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先

楊先

楊先,1958年3月生。中國當代新寫意畫家。中華全國總工會國禮畫師,楊先藝術工作室專職畫家。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會員,著名畫家老甲入室弟子。擅長油畫、中國畫大寫意山水、人物、花鳥。

基本信息

名家簡介

2009年3月,國畫《魚樂圖》被日本YKK集團社長吉田中裕個人收藏;2010年,國畫《閒雲野鶴》被香港首任行政長官,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個人收藏;2010年,書畫作品被世界工聯總書記馬瑞克斯收藏;2012年,10月在北京[滴水軒]向國際工聯主席邁克·佐默爾、總書記夏蘭·巴洛等代表團一行傳播中國水墨藝術,其作品分別被佐默爾、夏蘭巴洛等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英國、日本等國家官員收藏;2012年水墨畫《同行》被周恩來紀念館收藏。近些年來分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黑龍江省美術館、洛陽工藝美術館、老甲藝術館、美國西雅圖波斯藍美術館、馬來西亞北京飯店畫廊等舉辦個人畫展。部分作品被國內外美術館及私人收藏。2014年國畫山水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泰山之尊”全國中國山水畫、水彩畫作品展。曾出版《楊先畫集》、《楊先國畫作品優選》、《畫壇內外看楊先》等作品集。2000年書畫作品參加世界華人藝術展,書畫作品分別獲得銅獎和銀獎,同年,楊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世界華人藝術展組委會授予2000年世界華人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

世界工聯代表卡梅拉·西富恩特斯,深情地說,“走進楊先藝術工作室,讓我體會到了中國文化的魅力,這裡,充滿了溫馨與和諧”。

法國著名油畫家馬克說,楊先的水墨藝術釋放出強烈的磁場,吸引著我走進他的世界,讓我體會到生命的奔騰與大自然靈魂的誘惑,這是他將東西方文化相互滲透和重組的結果。

楊先藝術作品

楊先藝術創作作品集 楊先藝術創作作品集

參加展覽

油畫《愛》(人物)獲首屆全國化工美展銀牌獎(1985·中國美術館)

油畫《期待》(人物)入選美協迎春畫展(1986·民族文化宮)

油畫《媽媽的吻》(人物)獲北京青年美展優秀作品獎(1987·中國美術館)

國畫《山水》入美協“大好河山美展”(1987·中國美術館)

國畫《山韻》等十幅作品邀請展(1987·株洲畫)

國畫《春山悠遠》等12幅作品參加六人聯展(1989·北京藝術家畫廊)

北京美協、中央美院等聯辦楊先個人中國畫展(1992·中央美院美術館

黑龍江省美協邀請楊先中國畫展(1994·黑龍江省美術館)

國畫《殘陽醉山圖》入中國畫新作邀請展(1994·中國美術館)

洛陽工藝美術館邀請楊先個人中國畫展(1996·洛陽)

美國西亞圖波斯蘭美術館收藏《山水》《人物》(1998.美國)

國畫人物《禪趣》入香港國際書畫大展獲銀獎(1998·香港國際禪林書畫院)

楊先水墨藝術作品展(1999·北京市美術家協會、老甲藝術館)

國畫《風雨無阻》、書法作品參加世界華人藝術展分別獲銀獎和銅獎(2000·中國美館)

國畫《黃土民居》參加第三屆中、日、韓國勞動者美展(2001·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國畫《山水》應邀參加美洲亞洲藝術學會第十九屆國際藝術家聯展(2003.美國)

國畫《山水系列》應韓國麥粒美術館邀請赴韓舉辦老甲藝術館創作室畫家作品聯展(2004.韓國)

水墨畫《黃土民居》《淨 靜之境》《日出》參加老甲藝術館創作室畫家赴韓國首爾麥粒美術館邀請展,作品被該館收藏(2004.韓國)水墨畫《我的母親》系列等參加紀念品5.18國際博物館日曁老甲藝術館創作室五月作品展(2005.北京)

水墨畫《神秘園系列之藍色交響曲》參加老甲藝術館十周年創作室畫家作品展(2007·老甲藝術館)

為2010年工會國際論壇大會做會場設計及《背景報告》《論文集》中、英、法、西等語種書籍設計封面,該書被來自國際工聯、世界工聯以及120多個國家的工會領導人收藏(2010·北京人民大會堂)

捐贈作品

向亞洲運動會基金籌委會捐國畫10幅(1990·北京)

為抗洪救災義賣國畫3幅(1992·北京)

向第三屆國際兒童粉筆畫大賽基金會捐畫3幅(1992·北京)

向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捐畫《晨曦》(1993·北京)

應邀為北京潭柘寺創作《達摩圖》、《達摩面壁圖》並楹聯4幅(1998·北京)

向《中國青年文學》雜誌社“當代人剪影”文學作品大賽捐畫44幅作為高級禮品。(1991·北京)

應邀為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節目製作中心題寫電影片名《親親我的土地》(2000·北京)

水墨畫《閒雲野鶴》以中華全國總工會最高禮品,由原全總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現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同志向原香港首任行政長官、現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先生贈送並被收藏。(2009·北京)

水墨畫《魚樂圖》以中華全國總工會最高禮品,由原全總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現福建省委書記孫春蘭同志向日本YKK集團社長吉田中裕先生贈送並被收藏。(2009·北京)

媒體報導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書畫報》、《中國藝術報》、《工人日報》、《北京青年報》、《青年文學》、《北京青年》雜誌等50餘家報刊發表評論文章(1989--1997)

專題片《北京人》--“青年畫家楊先”(1993·北京電視台)

專題廣播《空中之友》·“畫壇苦行漢楊先”(1993·中央廣播電台)

專題廣播《每周星座》·專訪“著名畫家楊先”(1993·中央廣播電台)

被中央電視台《正大綜藝》請作特邀嘉賓(1993·中央電視台)

《空中百花園》現場直播“楊先談藝術”(1997·北京廣播電台)

《文化廣場》“律動的生命”--著名畫家楊先的藝術(1999·中央人民廣播電台)

《東方文苑》專題片“生命的律動”--畫家楊先(1999·北京電視台)

入編史冊:

《山韻》入《中國現代書畫名家名作》百位名家大型書畫集(1992·北京)

入《中國當代文藝名人辭典》、《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1995·中國)

入〈中國當代美術家人名錄〉(1990·中國)

入1999世紀經典《中華百年》(人物篇)(1999·北京)

出版《楊先畫集》(1995·深圳)

出版“跨世紀中國美術家藝術成就·優選畫庫”《楊先國畫作品優選》畫集(2000·中國美術家協會)

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藝術人才中心、世界華人藝術展組委會授予2000年世界華人優秀藝術家榮譽稱號(2000·北京)

大家看楊先

歷史留傳下來和當今世上的好畫,除其具有獨特的風格外,必然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藝術作品生命力的躍動。楊先注入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力量、韻律、技術等等有序的組合與溶合而形成的生命體的躍動,這種躍動著的東西,追逐著觀者,觀後有勾魂攝魄之感。他一直在追求著對這種生命力的表現,他的作品能讓人覺察到他的思想的躍動,情緒的噴發,藝術與自然的融合。這,是藝術家的品質,難得矣。

老甲為楊先水墨藝術作品展作前言·選自1999.5.19《燕趙都市報》

楊先的山水畫已不是眼前的那些“大好河山”,那些“林間樓閣”,那些“曲徑通幽”,而是形成了他藝術表現語言的獨特符號。這些景色與他心靈撞擊後顯現的火花--是“情”之“景”。是畫家全部感情的投入,是畫家用心血釀造出來的美酒。(摘錄)

北京畫院一級畫家老甲(1993年2月9日《人民日報》海外版)

楊先作品並不完全是對傳統的掙脫,也時有若即若離的依戀。更進一步說,傳統之於楊先,可以說是為我所用。他邊砍柴邊磨刀,甚至手足並用。更重要的是,他給作品注入了一種精神,他以一種變異同時又企望摒棄程式法則的筆墨,將時代精神深深地鐫刻在畫面里,讓觀者真切地感受到非同尋常的新鮮氣息。

河北美術研究所秘書長、《藝術實錄》主編、美術評論家允冬鳴

楊先的畫,讓我聯想起音樂中的律動,他畫畫的那種動與靜巧妙的結合,以靜止的畫面表現出一種靈動的聲音,強烈的動感,震撼人心。好象聽到了氣勢宏大的交響樂,那種野性雄渾的氣魄,足以讓人心胸高明深遠,盡於天地往來。

所以,我有一種感覺,楊先的畫是靜止的交響樂。

國家一級指揮、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樂團常任指揮、著名音樂家於建芳(選自1999年1月15日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化廣場”文藝視點節目。)

楊先生的畫很有視覺上的衝擊力,大氣、厚重,我感到老甲藝術後繼有人了。

亞洲美術館館長(韓國)李在興1999年5月18日在參觀楊先水墨藝術作品展時的講話

楊先水墨藝術,有其神,無其形,以氣成骨,化神為形,又以神控制了形,所謂神品也。

中國社科院東西方文化研究資深專家牛實為1994年秋

楊先畫平遠山水,氣象肅穆,吞吐大荒,所謂尺幅,具千里之勢。

中央音樂學院教授、著名書法家藍玉崧1991年夏題畫

“思想境界,藝術技巧”是提高繪畫的重要基礎,觀楊先畫集有感。

當代國畫大師崔子范1996年冬題詞

楊先先生在藝術上的追求以及自己一些想法和藝術上新的表現手法是超前的,這樣的畫家並不多,楊先的創作精神是非常可貴的。

--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著名畫家鄭叔方。(1999年5月18日在楊先水墨藝術展開幕式上講話)

最可貴的是楊先作品中有一種精神,內在的東西很飽滿,有力度和情緒,這種東西在當今畫壇是很少見,很可貴的。

--北京畫院研究員、畫家、著名美術理論家王志純

(1999年5月18日在楊先水墨研討會上的講話)

解讀楊先與老甲

—— 楊先筆墨審美意象

賈浩義(老甲)先生以畫馬著稱於世,其馬筆墨的外張力達到了空前。可以說,獨創性與強調外張力成了他獨樹一幟的美學思想核心。而這一美學思想貫穿在他的一切作品,諸如山水、人物、動物中。賈先生的筆墨外張力給人視覺的衝擊力是當代畫壇中國大寫意中最為強烈的。他運筆的迅疾感,強硬果敢感,用墨施彩的濃烈極至感,造型的簡括、準確與引發人參與創作之欲望當屬前衛。老甲之為老甲自有他一套法在,這法是他獨創的。他的作品狂簡中透著寫實,而在狂簡的寫實影子裡卻又不粗疏。你會欣賞便可意會到作品中形與神的統一--形因神發,比如那馬,你可由其簡括筆意中意會出面部五官表情,體態,四肢筋骨造型的準確。

楊先是老甲最得意的學生之一,之所以“得意”,應該是老甲喜歡楊先能得自己美學思想又不刻意模仿自己外在筆墨形式,楊先能得老甲筆墨之神,並使之轉變成自己的血肉,這得益於他的藝術天賦,藝術認識--死學者死,活學者生。山水畫是楊先得老甲美學思想最多的地方。但若把老甲與楊先的作品同放一處,你便一眼能認出哪是楊先的,哪是老甲的。原因在於楊先在山水造型上更注重於依山水之式展開氣勢,鋪張水墨。也就是說,他在用筆時,山水在他心目中的瞬間意象在先,但他又不急於落筆,而是將這意象轉化成一種律動的生命力,使其在紙上隨意流淌,那極富樂感的彩墨痕跡呼嘯而來,鋪天蓋地,他用筆概括、繁複且不燥亂,力感動勢狂放而有序,讓人感到於奔放飛動筆墨中自有一種紀律在。這一切都是他自己的法,是他多年藝術實踐積累而成的。可以說,大氣磅礴是老甲與楊先共同的審美取向,但在實施時卻又各自有別。老甲重簡約,重造勢。楊先重動感與力的飛動。

楊先的作品在筆墨上主要強調闊筆揮灑,畫面上雖有精細的線條,但更多的是恢宏的面線。為此雄渾的山川之中潛伏交織著一種節奏分明有序韻律,增強著畫的審美層次、內涵,使人領會到作者創作時的激情和心律的顫動。

楊先的畫重筆墨,這與老甲是一脈相承的,然而楊先似乎更注重筆墨的豐富以及層次感的展開、旺盛生命力呼號咆嘯的奮進、掙脫天宇束縛壓迫的吶喊。因而,楊先畫中更多的是活潑跳躍橫掃千鈞的用筆,淋漓流動的潑墨,創造一種鼓湯著朝氣和雄渾的山川景象。與老甲突出山川厚重、地老天荒,抒發悲天憫人感有所不同。

在當今畫壇上,楊先秉承乃師老甲而又不膠柱鼓瑟,刻舟求劍的創造性的繼承,是他成功的關鍵。他在畫壇上為後學者樹立了一個可為借鑑的榜樣。我誠懇的希望那些死學門派而不知變的後學者能夠從“蜥蜴的殘夢中”及早醒來。

劉玉來(北京藝術研究所學者、書畫家)

2002年8月

楊先,生命的歡慶

/ 沙川

白鶴展翅,青雲流轉,當一幅幅俊朗靈逸的畫作展現在眼前,似乎世間的一切,都如此自由歡愉、儀態萬千——楊先的作品告訴我們,生命本身就是一場歡慶,即便凝練成一顆石子,潛伏見底,讓時光像水一般在身上湍急而過,自己只聽潺潺之音,也可以流連忘返,魂牽夢縈。

山水、仙鶴是楊先作品中最常出現的意象。率性輕巧的運筆,瞬間便躍然紙上。收集一霎那的震撼,卻不急於落筆,將景象在心中重演、生髮,轉化成一種內在的生命,任其在紙上奔涌而來。此時,輕重緩急似乎已不再是畫家的意志,而是受到了冥冥中某種力量的驅使,“彩墨痕跡呼嘯而來,鋪天蓋地,用筆概括繁複且不燥亂,力感動勢狂放而有序,讓人感到於奔放飛動筆墨中自有一種紀律在。”

濃與淡,動與靜,光與影,整與零……十三年的油畫積澱,不僅賦予楊先對造型及自然空間的準確把握,更為他的大寫意、大潑墨國畫增添了恰到好處的質感。時而剛勁時而柔韌的線條,飽含著力拔千斤的氣概和活力;墨彩交錯的幻影,使觀者忽而模糊了傳統國畫與現代油畫的分界,而是將這一切曼妙的形,統一成攝人心脾的靈。

是的,此時此刻,我們不僅僅在看畫,而是在被畫的氣息喚醒。眼前美好的元素,喚醒了我們心中對生命本初的期待和憧憬——這就是楊先作品的靈,正如他本人所說:“人生而為希望,哪怕是一場無望的期待,在自己心中,也會成就一番永恆。”

著名畫家老甲對他這位入室弟子讚賞有加:“歷史留傳下來和當今世上的好畫,除其具有獨特的風格外,必然還有一種更重要的東西——藝術作品生命力的躍動。作者注入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力量、韻律、技術等等有序的組合與溶合而形成的生命體的躍動,這種躍動著的東西,追逐著觀者,觀後有勾魂攝魄之感。楊先一直在追求著對這種生命力的表現,他的作品能讓人覺察到他思想的躍動,情緒的噴發,藝術與自然的融合。”

繁花之中再生繁花,夢境之上再現夢境。感謝楊先,他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生命的歡慶。

(本文系《大視野》雜誌主編)

我的神秘園

我的神秘園

——關於“神秘園”系列創作隨想 2008年5月23日 楊 先

我曾認為,傳統繪畫只為藝術史留下過去的一頁,它不能標誌永遠。所以我否認繪畫藝術的規律性。重複別人說過的話,走別人走過的路,對於我是一種痛苦。我很難滿足每幅作品的結果,只有瞬間意念的創作過程,才會產生快感,如何表現只是一種手段,就象一個人在喜悅中歡笑,在不幸中痛哭,在憤怒中大罵,是自然的宣洩,藝術作品亦當如是,其內涵正是藝術家內心世界的獨白。畫家只有在不斷自我否定中求得發展,因此,畫家永遠不會成功,成功只是相對而言。其實我是在認識的確定和不確定性模糊的思維空間裡尋找自我的位置,這將使我永遠不得安寧。

抽象主義的美學觀念最早見於德國哲學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象與情移》。他認為在藝術創造中,除了情感的衝動之外,還有一種與之相反的衝動支配著,人們的心靈既然不能在變化無常的外界現象中求得寧靜,只有到藝術的形式里尋找慰籍。人們既然不能從外界客觀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試圖將客觀物象從其變化無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來,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價值。.沃林格的美學思想似乎解開了藝術家們困惑的鈕扣,一個真正的藝術家深知他的使命是在為人類創造與時代同步的正氣歌,以全新的美學思想鋪開一個讓人們去享受美的空間。而創造大美才是藝術家的神聖責任。於繪畫藝術創作,生命不會給我更多的時間猶豫不定,經過一陣陣痛苦的徘徊、固步觀望、在更多的無奈、在矛盾中找尋自我,我曾畫過十五年的油畫和二十年的水墨畫,最終,我選擇捨棄,背叛了過去,這是不斷自我否定的結果。佛、道、儒諸家思想對我創作影響致深,我覺得,不走極端,折中主義才是方便法門,具象與抽象相互滲透,模糊意識也是美。所以我又開始了新的思考和新的實踐,這一過程整整十年。十年里,我對中國畫寫意,就如何在創作中注入和釋放思想、情感、以及怎樣去表現,做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首先,將自己置於無我的狀態,把眼閉上,把心放下,在心象空無的冥冥中,讓心任意流浪,在自然的輪迴下,感受著春、夏、秋、冬,朝朝暮暮,日出日落其間帶給我不同的感動以及對我心靈的每一次碰撞——喜悅、悲傷,如夢如幻。不敢說自己面壁十年,我確是以這樣的心態,在十年的時間裡進行了艱苦的探索,是我從事繪畫藝術三十多年來的一次大變革。那時,挪威作曲家兼鍵盤手(羅爾夫. 勞弗蘭)和愛爾蘭女小提琴手(菲奧諾拉.莎莉)的音樂作品《來自神秘園的歌》影響遍及世界各地。並深深的感動著我。樂隊溶合了愛爾蘭空靈飄渺的樂風以及挪威民族音樂及古典音樂,樂曲恬靜深遠,自然流暢,使我不知不覺便已溶入其中。當我再次睜開眼睛,似乎看到了一個新的世界,於是,我的主題性創作“神秘園”系列之《構成》、《山色》、《閒雲野鶴》相繼完成。我忘不了我的恩師“老甲”先生,幾十年來給予指導,在“神秘園”系列創作過程,為我糾正的腳步和扶持,同時也感謝支持和幫助過我的同道及朋友們。

作品潤格

2014年作品潤格:20000元/平尺

2013年作品潤格:17000元/平尺

2012年作品潤格:15000元/平尺

2011年作品潤格:12000元/平尺

1993—2010作品潤格:8000-—12000元/平尺

楊先前期藝術作品潤格趨勢(元/平尺)

時間(年) 1993 2006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潤格(元) 8000 10000 12000 12000 15000 17000 20000
楊先 楊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