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紅壹角

簡介

【類別】人民幣單張
【發行時間】1962年4月20日
【停用時間】1971年11月20日
【面值】壹角
【票面尺寸】114x52mm
【字冠及號碼】三字冠、七號碼
【正面圖案】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師生圖
【印刷工藝】正背面凹印
【發行單位】中國人民銀行
棗紅壹角,指的是1960年發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的壹角紙幣。因其主色和背面著色與常用的一角紙幣不同,而被稱為“棗紅壹角”,因其發行時間短,存世量稀少,成為第三套人民幣的“鈔王”。
第三套人民幣中的“棗紅壹角”,發行時間是1962年4月20號,票面主體為棗紅色。發行之初,細心的人們發現“棗紅壹角”券面圖案中的人物自左向右前進,這在當時“路線”之爭甚囂塵上的年代,犯了嚴重的“右傾”錯誤。因此“棗紅壹角”沒怎么流通就遭到嚴苛的回收銷毀,存世量驟減。為挽回“棗紅壹角”的錯誤而隨後發行的是“背綠壹角”。卻因這枚1角鈔票由於當年發行的2角紙鈔背面顏色都為綠色,在交易過程極易造成混淆,故僅使用了14個月便也遭回收,由此成為歷史上流通時間最短的紙幣。

存世量

三版棗紅壹角因存世量少而珍貴,這是事實,也是定論。但它存世量為啥少,迄今為止並沒有定論,因為成因很複雜。以前人們對棗紅1角量少原因,常見的認識是:62年4月20號正式發行後,因存在“左”、“右”問題被停印,後來只收不付又苛刻,所以存世量不多。這個說法好象是來自和銀行工作有過接觸的某人之口。按照筆者掌握的資料看,這種認識十分需要進一步完善。因為如果僅限於此種認識的話,有些歷史的和常規的問題很難自圓其說,甚至一些似是而非、以訛傳訛的問題可能永世不能還真。
在此,我們首先分析一下,棗紅壹角的“左”、“右”問題,是不是導致它印量少,進而導致存量少的主要原因。因存量少而成珍品與小面值的關係,放在後面再說。
一、消除錢幣影響最好的辦法是停用,而不是停印但繼續流通。如果棗紅1角真有“左”、“右”政治問題以致產生不良影響,那消除或減少不良影響,最有效的辦法是停用,而不是停止印刷還繼續流通。但事實是,棗紅1角62年發行,71年宣布只收不付(9年),到宣布退出流通時間就更長了(十好多年)。看來,雖然可能是發行不久就被停印了(從有人統計共發行約25個冠字組來看,應該是印製時間不長),但流通時間很長,說明政治問題並不嚴重。嚴重的話,肯定不會流通那么長時間。在那個政治高於一切的年代,如果有嚴重政治問題,那可能不止是個別人要掉腦袋的,停用那是必然。但事實上,棗紅壹角平穩流通了十多年,只不過流量不足,新票不多而已。看來,“左”、“右”問題並不是導致棗紅1角停印的主要原因。棗紅壹角停印應另有別情。
二、沒有任何當時公開報刊資料和權威說法佐證。棗紅壹角“左”、“右”問題,印象最早(前些年)是出自和銀行工作有過接觸的某人之口。除此之外,沒有任何權威人士和更多文章公開詳細論證此事(看來有可能只是一種傳言或內部說法)。在當時公開的報刊資料中,查不到任何關於棗紅1角“左”、“右”問題的報導和訊息。特別是,棗紅壹角正面圖案是周總理讓改的,以至出現了所謂(別有用心人認為)的“左”、“右”問題。文革期間,“四人幫”千方百計蓄意迫害周總理,連土地革命時期敵人編造的“伍豪啟事”都拿出來大做文章,怎么眼前這個如此有力的靶子,不知道用呢。並且很早就有人對這個說法持質疑態度。看來,棗紅壹角“左”、“右”問題對印量產生的真實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三、棗紅壹角流通時已過我國“反右”高潮期。我國是57年反右派,59年反右傾。雖然文革中“左”、“右”也是重大政治問題,但反右的高潮是在60年之前,而不是之後。棗紅1角雖是62年才正式發行,但是在反“右“高潮期設計的,高潮後期發行、流通的。“反右”高潮過了才使棗紅壹角停印,這個認識有點牽強,不合邏輯。
四、三版幣5元、1元票面人物更面向右,為何不停印?為何量不少?5元的煉鋼工人面向右,特別是1元上的拖拉機手,開著拉機向右跑,那不是向右跑得更快嗎?那為什麼就沒有人說它有“左”、“右”政治問題、就未被停印呢?看來棗紅壹角因“左”、“右”問題而被停印的說法,很經不起推敲。
但不管怎么說,棗紅壹角確實存在印製量不足的問題(62年4月發行,從印製了25個冠字組判斷,印製時間應該很短,幾個月?半年?不詳。66年1月背綠才接上來,使該券單獨流通近4年。新的1角券發行後,一起流通)。這就產生了印量少,發行時間長,原發行的紙幣反覆在市場上流通使用,超常規發揮著紙幣功能,或者說超常規支撐著流通。結果,損耗嚴重,新票少見,退市後造成存世量稀少。但少歸少,與少的原因是什麼無關。
存量少,使輔幣流通不正常。此時,我們就需要按照貨幣流通的基本規律思考這樣一個問題:不管原因是什麼,這種貨幣超常規支撐流通的情況,在主幣10元大團結券種身上可能發生嗎?在主幣煉鋼工人5元券種身上可能發生嗎?很顯然,只要不是國家經濟已經崩潰,國家再困難,都不敢使主幣嚴重供量不足和短缺。主幣票子舊點可以,但如果嚴重供量不足和短缺,對國家經濟社會的正常運轉,造成的後果將是毀滅性的。這種不太正常的貨幣流通狀況只有在小不點輔幣身上才可能允許出現。小不點輔幣,雖然很重要,但不主要(不的為啥叫輔幣呢?)流通少點,不會對國家經濟造成重大的破壞性影響;票子舊點,那更不礙多大事。就是說,先不管它停印的原因是什麼,但棗紅1角存量少(退市後成珍品)的事實還是與小面值有著撕扯不開的干係。

收藏投資

60年壹角(棗紅):票券主顏色為棗紅色,通稱為棗紅或紅壹角;62年4月發行,71年11月銀行回收,60年1角是第三套紙幣發行最早的票券,是新中國紙角幣中唯一正背面雙凹印製的角幣,同時也是第三套紙幣編號數字唯一印在背面的紙幣。紅1角是第三套紙幣中的三大珍品之一,全新未流通品的存世量罕見。很多資料說明紅壹角票面獨輪車前一人的褲子上有空心星暗記,但據我的觀察及研究,這並不是暗記,是正常的圖像。
2004年底全新品市價約280元,2006年1月全新品市價約400元;07年1月全新未流通品市價約1100元左右,07年4月最新市價約2000元;估計未來三年內全新品價格會漲至約3500元左右。目前幣市面上的全新品以上品相的貨源極少,而尋找全新品以上品相的人不少,數張以上連號的全新未流通品價值每張要高百元以上。也有人認為紅壹角在一年內已有較大的升值,以後的升值會較小或下跌,其實60年壹角的存世量非常稀少,是第三套紙幣是存世量第二少的,並曾經一度被視為第三套紙幣中的票膽,形象深入民心,通常收藏的人不會輕易出貨。目前幣市上存世量非常稀少的全新未流通品更是已有斷貨的情況出現,連八九成新以上品相的也已很少見,連較舊品的收藏投資價值也開始凸顯。而當年紅1角印製時期,也正是國家經濟最困難的時期,由於印製成本較高,發行時只實行了一次印製發行,在長達九年的流通中消耗了大量的全新品,而令到今天的全新品及全新未流通品存世稀少,如今的升值只是由於收藏需求而引起的上漲。也由於幣市上的貨源極少,沒有條件提供炒作,而投資的資金也極少。從現在市場價值的觀察紅1角的實際市場價值至少要在5000元左右,隨著需求的增大,估計未來會有較大幅度的升值,可以說升值的的空間仍非常大。5成新以下,收藏投資價值較低,七八成新以上的較具投資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