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古猿屬

森林古猿屬於廣義的小猿類,其中包括現代猿類和人類二者的祖先。 化石表明,森林古猿可能棲息於樹上,主要草莓及果實為食。 森林古猿化石多為破碎的頜骨、牙齒。

森林古猿屬Dryopithecus

生物學概述

 古猿化石的一屬,亦稱林猿,發現於中新世和上新世地層。主要生存於1200-900萬年的東非至歐亞大陸,以1856年在法國中新世地層中發現的3塊下頜骨為依據,定名為森林古猿方氏種(D.fantani,亦稱“楓丹森林古猿”)。由於在相同的地層中發現有橡樹等植物化石,原定名者認為這類古猿是生活在森林環境中的,故命名為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屬於廣義的小猿類,其中包括現代猿類和人類二者的祖先。於非洲裂谷的南端演化出來,及後擴展至非洲大陸,並遠至亞洲及歐洲。化石表明,森林古猿可能棲息於樹上,主要草莓及果實為食。

化石記錄

自19世紀以來,森林古猿屬的化石陸續有所發現,主要分布於匈牙利西班牙,化石遺骸有頭骨、上下頜骨、牙齒和四肢骨等。1965年在我國雲南開遠小龍潭的地層中發現10餘枚古猿牙齒,定名為“開遠森林古猿”;1976年在雲南祿豐發現1具完整的古猿下頜骨;1980年又發現1具完整的古猿頭骨。有證據表明,它們都是生存於森林地帶的古猿。

形態特徵

森林古猿化石多為破碎的頜骨、牙齒。多數學者認為,森林古猿這一類化石猿類包括現代大型猿類的祖先,也可能包括人類的祖先。森林古猿的牙齒與人類的不同之處是:犬齒較大、下第一前臼齒呈扇形、臼齒的前後徑較大、各齒從前向後依次增大,下臼齒具有典型的五個齒尖。
與現代猿類相比,森林古猿的下門齒相對地較小較薄,也常不如現代猿類門齒那樣向前傾斜,頰齒齒冠基部釉質增厚的齒帶比現生黑猩猩和大猩猩的更為發達,犬齒相對地小,下第一前臼齒與犬齒之間有小的齒隙,下頜聯合部沒有像現代猿那樣向後延伸的猿板,臼齒咬合面雖有皺紋但遠不如現代猩猩的繁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