士幸福多了。我們只是一定程度的再現當時的情景,我們趟的冰河只是很小的一點,並且我們提前已經有了一定的保暖措施。但是,抗聯戰士絕對不可能有這樣周全的準備,抗聯戰士才叫做趟冰河,抗聯戰士才是真正的英雄。”

赤裸的鞭撻

反映東北抗聯的《楊靖宇將軍》,早已注定了它拍攝的艱辛。冰天雪地的場景對於劇組成員來說已經是最幸福的享受了。這不,演員牛利威飾演的五虎一枝花中的銀虎,就被日軍反剪雙手,吊在樹上,嚴刑拷打!

試想,零下十度的氣溫是怎么樣的寒冷?這樣的溫度意味著我們每一個人已經將最保暖的衣服穿在身上,並且儘可能避免室外的活動。但是,《楊靖宇將軍》中,牛利威卻要赤裸上身,吊在樹上,被日軍嚴刑拷打!赤裸的上身在寒風中,無法抵抗寒冷,不但如此,更要背靠粗糙的大樹,雙手被指頭粗細的繩子牢牢的反捆,用粗大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單是一個鏡頭就已經是很痛苦的事情,況且,演員牛利威還有較長時間的表演,他就這樣在寒風中經受一名抗聯戰士的應該承受的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

徒步攀登珠穆朗瑪峰

由於天氣的緣故,劇組最大的困難大概就是等待雪景的無奈了。作為東北題材的《楊靖宇將軍》,雪景是必不可缺的。但是,暖冬的原因,使得今年的降雪偏少,並且暖和的天氣中,雪也會很快消融。就是極寒的東北,也不能例外。雖然有過降雪,但是積雪很快就消融在了太陽的光芒之中。怎么辦?

巫剛宇周舟爬山的時間,偶爾發現:玉泉外景地的海拔近七百米的黑石峰,因為極其陰寒潮冷,所以倖存這個暖冬之中罕見的冰雪之景。周舟說:黑石峰不但冰雪蓋地,而且還有隻能在牡丹江才可一見的“霜掛”之景。正因為只有黑石峰,有劇組拍攝所必需的雪景,沒有雪景,劇組就無法繼續工作,所以劇組全體成員決定,黑石峰取景。但是,怎么上?巫剛告訴記者:“黑石峰路途艱險,很少有人問津,甚至沒有現成的路可以走,汽車更是不可能到達黑石峰。”要拍戲,只能人工背重達幾百斤的設備,上黑石峰,只有一個人都是困難的,更何況劇組還要將設備背上黑石峰。但是,為了《楊靖宇將軍》,劇組成員發揚“楊靖宇精神”,徒步爬峰,攝像王曉明說:“我們這連續十天的距離大致就相當於一次珠穆朗瑪峰的跋涉了。”劇組更是依靠頑強的毅力,人工將設備背上了黑石峰,保證了劇組工作的順利繼續。

距離遙遠,劇組根本不可能回營地吃午飯,因為去一次黑石峰就是一個小時的時間,來回就是兩個鐘頭,況且黑石峰極其背陰,下午三點後,光線就已經不能滿足拍攝的需要了。為了拍攝,黑石峰就成為了午飯的餐桌。但是,陰寒的天氣,使得劇組的午餐面目全非,周舟說:我們的兩個麵包成了“石頭”,我們午餐僅有的一根香腸也成了“香腸棍”,礦泉水也成了“礦泉冰”。環境實在是太艱苦了!但是,就是在這樣艱險的環境中,《楊靖宇將軍》劇組按照計畫完成了拍攝任務。

耗子的暗號

玉泉外景地,演職人員的住宿條件艱苦,沒有電話,沒有電視,整個是軟禁在了玉泉,只有手機是與外界保持聯繫的唯一方式。

住宿條件艱苦是一個方面,剛剛來到的時間,滿房子的耗子令女演員“聞風喪膽”。耗子在東北玉泉實在是生生不息,即使有人,耗子照樣出入自由,還經常與演職人員進行“對話”。輕輕的敲打牆壁,房頂立即就有了回響,“吱吱”的聲音不絕於耳,伴隨著“刷刷”的歡跳聲,“我高興啊,有人與我說話呢!”耗子們相互傳達著信息,在房頂是翩翩起舞,跳著華爾茲。耗子是痛快了,人可慘了,膽小的女演員嚇得,絕對不敢一個人在房間裡呆著。當然,耗子也鍛鍊了《楊靖宇將軍》劇組成員的意志,現在的情況是,不管誰,回到駐地,總是要與自己房間的耗子打個招呼:“我回來了!”,立即,房頂就有了耗子的回應。

敲打牆壁,已經是《楊靖宇將軍》劇組成員與耗子的接頭暗號了。

什麼情況

劇組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什麼情況?”,這已經是《楊靖宇將軍》的最愛了。

不清楚最初的來源是什麼,只是這句話得到了劇組車成員的偏愛。這已經是劇組之中最通行的語言,不管什麼情景下,“什麼情況”絕沒有錯誤。

早晨,不知道劇組在什麼地方拍戲,就可以問“什麼情況?”中午,想要知道午餐的狀況,可以問“什麼情況?”晚上休息了,還可以問“什麼情況?”今天拍戲順利嗎,也可以問一句“什麼情況?”進屋了,首先就是一句“什麼情況?”總之,“什麼情況”在《楊靖宇將軍》劇組太通用了,它已經是劇組的標誌性語言了。

“咂”的快樂

東北太冷了,平均零下十度左右的天氣,從早晨六點到晚上五點,都在外景地拍攝的演職人員,最大的享受就是可以在晚飯的時間痛快地“咂”。“咂”就是喝酒,但是在劇組,喝酒都已經地道成為“咂”。拍戲完畢的演職人員,輕鬆的圍坐在圓桌旁邊,談談今天拍戲的經驗失誤,計畫明天的任務。“咂”只是一個媒介,但這個媒介在東北又是不可缺少的。一天的嚴寒就靠著這“咂”來驅除,太冷了,沒有酒來提高熱量,明天的工作就很難保證激情狀態來創作了。

“咂”僅僅是媒介,好多精彩的戲就是在“咂”中誕生的。劇本描述楊靖宇將軍壯烈犧牲的時候,處理得稍顯單薄。就是巫剛、周舟與李文岐導演“咂”的過程中,精彩自然流露。巫剛告訴記者:“劇組在處理楊靖宇犧牲的時候,更加出彩。楊靖宇靠在大樹上,深情地望著大樹,拍拍大樹粗壯的樹幹,輕聲地說,大樹啊,對不起了,我要借你的一塊皮來填填肚子!這樣的處理,更加符合大眾心目中楊靖宇臨死時的印象,因為大家都知道,楊靖宇死後,被日軍解剖,身體裡就只有樹皮、棉絮、草根,沒有一粒糧食。我們的新的處理就更加突出這種大眾熟悉的因素!”

劇情簡介

1932年秋天,在日寇踐踏下的哈爾濱,楊靖宇被派到盤石縣工作,剛到盤石縣的楊靖宇,便開始了整頓黨內部紀律的工作,聯合五虎一枝花,做好了初期的抗日統一戰線。日軍聞聽此訊息,準備派特工替代原有在我軍的臥底—程斌,把游擊隊扼殺在搖籃之中。

叛徒程斌趁楊靖宇視察工作,不在盤石縣之機,巧設圈套致使游擊隊三位新領導被地主殺害犧牲,與此同時,日偽圍剿大軍及時趕到,此件事情的發生使楊靖宇察覺我軍部隊中有敵特的臥底。為了防止內部奸細,楊靖宇建立了保密制度,並團結民間的抗日武裝力量,成功粉碎了日軍的第一次圍剿,軍威大震,日軍吃了大虧,譴責臥底情報不及時,同時向我軍展開了第二次的圍剿。

在二次圍剿中,我軍機密信息泄露、被俘日軍神秘解救、種種事件的發生使楊靖宇更加確認了敵人的臥底就在自己的身邊。 敵人兩次圍剿均遭失敗,又要發動第三次圍剿,敵人一邊採取拉攏黨內動搖份子搞內部策反,一邊實施斷絕抗聯和農民關係的政策。此次楊靖宇認真的處理對待叛徒問題,採取突然改變計畫的辦法,巧妙的引開內奸叛徒,給予敵人毀滅性的打擊,抗日武裝的力量逐漸壯大。

楊靖宇聯合義勇軍和山林隊等民間力量統一作戰,遭到內奸的出賣,日軍突襲我軍警署,致使一百多警察被活活打死,此時楊靖宇把工作的重點集中在調查內奸上。

楊靖宇成功破譯敵軍電報密碼,利用內部奸細,做假情報,成功擊敗日軍600多精銳部隊,大獲全勝。楊靖宇的名字已讓日軍惶惶終不可日。日軍採取各個擊破的方法,粉碎楊靖宇的抗日統一戰線。日軍想通過偽裝的共產黨交通員,來暗殺楊靖宇,結果被我軍抓獲,故此在我軍埋伏的另一叛徒也陡然現身,最後兩奸細自殺身亡。楊靖宇將計就計,放出自已被暗殺的口風,日軍被捉弄,我軍輕鬆占領了敵人日軍最大的軍用倉庫。抗日武裝隊伍再次壯大,兩奸細死亡之後,潛伏在我軍的頭號臥底——程斌更為謹慎,利用抗日民間組織聽信神靈的信條,鼓動其與日軍硬拼,結果無一人生還。楊靖宇面對此事知道其中定有欺詐,但又死無對證。

黨內發現程斌反常表現,命令對其進行調查,程斌身份逐漸暴露,由於程斌的出賣,民間抗日組織“義勇軍”又慘遭敵人埋伏,二十位士兵全部犧牲,楊靖宇又一次死無對證。程斌的叛變行為越發嚴重,經過程斌的挑撥離間,義勇軍幾個士兵投降日本,連續的敗仗使得剛剛興起的抗日武裝又冷了下來,為重振抗聯威風,楊靖宇攻打老嶺隧道,大獲全勝,同時兵力由五萬增加到五十萬,抗聯隊伍有力的牽制了日寇侵華的兵力。

最終我軍查明程斌已被日軍收買為“間諜”,但為時已晚,程斌率領我軍龐大的西征部隊早已改變了原定的路線,叛變日軍,西征失敗。

程斌正式投入日軍隊伍當中,使我軍陷入了極度被動中。徹底叛變的程斌向日軍介紹了楊靖宇游擊戰術的特點和抗聯各地的密營地點以及縣委成員名單。對於程斌的叛變,楊靖宇採取了應變措施,把部隊化整為零,分成小分隊,並通知各地下黨成員轉移,另一邊,敵人按照程斌的戰術尋找楊靖宇,並挖走儲糧,日軍成立了八個暗殺組織,採取了擒賊先擒王的策略,對楊靖宇展開大搜捕,而楊靖宇則採取了走與拖的戰術牽制敵人,以極少的傷亡打了一個漂亮的伏擊戰,但少年營孩子的草莽,使楊靖宇的行蹤暴露。

在程斌的指揮下,敵人立即掉兵一萬多人採取拉網的方式緊緊跟進楊靖宇。 楊靖宇立刻又將二百多部隊再一分為二,並尋找突圍的機會。我軍士兵為了掩護楊靖宇將軍,假扮楊靖宇被敵人抓住,就在斬首的最後一刻,程斌果斷指出:此人不是楊靖宇,並猜測楊靖宇身邊定不足百人,立刻派重兵圍剿,就在此時日軍被我軍成功引入死亡之谷,導致六百敵人凍死,凍殘,日軍不禁欽佩楊靖宇將軍的智慧。

為了解決百人的吃飯問題,楊靖宇派十名士兵下山取糧,結果被埋伏的日兵抓獲,我軍兩名士兵叛變,帶領日軍進山尋找楊靖宇, 楊靖宇發覺事情的蹊蹺之後,把餘下的隊伍又一分為二,帶領三十多個戰士在面臨缺糧的威脅下慢慢走向饑寒交迫的死亡邊緣,為了保存孩子的性命,楊靖宇動員孩子迅速突圍以保存我黨的後備力量。最後楊靖宇帶著兩個士兵,嚴防死守,情況越來越艱難。 由於山民的出賣,在斷糧十多天的情況下,楊靖宇將軍被敵人圍困,最後不幸以身殉職,身體靠在巨石上直挺挺的像一尊雕像,雙手緊握著雙槍。日本官兵被如此的英雄氣概所折服,全體俯首跪地,表達對中國英雄的敬仰,紛飛的大雪為英靈送葬。

在楊靖宇英雄業績的鼓舞下,浩浩蕩蕩的抗日聯軍在長白山黑水之間奮勇向前。

人物概況

這是一部描寫我軍高級將領、東北抗日英雄——“楊靖宇”的傳奇故事, 該劇以全新的視角和傳記的形式全方位的展示了民族英雄——楊靖宇的戰鬥故事。

人物簡介

生於河南省確山縣李灣村(今屬駐馬店市驛城區古城鄉)窮苦農民家庭。本名馬尚德。在東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時,曾化名張貫一、乃超。1932年赴南滿領導抗日武裝鬥爭時,改名 楊靖宇。楊靖宇父親馬錫齡是一窮苦農民。

幼時

楊靖宇八歲時進私塾讀書。1918年入確山縣高等國小(今確山縣靖宇國小)讀書。1923年進開封紡織染料工業學校(現河南工程學院),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3月,為迎接北伐軍勝利北進,領導了確山農民起義。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初調到中共河南省委工作,在洛陽、開封等地先後三次被捕入獄。

工作經歷

1929年奉中共中央之命赴東北,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同年秋被捕,在獄中堅持鬥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出獄,任哈爾濱市委書記,滿洲省委委員、代軍委書記等職,積極領導東北人民的抗日鬥爭。1933年任中國工農紅軍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政委、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獨立師師長兼政委。1934年任南滿抗日聯軍總指揮、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兼政委等職。1937年任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指揮兼政委,基本隊伍有六千餘人,分布南滿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盧溝橋事變後,楊靖宇發動西征,經常出擊日軍,支援關內的鬥爭。1938年5月,召集南滿黨和軍隊幹部開會,討論堅持游擊戰爭策略。會後,在通化、臨江一帶開展抗日鬥爭,給敵偽軍以沉重打擊。同年冬,日寇實施慘無人道的歸屯並戶政策,進行武裝屯田移民,加強對南滿抗日根據地的摧殘,抗日聯軍的處境更加艱難。楊靖宇率第一路軍一部一千四百多人,進入長白山密林中。次年,在蒙江縣境與敵人戰鬥中受重大損失,隊伍剩四百多人。1940年1月,為解決部隊給養問題,命部隊主力北上,自己帶領一支小部隊東進。到了最後,他身邊僅有7名戰士,4名負傷。於是楊靖宇下令4人轉移。後來,他派了剩下的兩名戰士去村落里找些吃的,下山後,兩名戰士被日偽軍殺死。楊靖宇明白了一切。2月22日,在一間雪地中的小破屋裡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一夜。2月23日,孤身一人在吉林蒙江縣(今靖宇縣)保全村前三道崴子遇到四個中國人,楊靖宇恪守黨的鐵的紀律,不拿民眾的一針一線,於是給了錢,讓其中一人幫他買些食物和棉鞋。那個人回大屯泄密給日偽當局;關東軍討伐隊包圍了將軍,並緊急召集由抗聯叛徒組成的偽滿特工隊參戰;經過數小時激戰,將軍被叛徒機槍點射命中要害,壯烈殉國。終年三十五歲。經日軍解剖,發現他竟以軍大衣中的棉花、樹上的樹皮、雪下的草根為食,殘暴的侵略者也震驚和折服了,當年殺害將軍的岸谷隆一郎特意為楊靖宇舉行了“慰靈祭”,並於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自殺。特工隊的領隊叛徒、原抗聯1軍1師師長程斌於抗戰勝利後混入山西省的八路軍隊伍,並於1950年代初被發現鎮壓。

豫南革命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曆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

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國小堂。

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一個兵痞盛氣凌凌地說:“怎么啦?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 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更多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楊靖宇的勇氣。

“五四”運動

1919年的“五四”青年運動席捲全國,年僅十四歲的楊靖宇投身於火熱的鬥爭中;1923年秋,他考入河南省開封織染學校;1926年在該校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奉黨團組織的指示,回確山縣領導農民運動;1927年春被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會長;四月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豫南農民起義,即“確山暴動”,組織了五萬農民武裝圍攻確山縣城,經過四天的激戰,占領了縣城,打垮了北洋軍閥第八軍的一個旅,活捉了縣長王少渠,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縣級人民政權——確山縣臨時維持治安委員會,楊靖宇被選為常務委員;6月1日在確山縣城關鎮老虎籠(地名)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國共產黨員。7月15日國民黨武漢政府叛變革命,新生的革命政權遭到確山縣地方頑固勢力的反對,楊靖宇和張家鐸、張耀昶、李鳴岐等同志率部轉移到縣東劉店一帶繼續堅持鬥爭,開闢新的根據地。9月30日他和李鳴岐、張家鐸、張耀昶等領導了劉店秋收起義,重新組織中國共產黨確山縣委員會,並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豫南遊擊隊,楊靖宇任總指揮。這一時期曾與數倍於我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打退了國民黨反動武裝的進攻和地方頑固勢力的騷擾。這支部隊當時控制了東至馬鄉、南至明港、西至縣城、北至水屯一百多里的大片地區,並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在黨中央的指示下,為了開展長期的游擊戰爭,建立鞏固的革命根據地,把勝利引向全國,後來部隊離開平原,奔赴山區,開闢了四望山革命根據地。1927年秋末冬初楊靖宇調往河南省委工作,在此期間曾三次被捕入獄,均被黨營救獲釋,隨轉上海。

英雄事跡

楊靖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的締造者、指揮者之一,他領導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在八年的時間裡,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與日本關東軍展開殊死搏鬥,在失去與黨中央聯繫的情況下,他與全體抗聯將士同生死、共患難、以百人的規模和劣勢的軍用裝備牽制了五十萬日軍入關,有力的支援了關內的抗日鬥爭,最後由於叛徒的出賣,在冰天雪地里,在斷糧十多天的情況下,與日寇進行慘烈的搏鬥,最後不幸以身殉職,年僅三十五歲,敵人將楊靖宇的胃解剖後,發現裡面只有樹皮、草根、和棉絮、日軍被楊靖宇千古不朽的英雄形象所震驚,全體官兵脫帽致敬,俯首跪地表達對中國英雄的敬仰,紛飛的大雪為英靈送葬。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