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夔

楊夔

楊夔,字、生卒年均不詳,約唐昭宗光化末(約公元900年)前後在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唐文學家,自號“弘農子”,弘農(今河南靈寶)人。能詩,工賦善文,與杜荀鶴、康餅、張喬、鄭谷等為詩友,以《冗書》馳名士大夫間。昭宗時與殷文圭、杜荀鶴、康軿、夏侯淑、王希羽等同為宣州節度田頵上客。時楊行密勢威甚盛,夔知頵力不足以抗楊行密,著《溺賦》以諫之,頵不用,卒敗。夔終身不仕,以處士終。其文頗有氣勢,《蓄狸說》、《善惡鑒》、《植蘭說》等皆為佳篇。著述頗富,有文集五卷,冗書十卷,冗餘集一卷,《新唐書 · 藝文志》均傳於世,《全唐詩》存其詩十二首,《全唐文》存其文二卷。生平事跡見《新唐書》卷一八九、《唐才子傳》卷一O。

作品欣賞

《全唐詩》 卷763_1 「寧州道中」楊夔

城枕蕭關路,胡兵日夕臨。唯憑一炬火,以慰萬人心。

春老雪猶重,沙寒草不深。如何驅匹馬,向此獨閒吟。

卷763_2 「尋九華王山人」楊夔

下馬扣荊扉,相尋春半時。捫蘿盤磴險,疊石渡溪危。

松夾莓苔徑,花藏薜荔籬。臥雲情自逸,名姓厭人知。

卷763_3 「金陵逢張喬」楊夔

殊鄉會面時,辛苦兩情知。有志年空過,無媒命共奇。

吟餘春漏急,語舊酒巡遲。天爵如堪倚,休驚鬢上絲。

卷763_4 「送鄒尊師歸洞庭」楊夔

眾島在波心,曾居舊隱林。近聞飛檄急,轉憶臥雲深。

賣藥唯供酒,歸舟只載琴。遙知明月夜,坐石自開襟。

卷763_5 「送日東僧游天台」楊夔

一瓶離日外,行指赤城中。去自重雲下,來從積水東。

攀蘿躋石徑,掛錫憩松風。回首雞林道,唯應夢想通。

卷763_6 「題甘露寺」楊夔

高殿拂雲霓,登臨想虎溪。風勻帆影眾,煙亂鳥行迷。

北倚波濤闊,南窺井邑低。滿城塵漠漠,隔岸草萋萋。

虛閣延秋磬,澄江響暮鼙。客心還惜去,新月掛樓西。

卷763_7 「送張相公出征」楊夔

得意在當年,登壇秉國權。漢推周勃重,晉讓趙宣賢。

儒德尼丘降,兵鈐太白傳。援毫飛鳳藻,發匣吼龍泉。

歷火金難耗,零霜桂益堅。從來稱玉潔,此更讓朱妍。

鴛鷺臻門下,貔貅擁帳前。去知清朔漠,行不費陶甄。

獻畫符中旨,推誠契上玄。願將班固筆,書頌勒燕然。

卷763_8 「題鄭山人郊居」楊夔

谷口今逢避世才,入門瀟灑絕塵埃。漁舟下釣乘風去,

藥醞留賓待月開。數片石從青嶂得,一條泉自白雲來。

竹軒相對無言語,盡日南山不欲回。

卷763_9 「題宣州延慶寺益公院(鹹通中入講極承恩澤)」楊夔

嘿坐能除萬種情,臘高兼有賜衣榮。講經舊說傾朝聽,

登殿曾聞降輦迎。幽徑北連千嶂碧,虛窗東望一川平。

長年門外無塵客,時見元戎駐旆旌。

卷763_10 「寄當陽袁皓明府」楊夔

高人為縣在南京,竹繞琴堂水繞城。地古既資攜酒興,

務閒偏長看山情。松軒待月僧同坐,藥圃尋花鶴伴行。

百里甚堪留惠愛,莫教空說魯恭名。

卷763_11 「送杜郎中入茶山修貢」楊夔

一道澄瀾徹底清,仙郎輕棹出重城。采苹虛得當時稱,

述職那同此日榮。劍戟步經高障黑,綺羅光動百花明。

謝公攜妓東山去,何似乘春奉詔行。

卷763_12 「送鄭谷」楊夔

春江瀲瀲清且急,春雨濛濛密復疏。

一曲狂歌兩行淚,送君兼寄故鄉書。

《全唐文》 第09部 卷八百六十七

「植蘭說」

或植蘭荃,鄙不遄茂。乃法圃師汲穢以溉,而蘭淨荃潔,非類乎眾莽。苗既驟悴,根亦鏇腐。噫!貞哉蘭荃歟?遲發舒守其元和,雖瘠而茂也。假雜壤亂其天真,雖沃而斃也。守貞介而擇祿者,其蘭荃乎?樂淫亂而偷位者,其雜莽乎?受莽之偽爵者,孰若龔勝之不仕耶?食述之僭祿者,孰若管寧之不位耶?嗚呼!業圃者以穢為主,而後見龔管之正。

「蓄狸說」

敬亭叟家毒於鼠暴,穿?甬穴墉,室無全宇。咋齧篚筐,帑無完物。及賂於捕野者,俾求狸之子,必銳於家畜。數日而獲諸汴,歡逾得駿,飾茵以棲之,給鱗以茹之。撫育之厚,如字諸子。其攫生搏飛,飛舉無不捷。鼠懾而殄影,暴腥露膻,縱橫莫犯矣。然其野心,常思逸於外,罔以子育為懷。一旦怠其紲,逾垣越宇,倏不知其所逝。叟惋且惜,涉旬不弭。宏農子聞之曰:「野性匪馴,育而靡恩,非惟狸然,人亦有旃。梁武於侯景,寵非不深矣;劉琨於疋?,情非不至矣;既負其誠,復近厥噬。」嗚呼!非所蓄而蓄,孰有不叛哉?

「善惡鑒」

眾曰善,未必善,觀其善之為也。眾曰惡,未必惡,觀其惡之由也。行詐以自?,取媚於小人,其足為善乎?任直以獨立,取惡於非類,其足為惡乎?故擇善采於譽,則多黨者進。去惡信於言,則道直者退。王莽折已以下士,而諸父失其權。彼言善者可憑乎?京房守正以極諫,而嬖倖指為逆。彼?,惡者可聽乎?故能鑒其善者,必觀於眾之所惡。能鑒其惡者,必取於眾之所善。所以眾謂之悖也,非孟子之賢,無以旌章子之孝。眾謂之智也,非國僑之明,無以誅史何之詐。嗚呼!道之大,非遇於賢明,何常不汨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