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中聖母

椅中聖母

《椅中聖母》是義大利畫家拉斐爾·桑西的作品。拉斐爾的聖母像是他的藝術生涯豐碑。他那些聖母所具有的完美品質,乃得益於他對人間女性的敏銳洞察力。這幅畫上的聖母、聖嬰與約翰三個形象,比他以往任何聖母子畫像更富有生活氣息。

基本資料

椅中聖母椅中聖母
椅中聖母
直徑為71厘米
佛羅倫斯庇蒂美術館

作品簡介

拉斐爾的聖母像是他的藝術生涯豐碑。他那些聖母之具有的完美品質,乃得益於他對人 間女性的敏銳洞察力。人們把他的《西斯庭聖母》奉為他的女性畫的集大成者。這一幅《椅 中聖母》,我們可以認為是拉斐爾聖母形象的頂峰了。 這幅畫上的聖母、聖嬰與約翰三個形象,比他以住任何聖母子畫像更富有生活氣息。但 人們不禁要問,為何畫家把三個生動的形象塞在這已很少間隙的圓形框內呢?1820年, 義大利有一本《隱士傳說》,內有一則傳聞,說從前有一德高望重的隱士在森林裡遇到狼群, 他急中生智,爬上橡樹才幸免於難。後被一酒家女兒救下並受到款待。在酒店過了一宿後, 翌晨離開了林子。走時他預言,救他的橡樹與這位姑娘將得到永恆的善報。若干年後,橡樹 被砍下做了酒店的酒樽,姑娘也結婚生了兩個兒子。一天,拉斐爾路過這裡,見到這兩個天 使般的孩子與年輕漂亮的母親,繪興油然而生。可眼前沒有繪畫工具。急切中他抓起地上的 陶土片,在酒店門邊一個橡樹酒桶底上畫下這母子三人形象。這就是這一幅《椅中聖母》誕 生的由來,它似乎應驗了當年隱士的預言。 傳說畢竟是傳說,從美術史角度看,這種傳說缺乏歷史佐證。因為《隱士傳說》是於1 820年編撰的,它不能作為史實依據。況且19世紀初的傳說集,是義大利浪漫主義文藝 思想高潮中的產物。把隱士秘傳與300年前拉斐爾的藝術傑作聯繫起來,只符合當時一部 分人的崇拜心理。 再說,《椅中聖母》一畫也非畫家的即興之作。我們從聖母的頭巾、繡織著民間圖案的 帶穗披肩以及紅色上衣、藍色斗篷等裝束來看,證明畫家是深刻觀察了義大利民間婦女形象 後的室內創作成果。拉斐爾非常仔細地把三個人物處理在一個狹小的圓形框內。為了展示聖 母的親子之情,布局極其精心。聖嬰坐在母親的右膝,但左膝就很難處理,如按實際的樣子, 約翰就會擠出畫外。畫家用左膝上的衣褶來減弱它的視覺效果,讓約翰占有一席地位。雙手 合掌的約翰把一根具有象徵意義的拐杖挾在左手肘里,這樣,他既是普通的拐杖,又預示耶 穌將以牧師的身份走向人間。這根拐杖的柄端是一個簡陋的十字架,它暗示約翰將在荒野中 多次呼叫耶穌,也暗喻耶穌受難於十字架的未來。 在基督教的圖像學中,紅色一般象徵天主的聖愛,藍色象徵天主的真理。一般的宗教畫, 聖母的穿著必須有紅、藍兩色。上衣為紅色、斗篷為藍色。這裡聖母的紅色上衣一部分被她 的披肩擋住了,只看到上衣的右臂部分。藍色的斗篷從腰際開始覆蓋下來。由於抱著幼兒, 藍色斗篷只露在膝頭。於是,聖母那隻穿紅上衣的右手占據了畫面的中心地位。而小耶穌身 上的黃色與左側的紅色、下部的藍色,構成對比調和的三原色,從而使整個畫面的色彩強化 了。形象也更添華貴和艷麗的氣氛。 聖母馬利亞胸前的披肩是繡花綠地。綠色有補色作用。從色彩上看,畫家在縝密地進行 設計,證明拉斐爾繪製此畫也絕非偶然。再從三個形象的親密無間的關係來看,馬利亞親昵 地抱緊兒子,低眉斜視著畫外,展現一種女性的嫵媚。這一姿態與表情,令後世不少觀眾為 之神往,欣賞者當見到這幅聖母像時,油然地產生一種對美好生活的聯想。形象的自然美與 結構的造型美把母子情愛的精神美傳達得淋漓盡致。這種構思,即便再過幾百年,仍將是人 們最願意欣賞其美的造型藝術。

背景說明

在拉斐爾的時代,義大利上層的審美觀滋長了一種新柏拉圖主義,這就是追求理想美術 的藝術王國,但卓越的藝術家所宣洩的理想美決不是否定現實,而是讓藝術走在現實的前面。 為了激發虔誠的基督徒心靈中所存在的對美的理想,畫家必須盡善盡美地去捕捉現實的美。 據可靠的史料所稱,這一幅畫上的“椅中聖母”不是別人,正是拉斐爾的戀人芙納蕾娜本人。 此畫作於1514-1515年間。如果是這樣,拉斐爾以自己的戀人作為永恆的理想美的 範本,就不難理解了。這幅畫的圓框直徑為71厘米。現藏佛羅倫斯庇蒂美術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