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提取物標準化研究:方法與示範

植物提取物標準化研究:方法與示範

1·2·2提取物管理10 4·5·1生物鹼的提取92 8·14生薑提取物329

出版信息

植物提取物標準化研究:方法與示範植物提取物標準化研究:方法與示範
作者:曾建國(作者, 編者)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11月30日)
平裝
ISBN: 9787122121622
條形碼: 9787122121622
商品尺寸: 24 x 16.6 x 2.4 cm
商品重量: 998 g

內容簡介

本書以科技部“十一五”支撐計畫課題內容為基礎,結合植物提取物行業的生產、質量控制標準化套用這一主題,分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第1~7章)介紹了標準化植物提取物的發展沿革及研究方法,包括原藥材、提取分離工藝、檢測方法和安全性控制及套用等。第二部分(第8章)共列舉了30個示範實例,按提取物行業的“兩個標準,三個規程”,涉及提取物的原料及提取物產品質量標準,原料採收加工、提取工藝和檢驗的標準化操作規程,並對資源分布和功能作了簡介,以方便讀者閱讀與理解。作為植物提取物行業科研、商業的工具書,為能給讀者提供方便的查詢,附錄還特別提供了植物化學成分檢出試劑配製法;藥物中常見殘留溶劑及其限度;我國已制定的一些農副產品中的農藥最高殘留限量;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屬、環境毒物、農藥殘留、微生物、生物毒素、溶劑殘留等限量標準;國外客戶名錄;國內供應商名錄。
本書可供從事植物提取物生產和研究的人員以及高校天然產物或中藥相關專業的師生參考閱讀。

目錄

第1章植物提取物概述1
1·1緒論1
1·1·1植物提取物在我國興起原因1
1·1·2提取物概念與分類 4
1·2植物提取物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6
1·2·1我國植物提取物現狀6
1·2·2提取物管理10
1·3植物提取物的套用領域與趨勢展望11
1·3·1植物提取物主要套用於人類健康12
1·3·2植物提取物在動物保健中的套用成為一種趨勢12
1·3·3植物提取物將成為植物源農藥的重要原料13
第2章植物提取物標準化研究14
2·1植物提取物標準化研究發展趨勢14
2·2標準化提取物原藥材作為原料的優勢16
2·3標準化提取物17
2·4國際管理模式可借鑑18
2·5標準化體系建立是關鍵19
2·6產業發展規劃不可或缺19
2·7標準化植物提取物發展趨勢20
2·8兩個標準三個規程22
2·8·1建立原藥材標準23
2·8·2原料SOP24
2·8·3生產工藝SOP25
2·8·4檢測SOP25
2·8·5建立植物提取物標準26
第3章提取物原料的研究28
3·1影響植物藥材品質的遺傳因素28
3·1·1形態鑑別分為藥材外觀形態和顯微形態29
3·1·2DNA分子遺傳標記技術29
3·2影響植物藥材品質的環境因素30
3·3影響植物藥材品質的人為因素31
3·3·1植物藥材的採收31
3·3·2藥材最佳採收部位32
3·3·3藥材加工34
3·4基於鮮藥材的產地初加工34
3·4·1鮮藥材與傳統乾藥材34
3·4·2藥材前處理(中藥炮製)的發展及現狀35
3·4·3基於鮮藥材的中藥炮製所遇到的技術瓶頸36
3·4·4基於鮮藥材的產地粗加工及中藥炮製技術路線構想37
3·4·5次生代謝產物積累的過程研究是提升傳統炮製的科學要求38
3·4·6研究實例40
3·5藥材初加工的生物處理41
3·5·1利用原植物中的酶(強心苷、皂素) 41
3·5·2利用外加的複合酶、酵母、黑麴黴41
第4章提取分離工藝研究43
4·1植物中的化學成分與溶解性43
4·2植物化學成分的提取方法45
4·2·1溶劑提取法45
4·2·2溶劑提取法的輔助提取技術50
4·2·3水蒸氣蒸餾法52
4·2·4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53
4·2·5固液分離56
4·2·6提取液的濃縮56
4·3植物化學成分的分離與精製58
4·3·1系統溶劑分離法58
4·3·2兩相溶劑萃取法59
4·3·3沉澱法61
4·3·4鹽析法62
4·3·5結晶與重結晶法62
4·3·6膜分離法64
4·3·7升華法64
4·3·8分餾法64
4·3·9分子蒸餾法64
4·3·10色譜法67
4·3·11幾種經典色譜法簡介及操作過程78
4·3·12其他色譜法簡介84
4·4提取分離工藝應注意事項89
4·4·1粉碎度89
4·4·2浸泡或浸潤的必要性89
4·4·3岀液係數90
4·4·4收率90
4·4·5提取率90
4·4·6物料衡算90
4·5各類成分提取分離實例92
4·5·1生物鹼的提取92
4·5·2黃酮類化合物的提取102
4·5·3醌類化合物的提取113
4·5·4木脂素的提取120
4·5·5香豆素的提取124
4·5·6萜類化合物的提取132
4·5·7皂苷的提取152
4·5·8天然色素的提取160
4·5·9胺基酸與蛋白質的提取165
4·5·10油脂類的提取169
第5章定性定量研究175
5·1定性研究175
5·1·1藥材定性鑑別175
5·1·2提取物定性鑑別180
5·1·3純化合物定性分析180
5·2未知化合物結構測定簡介180
5·2·1結構測定的主要程式180
5·2·2成分的波譜測定181
5·2·3波譜測定結構實例182
5·3定量方法研究188
5·3·1樣品預處理188
5·3·2供試品溶液製備188
5·3·3常用定量分析方法190
5·3·4含量測定方法的驗證199
5·4檢測儀器202
5·4·1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202
5·4·2紅外分光光度計203
5·4·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203
5·4·4薄層色譜掃瞄器205
5·4·5氣相色譜儀206
5·4·6高效液相色譜儀207
5·4·7高效毛細管電泳儀209
5·4·8聯用儀210
5·5新技術和新方法213
5·5·1超高效液相色譜儀213
5·5·2超臨界流體色譜儀213
5·5·3螢光定量PCR儀213
第6章植物提取物的安全性研究215
6·1植物提取物安全性控制研究215
6·1·1原藥材的控制215
6·1·2提取物生產過程的控制216
6·2外源毒物脫除研究216
6·2·1農藥殘留脫除研究216
6·2·2環境毒物脫除研究220
6·2·3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屬的脫除研究227
6·2·4微生物控制研究239
6·2·5植物提取物的殘留溶劑控制研究246
第7章中藥配方顆粒的研究與套用251
7·1產品的質量標準研究與生產過程控制252
7·1·1質量標準研究252
7·1·2生產過程的質量控制254
7·2生產關鍵技術的套用256
7·2·1工藝技術256
7·2·2製劑技術260
7·3中藥配方顆粒國際化所面臨的問題261
7·3·1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和市場規範化管理問題261
7·3·2標準化問題262
7·3·3安全性問題262
7·3·4市場準入及貿易壁壘問題263
7·4中藥配方顆粒國際化戰略思考264
7·4·1整體推進264
7·4·2中醫文化267
7·4·3中藥配方顆粒國際化268
7·5關鍵共性技術套用案例——超微粉碎技術套用研究269
7·5·1實驗材料269
7·5·2實驗方法269
7·5·3中藥粉體顯微特徵的研究270
7·5·4天麻水溶性浸出物的研究271
7·5·5天麻超細粉體總糖的測定271
7·5·6粉碎方法對天麻粉體累積溶出度的比較272
7·5·7天麻超細粉體制粒工藝的研究272
7·6產品套用舉例275
7·7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研究的技術要求277
7·8質量標準起草說明的編寫要求278
參考文獻280
第8章實例示範285
8·1黃芪提取物285
8·2五味子提取物287
8·3朝鮮淫羊藿提取物290
8·4柴胡提取物294
8·5人參提取物296
8·6刺五加提取物300
8·7紫錐菊提取物305
8·8龍膽提取物308
8·9亳菊提取物311
8·10桑葉提取物315
8·11澤瀉提取物318
8·12廣藿香油提取物322
8·13紅景天提取物325
8·14生薑提取物329
8·15川芎總提取物333
8·16大豆提取物337
8·17當歸提取物340
8·18貫葉連翹提取物344
8·19積雪草提取物347
8·20銀杏葉提取物350
8·21枳實提取物355
8·22黃芩提取物358
8·23吳茱萸提取物361
8·24三七提取物364
8·25博落回提取物368
8·26紅車軸草提取物372
8·27厚朴提取物375
8·28天然冰片379
8·29白藜蘆醇381
8·30莽草酸384
附錄390
A植物化學成分檢出試劑配製法390
B藥物中常見殘留溶劑及其限度394
C我國已制定的一些農副產品中的農藥最高殘留限量396
D植物提取物中重金屬、環境毒物、農藥殘留、微生物、生物毒素、溶劑殘留等限量
指標401
E國外客戶名錄401
F國內供應商名錄418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