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廟中學

楊廟中學

1990年8月由楊廟鄉教育附加費投入13.3萬元建造楊廟中學秤鉤浜(張家弄27號樓)教工小套房,面積629.85平方米。1992年8月,由楊廟鄉投入教育附加經費90萬元,建造楊廟中學新校區,位於楊廟鎮育才路15號,總建築面積1570平方米,1994年8月竣工,9月投入使用。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楊廟中學楊廟中學

校名:嘉善縣楊廟中學(1989——2005年校名不變)

1989——1994年嘉善縣楊廟鎮張家弄內(現楊廟鎮中心國小)

1994——2005年嘉善縣楊廟鎮育才路15號

體制:公辦中學(1989——2005年體制不變)

學制:三年制國中義務教育

規模變遷:(1989——2005年)

班級數6個——16個

學生數230人——758人

教師數24人——47人

行政機構

(一)、學校組織機構變動:

楊廟中學楊廟中學

1995年前:現政教處,教務處,教科室統稱為教導

1995年後:教導處分為教務處,政教處

2003年後:教科室從教務處分離出來

2005年後的行政管理結構示意圖如下

楊廟中學黨政組織系統示意圖

(二)、1989——2005年曆屆中層以上領導人員名單

年份 校長 副校長 教導主任政教主任 總務處 教科室

89 葛立扣 無 沈伯明 無 陸富榮 無

90 葛立扣 無 沈伯明 無 陸富榮 無

91葛立扣 無 沈伯明 無 陸富榮 無

92沈伯明朱新芳朱新芳 無 陸富榮 無

93 沈伯明 朱新芳 朱新芳無 陸富榮 無

94沈伯明 朱新芳 朱新芳 無 高國良無

95 沈伯明 無朱貴臣周國宏 高國良 無

96 沈伯明 朱貴臣 朱貴臣周國宏 高國良 無

97 沈伯明 朱貴臣孫志華周國宏 高國良 無

98 沈伯明 朱貴臣 戚福勤 高國良 蔣炳榮 無

99 沈伯明 朱貴臣戚福勤 高國良 蔣炳榮 無

00 沈伯明 朱貴臣 戚福勤 高國良 蔣炳榮 無

01 沈伯明 朱貴臣 戚福勤 周福興 蔣炳榮 無

02 葉福旗 無 周福興 蔣炳榮 沈國強 無

03 葉福旗 林龍珍(校長助理)徐斌 樊根平 蔣炳榮 沈國強

04葉福旗林龍珍(校長助理)徐斌樊根平 蔣炳榮 沈國強

05葉福旗徐斌樊根平 戴佳 蔣炳榮 沈國強

布局調整

1994年,學校遷入新地址——楊廟鎮育才路15號

1994年:占地面積16875m2

校舍面積為2000m2,建築費用120萬左右,

1999年:學校建綜合樓,面積1189.8m2,費用84.7萬

2005年:校舍建築面積3728.37m2占地面積16875m2

達到省三類標準化學校(農村國中)

學校建設

(一)校舍建設

1989——2005年本校建設概況:

1990年8月由楊廟鄉教育附加費投入13.3萬元建造楊廟中學秤鉤浜(張家弄27號樓)教工小套房,面積629.85平方米。1992年8月,由楊廟鄉投入教育附加經費90萬元,建造楊廟中學新校區,位於楊廟鎮育才路15號,總建築面積1570平方米,1994年8月竣工,9月投入使用。

1992年5月由楊廟鄉政府投入11萬元,建造楊廟中學食堂、門衛室,建築面積368.57平方米,1994年9月起用。

1995年2月,楊廟中學事業經費及教師集資總投入54萬元,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於1995年2月份動工。

1996年5月竣工,地點位於育才路47號樓。

1997年2月,校事業經費投入20萬元,建造楊廟中學學生宿舍樓,總面積450平方米,地點位於育才路15號。

1998年2月,楊廟鎮投入教育附加費84.7萬元,建造楊廟中學綜合樓,建築面積1189.8平方米,1999年8月竣工。

2002年7月,校自籌資金5萬元,擴建楊廟中學學生食堂150平方米。2002年8月,竣工起用。

(二)、1989——2005年曆年添置各類教育裝備概況:

體育場與體育器材裝備:

1996年建250m跑道操場、田徑場,總計5000m2,,使用資金10萬元整。1996年建籃球場2塊,面積600m2資金5萬元。1996年添置體育器材4500元。2001年添置3850元,2003年添置3740元,器材達到三類標準。

課桌椅配置:

於1999年新增200套共4個班。2000年新增200套課桌椅4個班。2005年新增300套6個班。

音樂、美術、勞技器材配備:

楊廟中學1999年前無音美勞專用教室。

1999年9月起綜合樓投入起用後擁有一間音美勞共用教室,面積為56.2平方米。

1989~2005年總投入器材器械設備費35432元,2004年設備基本達標。

儀器電教設備:

1989~2005年曆年為實現實驗儀器標準化,教育信息網路化總投入資金345750元。

學校自1999年起擁有理化生共用實驗室2間,總面積192平方米,微機室1間96平方米,語音室1間96平方米(與多媒體教室合用),課件製作室1間20平方米。

學校總投入建設資金84.7萬元。

1989~2005年曆年投入儀器、電教設備資金23.0459萬元。1994~1998年添置幻燈投影機20台,各式錄音機26台,影碟放像機1台,計算機29台。1999年~2005年添置實物投影儀11台,多媒體設備一套,彩色顯示器(35寸)20台,語音設備一套13.5萬元,計算機28台,校園閉路電視系統,校園音響系統各1套5.5萬元,兩機一幕班級16個,數碼攝像機1台,數位相機1架。

計算機擁有量:1997年28台,2003年增至57台,2004年增至68台。建築面積與設備基本達標,於2004年達標。

學生情況

〈一〉素質教學成果的概述

1989~2005年曆年重要特色活動:

全校教室布置評比活動;先後八屆校運會;“學雷鋒”活動;

幫助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學活動;創辦《小薇心理報》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節約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敬廉崇法活動;與美國明尼蘇達摩瑞斯分校師生文化交流活動

嘉善縣小杜鵑藝術節楊廟中學獲獎情況

1998年聲樂比賽中學組三等獎馬亦嵐許莉

1999年二等獎

2000年中學組聲樂二等獎許莉方紅美

2004年銅獎

2005年金獎

楊廟中學學生體育競賽成績

年份學生姓名比賽項目所獲名次級別

96黃紅梅200米第三名縣級

97金燕鐵餅第一名縣級

99朱明華100米第一名縣級

99朱明華200米第一名縣級

01金國良1500米第三名縣級

03周明明跳遠第二名縣級

04張陳超跳高第六名縣級

04張陳超跳遠第三名縣級

04馬麗萍鉛球第一名縣級

05張春娟跳高第三名縣級

05錢怡芳標槍第二名縣級

05馬麗萍鐵餅第一名縣級

楊廟中學學生學業成績

1989年起我校一直在中考第一批上線總人數、中考第一批上線人數比、中考上高級中學公費生人數、提前招生錄取高級中學人數比、合計上高級中學公費生人數比排列鄉鎮中學前列,其中在2000年全縣提前招生考中,被嘉善高級中學錄取11人(周關斌同學為該屆提前考狀元)。2005年全縣提前招生考中被嘉善高級中學錄取13人。兩次都列全縣鄉鎮中學第一。

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情況

1989年國中數學競賽團體第三名陳春強獲個人縣二等獎

《中學生天地》知識競賽決賽團體第五名,

錢鈞獲個人二等獎,范志軍獲個人三等獎

1990年縣初三物理競賽中,團體三等獎,

徐懿炯獲個人三等獎,朱洪紅,陳愛明獲個人四等獎

1991年嘉興市自然科學實踐操作抽查優勝獎

第二屆《保險杯》國中數學競賽團體優勝獎

姚加民獲市三等獎,吳春紅王佛春獲市鼓勵獎

全國國中生化學競賽嘉興賽區

一等獎 朱斌、徐懿軍 二等獎 單國強 顧毅

初三物理競賽鄉鎮組團體一等獎

1992年昆蟲標本製作競賽中團體三等獎

市第二屆《保險杯》國中數學競賽全國國中數學聯賽浙江選拔賽團體第一名

姚加民獲個人一等獎,吳春紅、王佛零星獲個人三等獎

全國國中生化學競賽嘉興賽區

三等獎 姚加民 沈敏剛 陸申強

縣數學競賽三等獎 姚衛華 陸鵬飛 李炳春 俞登偉 陸菊華

縣全國數學聯合競賽三等獎姚加民

1993年全國國中生化學競賽嘉興賽區獲獎名單三等獎楊亞紅

1994年英語競賽肖容嘉獲鼓勵獎

化學微型實驗操作比賽團體三等獎,俞俊建獲個人三等獎

初三數學競賽諸雅萍獲個人三等獎

1995年全國國中物理競賽嘉善賽區

吳林華、肖容嘉獲個人一等獎

錢華明、陳丹鳳獲個人二等獎

錢文軍、諸雅萍、酈仁偉獲個人三等獎,

1996年縣第五屆國中勞技競賽團體一等獎。

全國國中物理競賽,團休第四名,

雙凱蔡菊琴獲個人二等獎,沈衛良,陸玉琴獲個人三等獎

勞技操作比賽初一年級組三等獎魯建文獲個人三等獎

初二年級組三等獎,陳永兵、吳盛群獲個人三等獎

1998年嘉興市青少年“三五”普法知識競賽一等獎謝曉丹

1999年嘉善縣“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競賽 三等獎 蔣燕燕 王雅萍

嘉善縣科普小報競賽 中學組二等獎沈燕

2001年國中數學競賽 團體一等獎

個人:一等獎 周吳斌 沈斌峰 姚晶晶 二等獎:毛春偉 傅秀敏 蔣傑

2004年全國國中數學競賽嘉興市二等獎 錢春旭 三等獎 史佳偉 孫晨良

15屆希望杯數學邀請賽嘉興市 一等獎 王強二等獎 王宇輝 計峰 三等獎 李雨

2005年16屆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初二組一等獎:李雨達初一組 二等獎:袁曉晴 陳耀剛

全國數學競賽縣級二等獎 計峰縣級 三等獎蔣雪蓮朱佳明李琴偉

浙江省嘉善縣第九屆國中自然科學競賽縣級二等獎 張何再奇 王琦 市三等獎 王琦 張何再奇 范春明

2005年嘉善第六屆國中學生勞技製作比賽三等獎 謝苗苗

實施學生評價改革

我校針對學生評價工作的展開進行了廣泛的調查,獲得了一些家長對學生的評價,支持看法的第一手材料。通過調查,80%左右的學生家長認為展開學生評價對子女的成長大有益處。15%左右的家長認為展開學生評價對子女的成長效果一般。3%左右的家長認為展開學生評價對子女的成長毫無益處。

隨著評價制度的展開與落實,教師感覺對學生的成長十分關鍵。這些評價對一個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夠利用好的評價這個教育工具,真正起到為學生成長導航的作用,師德是關鍵是對學生真誠的愛。教師採取正確的評價方法,體現了對學生的愛的最好表達,融合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的關係,從而達到愛在教育中潛移默化的作用,新的評價與以往的觀念不一樣,新的評價方法的正確的觀念,正確的貧寒方法,最大限度的考慮最終結果,而達到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強信念,評價不再是簡單的機械的批評和表揚,更不是一味的指責和懲罰。它能使師生之間真誠的交流,通過交流,培養了學生的榮譽感和自尊新,並在此基礎上培養他們具有成剛的願望,進而產生獲取成功的動力。

本校的學生生源和人才輸送

我校是一所農村中學,學生主要來源於楊廟鎮國小,並有其他鎮轉來的學生,人才輸送往高一級學校,如高級中學、嘉善二高嘉善中學、嘉善中專等,有高中學校大約占53%左右,也有職業類學校,一般占46%左右,現在的升學率達到92%

學籍管理情況

以前一直沿用畢業生學籍卡,在2005年起開始在電腦中進行學籍管理,學生轉入轉出休學等用網上操作。

學校黨組織和民眾團體

(一) 楊廟中學黨支部1999年前一直與中心國小黨支部合併在一起,書記由中心國小校長擔任,活動場所也在楊廟鎮中心國小

歷年支部書記副書記及優秀共產黨員名錄

年度 書記 副書記 當年度鎮優秀黨員

1999 沈伯明 無 朱文虎

2000 沈伯明 無 高國良

2001 沈伯明 無 朱貴臣

2002 葉福旗 無 沈伯明

2003 葉福旗 無 樊根平

2004 葉福旗 無 沈國強

2005 葉福旗 徐斌 徐斌

校黨支部所獲榮譽

2004年縣優秀基層黨支部

2005年縣紅旗黨支部

(二)黨組織的職能及重大黨務活動

我校發揮黨組織職能作用,切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把學校黨建工作納入到建設學習型組織的框架下規劃和運籌。組織教師學習理論,制定規劃,討論黨總支和學校的工作目標,為學校黨建工作提供發展動力;區分不同層次,規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內容;倡導個人的自我超越,通過設立論壇等方式為教師提供學習的機會和展示的舞台,鼓勵教師通過自覺、持續的學習,不斷審視和挑戰自我,努力成為德才兼備的品牌教師;建立團隊學習機制,學校領導班子帶頭學習,有效提高領導班子的整體決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我校黨支部認真貫徹教育局紀委《關於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意見》和鎮黨委的有關檔案精神,認真學習中共中央《關於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有關意見,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不斷強化黨紀國法教育,警鐘長鳴,防患於未然,進一步增強黨員領導幹部廉潔自律意識。以黨員電教片為媒體,豐富警示教育手段,注重發揮電教媒體的優勢,組織廣大黨員民眾,認真觀看《公僕情勤廉風》、《鄭培民同志先進事跡報告會》等10多部電視錄像片,以各條戰線上優秀人物事跡,教育引導廣大黨員民眾模範遵守“教師十不準”和局紀委“教育系統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六項規定”的要求,潔身自好慎始敬終

堅持黨支部學習制度,組織生活會制度,黨員的民主生活會是黨員接受教育,相互提高的有效手段。組織學習任長霞、鄭培民等人的先進事跡,開展民主生活會,進行深入的批評與自我批評,教育幹部要以德行政有“官德”,用自己的言行發揮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作用;普通黨員,廣大教師要以德育人有“師德”,以自己的道德追求,道德情感和道德形象去引導教育學生。以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堅持團結——批評——團結的方針,廣泛傾聽教師對辦學的意見和建議,深入廣泛地開展談心活動,梳理了十餘條合理化建議,為改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紮實的學習教育,幾年來我校無黨員或教師有違法亂紀行為。

歷年黨員名冊

1999年:沈伯明 朱貴臣 朱文虎 徐浩 周福興 高國良 任海燕

2000年:沈伯明 朱貴臣 朱文虎 周福興 徐浩 黃靜 高國良 任海燕 戚福勤

2001年:沈伯明 朱貴臣 朱文虎 周福興 任海燕 黃靜 戚福勤 樊根平 徐浩

2002年:葉福旗 周福興 樊根平 黃靜徐國興 沈伯明 朱文虎 沈燕 沈國強

2003年:葉福旗 徐斌 樊根平 黃靜 徐國興朱文虎 沈燕 沈國強

2004年:葉福旗 林龍珍 徐斌 樊根平 黃靜 向弘貴徐國興 朱文虎 沈國強馮文娟李金賢

2005年:葉福旗 林龍珍 徐斌 樊根平 黃靜 陳銀菊 向弘貴徐國興 朱文虎 沈國強 馮文娟 李金賢 吳衛芬

(三)學校共青團組織

團委書記 任職時間

朱新芬 1989~1995

周國宏 1995~1998

任海燕 1998~2001

沈妍 2001~2003

李峰 2003~2005

團員數量由最初80多人,發展到2005年280多人,校團組織積極參加上級各類組織的活動,認真開展各屆業餘團校活動。2004年被評為縣先進團支部。

(四)學校教育工會

工會主席 任職時間

陸富榮 1989~1992

朱新芬 1992~1995

高國良 1995~2000

戚福勤 2001~2002

沈國強 2003

林龍珍 04~05

我校工會組織切實發揮監督、協調職能,積極參與、協助學校黨政穩步推進校務公開工作,不斷健全和完善校務公開的監督機制,使校務公開工作真正成為了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基本制度和基本工作方式,把學校民主政治建設推向新的水平。

每年定期召開工會,進行民主評議領導活動,聽取學校財務報告。充分發揮工會在學校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中的作用,健全與完善教代會制度。通過教代會制度的不斷規範和水平的不斷提高,保證學校各項工作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穩步推進,使教代會代表和廣大教職工真正成為學校民主政治建設、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力量。

我校工會通過多種形式,及時了解教職工在生活福利方面的需要和訴求,在組織研討的基礎上,靈活調整工作側重面和方式、手段,針對教職工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問題,力所能及地提供服務,為教職工排憂解難謀利益,建立送溫暖長效機制,全幫困送溫暖網路,堅持日常幫扶與集中救濟相結合,真正成為困難教職工的“第一知情人”、“第一知心人”。

積極關注教職工的健康狀況,尤其是中青年骨幹教師的健康,通過組織各類療休養和參觀考察,幫助教職工減輕壓力。每年組織一次療休養活動(2002年起),此前也曾不定期組織過教師療休養活動。在療休養活動中,堅持服務,精心安排,促進了教職工身心健康。

作為教職工業餘活動的重要載體,校工會每學期組織兩次大型工會活動,平時積極開展文體活動,豐富教職工課餘生活,增加了教職工的凝聚力,促進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三八”婦女節期間,校工會舉辦了系列慶祝活動,體現了學校黨政對女教職工的關愛。

1989——2005年工會人數從24人發展到47人,1992年被評為“合格職工之家”工會。

(五)本校無民主黨派成員

(六)退協小組

1999年前中學退協組織不健全,是與楊廟國小合併,中國小退協原小組長為張世君老師。1999——2005年期間,在經費困難的情況下,校工會首先保證退休教職工活動。每逢重陽節、春節期間,對我校的退休老同志進行慰問,並發放了慰問品和慰問金。退協小組各項活動的開展,讓老同志們覺得他們老有所依,老有所為、老有所樂。2003年獲教育系統優秀退協之家。

年份 退休教師返校情況 學校組織退休教師外出 老有所為 老有所樂

1999年 返校慶祝建國五十周年;慶澳門回歸;慶“國際老人節”;老人自身健康教育 組織全體退休教師外出旅遊

2000年 返校參加學校組織的座談會:慶“教師節”“老人節” 組織全體退休教師外出旅遊

2001年 返校參加座談會:慶“教師節”“老人節”“縣退協成立十周年” 組織全體退休教師外出旅遊;自發組織旅遊

2002年 返校慶祝“教師節”“老人節”,為65歲及以上教師祝壽;《老年法》知識競賽 組織外出旅遊

2003年 返校學習“十六大”精神;慶祝教師節老人節;中學“退教之家”完成合格驗收;為65、75歲教師祝壽 組織一日游

2004年 返校慶祝第21個教師節第18個老人節;為65歲、75歲教師祝壽 組織外出旅遊 註:每年陰曆八月半、春節前校領導上門慰問從不間斷

2005年 返校座談慶“教師節”“老人節”,為65歲及以上教師祝壽。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