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東嶽

楊東嶽

楊東嶽,男,1953年山東醫學院畢業後任上海第一醫學院華山醫院醫師、骨科副主任、顯微外科研究室副主任、教授,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顯微外科專題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骨科學會常務委員,上海骨科學會副主任委員,被推選為上海市第五屆政協委員。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曾任職務

楊東嶽生前曾任上海第一醫學院教授,骨科教研室及顯微外科研究室副主任,

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顯微外科專題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及骨科學會常務委員,上海第五屆政協委員等職。

成就榮譽

楊東嶽 楊東嶽

1960年升主治醫師,承擔國內第一個手外科籌建及科研任務,三年收治病人1023例,使清創感染率(時國內外為10%—20%) 下降到2.5%,創國際先進水平。

1961年8月25日, 為淮海製革廠一工人切斷左腕2/3,按常規應切除的殘手施術救治,使手部得以保全並恢復功能,為世界首創。

1962年,施行神經血管帶皮瓣移植成功,創國內首例。

1966年2月13日,完成游離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手術,後做4例均告成功,亦為世界首創。 後施術百例,手術成功率達94%,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成為世界上拇指再造之最優方法。

1975年,游離肌肉移植成功。

1976年6月30日,早於國外3年首創游離拇指移植術。

1977年,游離肋骨移植成功。同年9月26日,首創帶血管神經的同種異體全膝關節移植術。

1979年,開展複合組織移植,實施世界首例血管神經、肌腱、 骨、皮膚一次移植和帶血管的骨皮瓣、骨膜一次移植手術成功。同年9月應邀出席美國舊金山第28屆國際外科學術會議, 作《游離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100例》學術報告。世界著名顯微外科專家伯恩克當場宣布:“游離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指的手術是中國首創,楊東嶽教授的這項工作,是世界上做得最早、最多、成功率最高的。”

1981年楊東嶽受衛生部委託,主辦全國首屆顯微外科學習班時,骨癌病發,但仍堅持講完全部課程。同年7月21日逝世。

個人作品

撰寫與合作論文30餘篇,在國內外醫學雜誌發表;參編出版《顯微外科學》(聯邦德國英文版) 《骨科手術學》《外科手冊》等專著8部。先後榮獲上海市教育戰線先進工作者、上海市先進科技工作者、全國醫藥衛生科學大會先進個人等稱號。由他創造的“足趾移植手術”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貢獻獎;“游離肌肉移植”獲1980年衛生部二等獎;“足趾移植術中的血管變異及其處理”和“臂叢神經根性撕脫傷的診治”,分獲1987年和199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楊氏長期從事顯微外科、手外科臨床、教學和研究工作。1966年創游離足趾移植再造拇指術。1973年與美國登尼(Daniel)同期先後進行腹股溝皮瓣移植手術。1977年率先進行帶神經血管的異體關節移植術,並對臂叢損傷開展手術檢查。1980年英國泰晤士電視台派專人來滬為楊氏攝製手術錄像,並在該台播放。楊氏與陳中偉、張滌生等合編《顯微外科學》、《骨科手術學》和《外科手術》等8部專著,其中《顯微外科學》被譯成英文在聯邦德國出版。還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